倪響 董德福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也開啟了新的征程。中國傳統文化是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礎。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了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實困境,探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并實現其實踐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166-02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內容。[1]習近平強調,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近年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校園文化活動在全國各地高校積極開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之中,已成為全國大學校園的重中之重。
一、中華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傳統文化的滋養,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華傳統文化散發著獨特的時代價值,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內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傳統的價值力量。[2]
各地高校應注重把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結合,不斷摸索,開拓出一條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其中,中華傳統文化所包含的豐富德育資源,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如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德育內容、孟子“明人倫”的德育思想、荀子“人之性惡,其善者偽”的道德形成觀、陸九淵“明復本心”和“自作主宰”的德教目的論、朱熹對立學校須以“德教”為首的強調、王守仁“知”與“行”一體說的德育觀點等。 將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學習利用,有利于培育和踐行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和而不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強調“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患寡而患不均”;強調“上善若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3]強調“君子喻于義”“言必信、行必果”;強調“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并發展了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氛圍,推動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信仰。
二、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實困境
(一)外來文化及價值觀的碰撞和沖擊。進入新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外來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之間不可避免地相互交織、碰撞,影響并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
近年來,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等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各地高校社團組織每到這些節日還會特意舉辦活動來慶祝,大學生還會通過開派對、聚餐等形式度過這些西方節日。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此外,美劇、韓劇、日本動漫以及外國電影等外來文化產品也吸引著中國各高校大學生,向大學生們傳播許多外來文化。這些外來文化沖擊著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學習,影響著大學生平時的學習和交流,對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
(二)校園不良風氣的存在。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這“四風”問題在大學校園中也存在。
最近,一些高校的學生會干部耍官威,頻繁曝光,在大學校園里充斥著官僚氣息,不管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目前,全國各大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干部自律公約”, 要求學生干部時刻牢記自己還是一名學生,牢記學生會、研究生會工作是為了群眾服務,不要本末倒置。另外,曠課、掛科、攀比等現象在大學校園里也時有發生。這些不良風氣的存在,背離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要求,如果不加以改變,嚴重影響著對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三)說課式教學方式的滯后。大學期間是塑造大學生良好社會品性的重要階段。雖然各地高校在積極進行教學教育改革,但還是以簡單、直線式的教學方式為主。
現在大學里的教學方式還是屬于應試教育,無法與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契合。學生們也比較抵觸死記硬背課本來應付考試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淡化了知識本身的社會價值。所以,課堂的授課方式還是要回歸實踐,使理論更加通俗易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接受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一)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在傳授知識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在課堂傳授知識中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學、研究體系中堅守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高校各學科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人文社科課程教學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也可以專門開設一些傳統文化課程,將專業發展與文化內涵結合起來,并回歸實踐,進一步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舉行校園文化教育活動,在課余生活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目前,中國各地高校著力加強校園文化教育活動,以特色活動為重點,更深層面、更大力度地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使大學生增強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從而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創造。
大學校園以專家主題講座、傳統文化藝術節、大學生主題征文大賽等校園文化教育活動為有效途徑,努力把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注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進一步彰顯高校辦學特色。
(三)開展多種社會實踐,在實踐學習中培育傳統文化傳播者。大學生社會實踐在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的有效載體,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落腳點和邏輯中介層面,建設和完善社會實踐和傳統文化育人的各個環節,積極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廣度和深度。
各地高校應堅持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志愿者服務、走出國門文化交流、傳統文化視域下社會價值觀調研以及文化基層社區宣傳等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感受并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注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引導大學生走進社會,從而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地高校應發揮校園傳媒的作用,用新時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生動感人的事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講活。
大學校園可以通過開辟校園專門欄目、刊播主題公益廣告等形式、運用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現代傳播手段或動漫、微電影、視頻網絡日志等新興文化樣式,開展宣傳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道理講明白,深化大學生對其內涵和本質的認知與認同。
四、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價值
(一)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大學校園氛圍。大學是國家的思想文化高地,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學校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區和輻射源,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表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通過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探索,使大學生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體現和反映核心價值觀的時代特征,營造積極、和諧、充滿正能量的大學校園氛圍。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習近平提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神,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4]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大學生通過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地認真地學習和生活,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保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自控能力和創新精神。
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害宿舍4人事件、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學生
藥家鑫撞人后殺人事件等,都凸顯了很多大學生自身人格存在些許缺陷、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及具有扭曲的個人心態,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開拓創新,砥礪前進,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從而能夠不斷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三)有利于推動“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夢想,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價值取向,是蘊含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風尚的價值評價標準,是新時代大學生共同認同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是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凝聚中國力量的根本保證。
新時代大學生只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精神支撐,才能真正形成思想認識上的共識和價值判斷上的一致,才能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堅實的道路保證,從而推動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習近平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視域下,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大學生們深刻領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5]并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認同,從而推動中華民族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朱文武.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探析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J].實踐與跨越,2017(11).
[3]顧萍.儒學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研究[D].東南大學,2016.
[4]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祝大會暨二O一三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23.
[5]孫曉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探究[J].品牌研究,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