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于紅 王晶晶
【摘要】目的 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
方法 著重選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這個時間范圍內,我們醫院所收治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法分成兩個組別,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針對對照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規的護理方法,而針對觀察組患者所采取的是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針對兩個組別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手術之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等相關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分析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等相關方面要比對照組患者有十分明顯的降低,兩者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結直腸癌的患者采取切實有效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以及住院費用,使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也得到根本上的降低,其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快速康復外科能夠十分顯著的推進患者手術之后的康復進程,使外科患者的預后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其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都出現了極大的降低,一系列相關方面的優勢,使這種護理方法在世界范圍內的胃腸外科領域都得到了高度的認可,并被廣泛應用。然而這種方法應用在老齡患者的臨床實踐中,卻有很少的報道針對,針對FTS應用于手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研究者針對相關方面的問題,提出個體化原則。快速康復外科(FTS)護理措施是一種全新的外科護理理念,最初是應用在心臟外科的手術過程中。該護理措施所主張的是在患者的圍手術期,采取一系列與之相對應的護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使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得到有效的降低,通過這樣的措施,使患者的康復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并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這次研究著重選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這個時間范圍內,我們醫院所收治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現在把相應的研究內容和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這個時間范圍內,我們醫院所收治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法分成兩個組別,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有50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患者24例,有女患者26例,他們的年齡范圍在35~75歲之間,他們的平均年齡是54.23歲,其中患者的疾病類型表現為:有28例患者是結腸癌,有22例患者是直腸癌,在觀察組中有男患者27例,有女患者23例,他們的年齡范圍在33~74歲之間,他們的平均年齡是53.24歲,其中患者的疾病類型表現為:有30例患者是結腸癌,有20例患者是直腸癌。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治療方面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規的護理措施,在圍手術期有針對性的指導患者進行相對應的休息、飲食和運動等,著重觀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特別是對感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進行切實有效的預防,而針對觀察組患者所采取的是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相關的操作內容具體表現為:
(1)手術之前。有針對性的向患者深入細致的介紹和分析相關的結直腸癌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導尿管的放置和維護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的注意事項及健康知識等,在手術之前的半個月,要指導患者進行徹底的戒煙,如果在服用其他的藥物也要立即停止,并且要在手術之前,盡可能維持比較多的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攝入量,并且要確保食物特別容易消化,在手術之前6 h時要進行禁食,3 h時要禁飲。切實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來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的心情,使其不良的心理情緒得以有效消除,在手術前一天,要把患者所涉及手術區域的毛發進行有效處理,清除干凈,并對其進行常規的消毒,針對伴發糖尿病的患者,可以有針對性的口服500 mL木糖醇。
(2)手術過程中。要針對患者所呈現出的各項生理指數進行嚴密的監測和細致的觀察,針對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維持在既定的范圍內,同時積極有效的鼓勵和督促患者提升手術的依從性,密切配合醫生的手術治療各個環節,選用相應的補單把患者裸露的皮膚進行遮擋,以最大程度上維持患者的心理處于良好的治療狀態。在麻醉效果發揮作用之后,要有針對性的放置導尿管。著重針對患者的皮膚溫度進行密切的觀察和嚴謹的測量,特別是在冬季進行輸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輸液加溫器。
(3)手術結束之后。在患者手術結束之后,要有針對性的加強對于其心肺功能的觀察和監測,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要進行相對應的氧療,并密切觀測患者的動脈血管、血氧保護度和血糖等一系列相關的生理指標,并著重針對患者的排氣情況展開嚴謹科學的觀察,并有效記錄。患者如果在某種程度上出現手術之后的焦慮緊張的狀態,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在手術之后要有針對性的指導患者進行半臥在床休息,并維持良好的體位,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促進腹腔和盆腔的引流,針對切口的縫合部位張力要進行有效的緩解。等到患者在清醒之后的6 h時,指導和協助患者選擇側臥位和半坐臥位,每隔2 h要針對患者的體位進行一次有效的更換。如果患者的意識不清,要把他的頭偏向一側,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避免誤吸的問題出現。鼓勵和支持患者進行早期的床上活動,并協助患者進行有效的自行翻身。如果腹腔引流管超過三天不拔除,要確保每天都轉動一次,并且要每天為傷口做敷料的更換。針對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運用鎮痛泵或者口服鎮痛藥的患者,要在手術之后,盡可能的維持流質食物的攝入,針對沒有惡心腹脹等相關問題的患者,可以切實有效的進行半流質飲食模式,在手術之后的次日,就可以進行正常的飲食。在患者出院之前,要向其告知和發放相關的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并提醒患者在出院之后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與醫院方面保持密切的聯系。
1.3 評價指標
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比較兩個組別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尿管留置時間、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等一系列相關的情況,并著重針對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手術之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等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我們這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全部有針對性的采用
SPSS 20.0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并用%表示。用P<0.05代表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等相關方面要比對照組患者有十分明顯的降低,兩者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科學技術方面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在醫學技術方面實現了質的突破,使很多重大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老齡人口日益增多,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在高齡患者的臨床手術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就是癌癥,特別是以結直腸癌為主。高齡患者與其他年齡階段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比,他們在器官功能和認知功能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減退,在手術之后所呈現出的應激反應有十分顯著的增強,這樣的情況就直接造成他們在手術之后的機體恢復速度特別慢,在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也進一步增長和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給個人和社會都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壓力和負擔。針對這樣的情況,切實有效的引入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護理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結直腸癌主要指的是患者的直腸、直腸及乙狀結腸相交這部位有比較明顯的惡性腫瘤,其臨床的具體癥狀主要體現為便血、腹痛、納差等系列相關的情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更有甚者可能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致命的威脅。針對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而言,不僅僅單純性的依靠護理人員來參與和實施,更重要的是需要相關的外科醫生、麻醉醫師、患者和家屬等一系列相關人員共同參與,一起努力,共同形成合力,來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的身體康復速度有效提升。在相關的實踐和研究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針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切實有效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排便和排氣時間,有效降低住院天數和相應的經濟負擔,同時更是極大的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在我們這次研究中,著重選取在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這個時間范圍內,我們醫院所收治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的研究對象,針對觀察組患者采取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針對兩個組別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手術之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等相關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分析和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觀察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等相關方面要比對照組患者有十分明顯的降低,兩者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4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針對結直腸癌的患者而言,有針對性的對其采取切實有效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以及住院費用,使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也得到根本上的降低,其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艷華,程黎陽,謝正勇,等.快速康復外科新理念在結直腸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2(5):109-112.
[2] 劉春遠,王海波.快速康復外科在結直腸手術的應用[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7,41(3):12-1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