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國家發展和黨的發展的重要政治改革,它旨在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以統一決策的一體化運行促進我黨執紀執法工作的開展,并且將執紀執法機制化實現,要明確在統一決策下的黨的監督體系布局,以及統一決策對于國家監督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對于黨執紀執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統一決策;一體化;執紀執法;監督
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目的是為了約束權力、強化對于權力的監督,黨以統一決策一體化的運行機制是希望通過統一決策下監督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來實現對于黨內監督和國家范圍內監督的有效性。
一、黨實現統一決策一體化的監督布局
健全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是為了實現監督體系的縱深發展,從黨自我的內部監督,到外部監督的法制保障以及切實的人民監督、民主黨派監督,最終形成黨統一領導下的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的完備的監督布局。
實現黨統一決策下的監督體制,首先要加強黨在監督工作和監督體系當中的統一領導地位。加強黨監督工作的統一領導,是以黨的政治領導地位開展國家監察體制的改革,目的是通過在國家各領域的反腐工作中加強黨的領導的全面性,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國家發展局勢復雜,以及黨內的艱巨的反腐工作,需要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形成監督權力的集中,這樣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定監督政策、執行監督措施。在國家監察體系和監察工作的具體執行當中,仍然存在著權力的真空、反腐力量分散、執紀執法的信息不通暢等問題,這需要加強黨對于反腐工作的集中領導,從而深化相關監督體制改革,實現反腐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實現黨在監督體系當中的統一領導,能夠實現以權力限制權力的目的,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對黨內和國家社會進行徹底的監督,真正確保黨統一領導下的監督體制對于人民權利和人民利益的捍衛。
實現黨監督體系下統一決策的一體化運行,是黨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具體體現。黨在監督體系下實現統一決策,能夠推動監督體制和具體監督執行工作的改革,從監督的制度到監督的具體執行都能夠貫徹反腐合力的治理效能,這彰顯了黨領導下統一決策引導監督體制和監督工作的科學性。黨在監督體系中更加強調思想、文化、黨建對于監督工作的促進作用,將黨的思想領導引入到監督體制當中,能夠深化監督體系的結構完善和效能完善,在黨內能夠以黨建思想引導黨員的團結,推進黨內的反腐工作的有效進行。黨要深化監督的全方位布局,實現對于公職人員監督的全面覆蓋,這樣才能更加堅定和落實黨反腐的決心,并且能夠實現監督工作的具體導向,將黨的治理和監督實效化。
實現黨統一決策下的監督體制,黨要堅持運用法治手段來懲治腐敗,以法律制度的有效化運行和實踐去引導黨和國家反腐工作的進行。黨要實現以法律和黨紀并行的手段和方式來開展監督和反腐,將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法治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黨的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要牢記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信念,在反腐工作中重點解決民眾所關心的重大腐敗問題。黨對于監督工作的統一決策應當強調統一決策下黨的自我監督的民主性和有效性,律人先律己,黨要貫徹好監督工作的開展、完善監督體制,并需要加大對于黨內的監督力度,并且做到黨紀執行的威嚴性,不偏袒任何職位的黨內人員,提升對于黨員遵紀守法的要求,規范黨員對于法律和黨紀的遵守和忠誠。黨的自我監督要在內部架構的權力運行當中,以制度和黨紀來明確不同的崗位、職責,在工作中和執紀執法中做到透明化,并且實現互相監督,杜絕監督部門決策權力的集中。
二、統一決策一體化對于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完善的必要性
實現黨和國家監督工作的統一決策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深化監督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統一決策下的監督能夠更好的體現黨的統一領導,并且能夠實現黨統一領導的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監督體制的改革需要引導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發展。深化黨和國家的監督體制改革,要深化黨統一領導、統一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反腐工作中彰顯黨統一決策的優越性。實現統一決策一體化下的監督體制改革,實際上是對政治權力和政治關系的重大調整,以監督機制明確權力限制的場景和條件,以黨的統一領導、統一決策來實現黨對于自身領導的自我審視和自我監督,并且以統一決策監督手段的執行來推進國家各領域的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
實現統一決策一體化的監督手段是黨科學執政和民主執政的重要體現。統一決策一體化能夠促進黨和國家監督體制的改革和發展,黨在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的的統一決策能夠切實保障監督和反腐的有效性,確保了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的職責,并且以黨紀和法律規范了監督工作的反腐工作的流程和內容,實現了監督工作和監督機制的科學性。作為執政黨自身的發展,以統一決策一體化能夠推動民主黨派在監督工作當中的獻言獻計,這能夠推動黨的外部監督,從而完善和發展了黨和國家的監督機制,促進了黨及其黨員在執紀執法工作的透明性,實現了黨以外部民主監督的形式加強對于黨的執政監督和黨內的工作監督,促進了黨的發展。在黨的內部,統一決策推動了監察工作的創新,以黨內監督效能和治理效能的優化,實現了黨自我監督的成效。實現監督體系的統一決策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必然,首先統一決策下的監督能夠實現對于黨和國家監察的徹底化,擴大了監督體系的監督范圍。其次,統一決策加大了黨領導下的監督工作的監察力度,黨對于監督工作權力的集中,有利于推動監督和反腐工作的進行,同時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更加強調了法律和黨紀的威嚴,能夠擴大監督和反腐效果。
對于黨和國家監察機制的發展而言,統一決策實際上推動了黨內監督,它改變了黨內監督的形式進一步推動了從嚴治黨。一方面,黨在新的監察機制下的執政要更加強調民主性和科學性,是否能夠切實有效的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統一決策下的監察,這取決于黨的自我發展。黨要明確自我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黨的執政水平將決定統一決策一體化監督工作和反腐工作是否能夠有效運行,同時黨也要根據國家發展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從嚴治黨來引導統一決策下的監督工作開展,并且在對于黨內和國家的督查工作中,不斷校正黨和國家的發展誤區。另一方面,統一決策下的監督創新了黨內監督的實現條件,它將黨外監督引入到統一決策的監督機制當中,有效的實現了黨內監督,這進一步規范了黨的權力運行。統一決策能夠作為黨內監督的重要原則,強調黨內監督的目的和成效都是為了服務于黨對于國家監督領導和國家發展領導的統一決策的有效性。
三、如何以統一決策的一體化運行來推動黨執紀執法工作機制的構建
以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來構建黨執紀執法的工作機制,需要以統一決策一體化下的監督體系來促進黨執紀執法工作的深化,并且實現黨執紀執法工作機制化。
構建黨執紀執法的工作機制,要明確黨在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的政治要求,明確如何以統一決策一體化來深化黨的統一領導地位。從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以及監督體系的改革上看,監督的有效性取決于黨對監督的決心和工作的力度,黨以監督體系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說明了監督體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將監督的運行統一決策化運行,說明了處理好監督體系的改革決定了黨是否能有效的進行黨的發展和國家發展的決策領導。實現監督體系的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將決定監督體制改革及其工作實踐的效果與成敗,這也是黨為什么重視監督體系實現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的重要原因。在國家發展的新時期,黨面臨著新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這種困境來自于黨的內部,實現統一決策的監督機制,是為了引導黨對于自身發展的重新審視,明確權力運行機制是否科學化、民主化,是否能夠保障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以統一決策引領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運行,是推動黨長期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的基礎,在監督的具體工作中,加強黨員在執紀執法中的權力約束,以黨的統一決策實現制度下和監督體系下的權力的合理運行。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完善和改革,是為了實現將黨領導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而轉化的要點就是以黨對于監督體系的統一決策來實現監督對于黨執紀執法工作的全方位覆蓋。黨執紀執法的有效實踐不只取決于黨統一領導地位和統一決策的政治化要求,它還需要在黨統一決策下實現全方位的監督。要實現黨統一決策下監督機制的有效運行,就是去思考黨如何監督自身、規范自身來實現統一決策監督的合理性,可以說,黨內部執紀執法是否遵守法律和黨紀將決定黨統一決策下監督體系改革以及實踐效果的成敗。以黨統一決策下的監督體系引導黨內人員執紀執法工作的有效開展,要強化黨內的監督職責,將黨內監督范圍全面覆蓋,不分部門、不分職位,將對黨內的監督作為黨的發展的重要內容,將監督置于權力之上,以監督引領黨執紀執法的有效落實。
以統一決策下的監督引領黨執紀執法工作的開展,實際上是推動統一決策下監督體系的法制化,通過法制化的監督體系和監督辦法來實現對于黨執紀執法工作的要求和引導,實現黨內部公權人員工作嚴格遵守法律,并且以監督機制和法律來規范黨內公權人員的執紀執法思維和行為,引導執紀執法機制化構建。以統一決策下的監督體系推動黨內監督,能夠提高黨執紀執法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從而在嚴密的自我監督體系下實現黨執紀執法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鐘紀軒.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J].求是,2018(9)5-7.
[2] 邵景均.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強化黨內監督[J].求是,2017(6)41-43.
作者簡介:吳羚(1988.09- ),女,浙江臺州人,本科,八級職員,杭州市下沙醫院(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研究方向:醫院黨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