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強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增強信息強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建構理想的數學教學環境,創建數學教學新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思路、方式、內容、過程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興趣;教學難點;理解能力;問題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數課堂僅用粉筆、黑板,靠教師嘴講,時間長了,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想象,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倘若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點
1.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一種有積極作用的情緒,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種情緒在一定的情境中極易產生。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聲情并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模式。尤其是電腦動畫強烈的表現力,往往能根據知識的內容虛擬出特定的情境,將一些“死”的知識變“活”,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境變得豐富生動,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
2.突破教學難點
能否教學難點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把靜止不變的圖形符號轉化為不斷運動的活動場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為促進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發展架橋鋪路。
如在教學量角和畫角時,由于學生空間觀念還沒有形成,很難掌握量角器的擺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確地量角和畫角。運用多美以技術,則能動態地顯示量角器的擺放方法,變換不同角度擺放量角器,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然后讓學生在視頻臺上量角和畫角,展示學習效果。這樣,就突破了量角畫角這一教學難點。同時,明顯地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數學課堂,能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變抽象為具體,還能將當時無法看到的事物或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擴大他們的視野,這樣,學生的觀察力就會得到更好的培養并能夠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聲形俱全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形象思維迅速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在講“圓的認識”時,筆者設計插入一段動畫影片“旋轉著的地球”,時間是半分鐘,在同學觀看時,結合課題講解,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在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我針對“火車過橋”的“相遇問題”制作課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方式,表達相遇時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如教科書中的學生上學、追擊、相向及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賽跑等問題,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體驗相遇問題,此方式對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其發散思維有較大幫助。
4.多邊互動,因材施教
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教學中“一刀切”的現象,解決了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多邊互動,因材施教”問題。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教師可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實現因材施教,不至于因為要照顧后進生放慢速度而使先進生吃不飽,也不至于因為要照顧先進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難度而使后進生吃不消。先進生和后進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容易被調動起來,先進生從被動等待中釋放出來,后進生從被動壓抑中解放出來。由于多媒體技術的介入,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究欲望,為完成活動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對于那些想象和推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具體的形象可以幫助他們感知、體驗物品的重量,降低理解坡度,使學生能正確、清晰地認識質量單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主動發展。
5.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及時反饋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效果往往要通過批改作業或測驗才能得以了,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相對滯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及時反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急于了解自己學習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學決策時更加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設計一個“過關斬將”的交互游戲型CAI課件,讓學生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習。當學生提前或在規定的時間里正確完成任務時,把關的“將”才會讓其進入下一關學習,并打出鼓勵性的詞語,如“你真棒”“恭喜你順利過關”等。否則仍然返回這一關,并把錯誤問題列出,打出激勵性的話語,如“努力吧”“加油喲”。而且每一關都有不同的難度,越到最后,難度就越大。教師在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引和幫助。學生在這種人機挑戰的氛圍中能漸漸養成不服輸、敢于向困難挑戰的好習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競爭意識和學習毅力得到培養,思維得到鍛煉。
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注意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要突出主題
在制作課件時,所選擇的影視、音樂、圖片等資料一定不能脫離教學目的,不能過分強調學生的欣賞度,否則會使課堂過于活躍,上課時雖熱熱鬧鬧,卻偏離教學主題,導致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課好聽、好玩,但沒有教學重點。
2.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很多,且各具特色,各有長處與不足之處。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選擇、合理運用。有些教學方式互相搭配能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組合,揚長避短,在教學中,教師要一定要避免形式主義,不能讓教學方式束縛教學目的,教學方式的選擇和使用要收到實效。要從學生思維規律的普遍性入手,把著眼點放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上,培養學生的質疑與探究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的內容一定要符合新課標要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傳統教學手段要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學生收到最佳的視聽效果。此外,教師還要能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有效控制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3.不要把課件當成板書
有的老師用課件的演示代講解,老師一節課的時間里主要任務是不斷地點擊鼠標,用事先設計的課件演示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一節課都始終盯著大屏幕,看教師播放的各種音像材料,這是把數學課上成了錄像放映課。
4.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達成度。這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知識,精通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方法與策略,有效地將技術整合到課程中,以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多媒體技術能夠改變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探究欲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師應該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出發,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永強.多媒體與農村初中理化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6):46-47
[2]朱興文.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08(24):48
[3]畢凌燕.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