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勇
【摘 要】在中國,舞蹈工作者要去發展和創新我國的民族舞蹈藝術,在審美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圓”,是在肢體表演中所能呈現出來的,使中國古典舞形成了細致、有力量與溫柔同時存在、技巧與藝術相互融合的美學特色。芭蕾是西方文化發展出來的,它肯定有著明顯的西方特征,它的舞蹈審美特征,一定與文化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認識了解芭蕾的審美特征,才能夠使舞者深入的了解這個舞種,也會使自身在身體上還是思想上都能夠有所提升。
【關鍵詞】古典舞;芭蕾舞;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39-02
20世紀50年代初,為了發展和創新我國民族舞蹈藝術,中國舞者從中國戲曲表演中提煉出內容豐富的舞蹈素材,借鑒中國傳統武術,借鑒西方芭蕾舞和現代舞進行提煉、研究和整理,逐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民族舞蹈藝術體系。中國古代相對完整的一套。古典舞教材。在這個時候,舞蹈家還編排出了《寶蓮燈》與《春江花月夜》等等一些舞劇和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作品。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古典舞也吸收了數百所學校的力量,開始從形式發展到室內發展到新的空間。一方面,舞蹈工作者突破了以往只能學習戲曲舞蹈的局面,同時也涉及中國古代石窟壁畫和不同時期出土文物中舞蹈形象的信息。有許多風格獨特的古典舞蹈和歌劇。如《絲路花雨》《銅雀伎》等,這些作品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大氣、嚴謹、明快的風格。另一方面,舞蹈教育工作者創新了中國古典舞蹈的體韻理論。他們對以腰為中心的圓弧運動的基本動作進行了抽象和總結,極大地開拓了中國古典舞的運動空間。由此創作出了《梁祝》《黃河》等等很多優秀的古典舞作品。在舞蹈《黃河》中,使中國古典舞打破了僅限于戲曲舞蹈的局面,使中國古典舞不再是戲曲商業的復制品,而是以一種巨大的身體弧線運動,將中國古典舞創新為一種能夠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身體語言。和激情。黃河使中國古典舞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古典舞對于美感的追求主要是從來兩方面入手的,第一方面是對圓以及傾的追求。古典舞在審美過程中,主要注意的是肢體表演中所呈現出來的圓,此圓并不僅僅是一種體態表現,更是體現了我國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所以繼承了古代觀念并將其通過肢體表現出來的古典舞才是符合古典舞審美的。同時,在古典舞動作連接之間出現的傾,體現的是動靜結合的文化理念,剛柔并濟的舞蹈體態更能展現古典舞的美。第二方面是意境之美。在我國文化藝術發展中,遵循的是文以載道原則,所以古代人們評論舞蹈價值主要依據的是其意境之美,而不是肢體動作之美,古典舞作為傳統舞蹈中的一種,自然繼承了這樣的審美原則,因此古典舞就具有意境之美的審美特點。古典舞從古至今其舞蹈動作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動作,其想要展現出來的意境都是美好的。比如說古典舞中的劍舞、羽舞等,這些舞蹈利用不同的道具以及舞蹈動作來營造意境之美,從而實現了古典舞想要傳遞的內容,體現了其藝術價值。
就中國舞蹈史而言,無論是歷史文物還是戲曲舞蹈的具體表現形式,都有大量的記載和遺存。中國古代原始舞蹈的起源、歷代舞蹈的表現形式、功能和思想內容在《中國舞蹈史》中有詳細論述。中國古典舞不僅能從外在形式上找到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相融合的東西,而且能從內在魅力上找到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相融合的東西,使中國古典舞形成了細膩圓潤、陽剛柔美、情景交融、技法結合的審美特征。
“形” 它是古典舞視覺層面上藝術交流的基本手段。它是舞者形象最基本的藝術特征。世界是客觀存在的。雖然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審美認知系統對美的感知有著不同的概念系統,但只有從形式的簡單美學的角度來看,“形”的指示才是真實的。舞蹈和審美評價指標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相對完整的文化認同感。舞者用身體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創造出一種世界性的舞蹈藝術審美特征的表達。
“韻律” 它是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內在“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押韻就沒有中國古典舞。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體韻創作者在總結以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古典舞蹈動作實施層面上提出了“三圈動作”理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古典舞蹈“神韻”的實踐進程。
“勁”度元素在中國古典舞動作實現中也起著明顯的作用。尤其是在舞蹈表演練習結束時,“活力”能充分提高整套舞蹈表演動作的水平和節奏,并能與以往的“活力”級舞蹈表演動作形成鮮明對比,使舞蹈演員的表演更具活力,充分體現了權力的審美特征。
“律”, 分析有兩個基本層次。一是舞蹈表演動作本身所包含的節奏特征,二是舞蹈動作應遵循的一般客觀規律。
眾所周知,芭蕾舞是西方文化發展的產物,它具有鮮明的西方文化色彩,其舞蹈的審美特征與文化密切相關。就芭蕾運動中追求直立性而言,這似乎是一種單一的訓練方法,但在本質上卻是文化美學的最佳體現。在我看來,芭蕾舞的正派追求與其宗教信仰文化有著直接的聯系。大多數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每個基督徒心中都有一個叫“上帝”的人。他能實現人們最迫切的愿望,即使人類很難處理這種愿望。把“上帝”居住的地方叫作天堂,每一個生活在天堂的人都是快樂的。世界上沒有煩惱和憂慮。這是每個基督徒都向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們所說的天堂。因為天堂在上面,這種文化直接影響了芭蕾舞的直立追求,滿足了西方對天堂的向往和接受文化,審美需求受到影響。
舞蹈的出現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原因,它需要滿足文化、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審美要求。芭蕾舞的形成也是一樣的。它不僅與西方文化息息相關,而且深受西方人格的影響。西方人有一系列性格特征,如開朗大方的性格、簡單直白的工作、開放的交流等,深刻影響著芭蕾舞的發展和動態。正因為如此,由西方人格所創造的美學傾向于外向和直截了當。因此,芭蕾的動作就是尋求戶外的美,以面向前方的方式與觀眾交流,已成為表演的主要手段。此外,這種人格美學也對芭蕾舞中形式的運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西方人直截了當、外向的性格,他們對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棱角分明的形態有著特殊的偏好。這與我們東方人含蓄內向的性格恰恰相反。因此,東方舞蹈多采用圓形、弧形等無明顯棱角的形式作為主要的舞蹈方式。因此,芭蕾舞作為西方個性的產物,代表了西方人的審美特征。它對開放的追求和對形成的運用充分體現了西方人格的審美特征。
芭蕾在世界舞蹈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原因不在于它只滿足了西方人的審美需求。事實上,芭蕾舞適應了世界各地的審美需求。它反映了世界各地人們對舞蹈的共同審美需求。這種共同的美學是我們認為的一種科學的訓練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訓練最長的身體,完成最美的舞姿。我相信這是芭蕾能被世界接受的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說,芭蕾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有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方法。相對完整的培訓體系。芭蕾之所以更科學,是因為它符合人體的自然生理結構。例如,在最放松的時期,普通人的腿往往表現出一種自然的外部狀態,而不是一種緊張和內向的趨勢。因此,芭蕾訓練的外向運動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是在人體自然狀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芭蕾強調的動作延伸也有利于我們的肢體訓練,從而符合我們對身體的審美訓練。因此,芭蕾舞也具有訓練美學的特點和意義。
綜上所述,芭蕾舞的美學特征主要包括文化美學、人格美學和訓練美學。這三個美學特征已融入芭蕾舞,成為芭蕾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芭蕾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眾所周知,芭蕾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人氣。目前,芭蕾舞的訓練方法已經影響到世界舞蹈發展的訓練體系,其美學特征已被世界舞蹈界廣泛認可。在學習芭蕾舞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芭蕾舞審美特征的理解。因為充分了解芭蕾的審美特征,可以幫助舞蹈演員更好地理解芭蕾,同時提高自己的芭蕾素養,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使舞蹈演員的芭蕾事業都能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5(01).
[2]孟廣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1).
[3]肖蘇華.走進芭蕾王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10(1).
[4]張玉萍.法國丹麥芭蕾訓練課程教材.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11(1).
[5]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16.
[6]王國賓,劉青弋,平心.中國古典舞教學與理論研究[M].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98-100.
[7]李正一.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創建發展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