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 史雷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戲劇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導演作為戲劇作品的靈魂,直接關系到作品的質量。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討導演藝術的發展、內涵與基本特征,指出導演藝術需要繼承與借鑒,以期為廣大導演提供可參考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當代;導演藝術;思考
中圖分類號:J8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025-01
一、導演藝術概述
導演藝術的確立與戲劇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19世紀作為戲劇藝術發展的“分水嶺”,為導演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9世紀后期,戲劇從即興表演向以演藝文學作品為主進行轉變,導演的地位逐步提升,使得導演藝術也在不斷地發展。發展至今,導演藝術可被理解為以劇本為依據、以演員展示為主體,運用和組織多種藝術手段進行再次創作的藝術活動。導演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與編劇、演員、觀眾關系密切,編劇是導演藝術的基礎、演員是導演藝術的核心、觀眾是導演藝術的關鍵。進一步來說,編劇直接關系到劇本的優劣,劇本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一部影視作品的好壞;再好的劇本也需要演員的呈現,所以演員的選擇對于導演至關重要,好的演員是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核心與靈魂;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評價是評判導演藝術的關鍵,受到觀眾認可的影視作品才可稱之為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導演藝術才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現。
二、當代導演藝術的基本特征
(一)綜合性。導演藝術的首要特征即綜合性,綜合性是指導演要協調編劇、演員、化妝、服飾、配樂、燈光等多方的能力,集各方之力呈現出最佳的作品。一部作品就是導演綜合能力的展現,從最初作品的籌劃到最后作品的上映,導演的思想是貫穿其中的。導演作為戲劇作品的核心指導和靈魂人物,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必要的歷史知識、較強的人際協調能力、過人的組織能力、符合大眾的審美觀等多方面能力,挖掘各方的潛能、將其能力發揮至最大化,最大程度上滿足觀眾的需求。
(二)主觀性。導演藝術的第二個特征即主觀性,是創作性的基礎。具體來說,主觀性是指導演對劇本的自我認知和思考。每個人對劇本的思考都不盡相同,所以說一部作品是導演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如果導演完全按照劇本來編排作品,不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樣的作品注定是無法打動觀眾的。所以,導演要用開拓的思維去分析劇本、用與時俱進的思想去改編劇本、從生活的角度去審視劇本,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中積極的部分融入到作品中,這樣的作品才能打動觀眾的心。
(三)創作性。創作性是導演藝術的核心,其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理解劇本,即導演對于劇本的認知與思考,這是進行創作的基礎;第二個層面是加工劇本,即在原劇本上進行二次創作。導演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第二個層面上,其在尊重劇本的基本內容和所傳達的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并結合市場需求、觀眾審美對劇本的內容等進行刪減和修改,形成一個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劇本。最終的劇本體現的是一位導演對市場需求、觀眾審美、社會時事的理解與認知。總之,是否能創作出“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作品,是衡量一名導演能力的重要評判條件之一。
(四)經濟性。導演藝術的第四個特征即經濟性,是指作品成本與回報的差額值。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戲劇作品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型產品,需求量逐步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在空余時間觀看戲劇。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經濟性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好的作品經濟收益必然會高,反之亦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導演時刻都要在經濟利益和文化價值之間進行權衡,首先要做好市場定位,不能為了迎合觀眾的品味而無下限地降低審美標準;其次,要做好市場調研,不要盲目地跟風進行制作;最后要協調好各方資源,取長補短制作出貼近生活、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民風民俗的作品。
三、導演藝術需要繼承與借鑒
導演藝術發展至今,毀譽參半。在全球化發展迅速的今天,觀眾對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導演藝術也需要不斷地繼承與借鑒,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第一,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中心,樹立文化自信。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國五千年的歷史為戲劇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素材,導演應從我國豐富的歷史中挖掘具有深層次、普適意義的內容,并結合時代背景進行二次創作,樹立文化自信。
第二,處理協調多方關系,營造好的職業氛圍。導演和演員的關系一直被觀眾所詬病,我國的“導員關系”較為復雜,以至于許多人戴著有色眼睛看待導演這個職業。對此,導演需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制度,要從演員自身的能力出發進行選擇,凈化不良風氣,營造健康、良好的職業氛圍。
四、結語
導演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要協調各方的能力,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并且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從而制作出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作品,推進我國文化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也.關于當代導演藝術的幾點思考[J].民族藝術研究,2013, 26(1):5-11.
[2]高雄杰.影視導演藝術基本特性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