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芮 王林森 喻學沭 彭方志
摘要:文章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以及互聯網對大學生消費觀造成的影響展開調研,發現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存在對網絡依賴性過強、消費更加無規劃無節制等特點,最后提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財商”等建議,對引導大學生健康發展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消費特點;消費觀念;理財意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形式較之于過去,已經從線下單一的消費方式向多樣豐富的網絡消費趨勢發展,新鮮的互聯網消費對于大學生充滿了誘惑和威脅,使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潛移默化的改變。因此研究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的消費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重慶部分高校1~4年級本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實發電子問卷共508份,回收有效問卷共508份,有效回收率100%。通過數據處理,利用軟件進行客觀統計分析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一)在支付方式方面更加追求便捷
我國社會消費的支付方式由傳統的現金及信用卡交易向現代的互聯網支付跨轉。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在打開手機、電腦各類應用軟件,大學生總能瀏覽到多種電子商務網站,如淘寶、亞馬遜、京東等,然后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互聯網消費。這一消費方式以超越時空、豐富信息、突顯個性、方便快捷等優勢受到大學生的廣泛喜愛。據調查顯示(如表1),高達81.3%的大學生因“購物方便無需出門”而選擇網上購物。這一形式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二)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
隨著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網上消費結構也呈多樣化分布。在調查中可以了解到,除了日常必需的飲食消費和衣著服飾消費占較大比重以外,還包括旅游休閑占23.43%、學習培訓占27.36%、人情消費占28.35%以及電子產品占18.31%等。女生在化妝品類的消費比重達到41.34%,男生則在運動健身類的消費所占比重達到13.78%。由此可知,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已向多元化趨勢發展。
(三)消費支出總體呈正態分布現象
雖然從調查中可以發現,網上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但就當前大學生消費實際情況而言,其總體月消費額大致在600~1000元、1000~1400元這兩個區間。但是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生活條件等因素,造成他們的消費差異較大,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圖1)。
二、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對網絡的依賴性過強
網絡消費便捷化的特點使大學生對其依賴心理漸趨增強,手機的使用功能從最初用于打電話發短信逐步發展到如今利用手機上網、聊天、購物等,手機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費工具。在調查項目“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歡購物的地方”,選擇線下購買商品的大學生只占29.72%,而70.28%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網上購物。隨著電子商務的出現,大學生的購物范圍越來越廣,但其購物場所卻越來越窄,對網絡消費的依賴也越來越大(見圖2)。
(二)消費無節制無規劃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燃起了和全社會一樣的消費欲望,每天仔細打量著新上市的電子產品、化妝品以及各類服飾,唯獨缺少的是約束自身消費欲望的能力。在學習之余,他們會不自覺的拿出手機、電腦,進入各類購物APP查看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目錄,再任意地挑選進行購買。在調查“你的消費觀念是什么?”這一問題中,盡管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比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更有消費計劃,但還是有高達52.23%的大學生回答的是“沒有計劃,想買就買”。如果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那么最終會導致他們每月的生活費所剩無幾,甚至需要進行網貸來彌補,其后果不堪設想(見表2)。
(三)理財意識薄弱
除了物質、學習需求之外,大學生在情感支出、旅游、休閑、娛樂等方面的費用已成為一個較大的支出項目,而且該項支出所占比例呈現日趨增大的趨勢。但在調查“你是否正在理財”這一問題中,經濟類和非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普遍理財意識淡薄,有73.18%的大學生回答的是沒有。由于大學生不會理財,導致經常出現每月生活費不能滿足的現象,甚至還有部分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出現不夠花的情況。可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薄弱,財商需要加強培養(見表3)。
三、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消費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 提高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效率
互聯網的發展已逐步改變大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方式,由原來面對面的交流逐步變成了由計算機遠距離操作完成的數字化活動。沒有了時間、空間和人為上的限制,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將變得更加方便、靈活和自如。伴隨著電子商務的浪潮,網上付款方式逐漸深入人心。許多參與電子交易的大學生正在與現金道別,他們越來越熱衷于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支付。通過互聯網,他們不必花很多時間去商場超市逐層搜索、尋找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只需打開它,進入網上商場瀏覽、采購各類產品,就可以輕松實現“貨比三家”,還能得到在線服務,這樣一來,節省了大學生的寶貴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效率。
2. 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精神需求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根據每一位大學生的偏好、品味、商品認知度等個人特點,因人而異的提供獨特的產品和針對性服務。對于大學生來說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大學生通過互聯網來滿足它們的個性化精神文化需求。大學生的個性化精神需求的滿足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大學生活也讓他們的人生閱歷有所增長。
(二)消極影響
1. 消費心理存在沖動盲目性
大學生雖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但受社會潮流和消費時尚的影響,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大學生旺盛的網絡消費欲望和盲目無節制的消費觀念,可能會使他們偏離正確的理性消費,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在“你的消費目的性強嗎?”這一調查項目中,填寫不強的大學生比重較高。若按此趨勢發展下去,則會對大學生的消費觀造成極大的影響。
2. 電子支付安全風險系數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上購物已經為大家節省了大量的上街購物時間,但是交易中存在的支付問題也頻頻出現。不少犯罪分子利用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將盜竊與詐騙目標瞄準到網絡賬戶內的資金,他們通過短信詐騙、釣魚式詐騙等手段,騙取大學生網絡賬戶內的資金,使得大學生失去對賬戶的安全控制。這一系列危害的出現,是不容忽略的問題。
四、建議
(一)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首先,應該合理規劃自己的開銷。將本月的消費提前做一個合理的規劃,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把每一筆收入和支出巨細都記錄下來,月底總結自己的花費情況,分析哪些開銷是沒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消費過程中盡量減少或免除沒有必要的消費。然后,絕不購買自己消費能力之外的商品,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最后,大學生應做到開源節流。他們應專注學習,克勤克儉,不應該有攀比、追風心理。對自己的消費進行合理規劃,對收入來源嘗試開源。在課余時間,可以參加校內的一些勤工助學活動、家教或是參加名企實習,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還可以獲取一份不錯的收入。
(二)培養大學生的“財商”
所謂財商,是指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財商的培養,與學習專業知識不一樣,屬于需要潛移默化才能見效的一種思維模式。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在,大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投資與金融、雜志和報刊等書籍,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其次,高校可以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理財意識,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開設相應的財富論課程和相關選修課,舉辦講壇活動、邀請業界知名的學者、職場精英、類似成功校友等給大學生做報告,幫助大學生開拓思路、開闊眼界,培養理財意識,提升理財知識。再次,應把財商教育將科學的投資理財知識轉化為豐富的實際操作。高校可以舉辦各類理財技能大賽,如炒股大賽、電子商務大賽、金融模擬經營大賽等。最后,大學生還可以下載一些投資理財APP,將自己的零用錢存入專用賬戶進行理財,還能了解時事財經動態,培養自己的“財商”能力。
(三)增強大學生的法律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個依法治國的時代,大學生應該通過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在部分大學生在陷入網絡“套路貸”“裸貸”等不良貸款,其遭遇非法形式逼債后,并沒有尋求家庭、學校、社會的幫助,而是采用極端的方法,不惜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甚至是跳樓自殺。為了預防此類現象的發生,學校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一些法律知識競賽和法制講座來增強大學生的網絡消費安全意識,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開展法制安全教育。
參考文獻:
[1]徐旭姿.周偉.張樂.當代大學生消費特點探析[J].當代經濟,2015(05).
[2]李平.鐘海東.電子商務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3(12).
[3]史高峰.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安全問題的探討[J].知識經濟,2014(07).
[4]吳少平.李文濤.楊惠麟.黃偉林.90后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的培養和規劃[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
(作者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