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偉
【摘 要】創新意識是指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一種心理趨向。數學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觀。在現代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打造學生的個性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重點講述小學數學教師在現代教育的新形勢下,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初級受教育階段,是人生發展道路的基石,也是創新教育的萌芽期。創新教育的主要目標應放在“創新素質”的培養上,在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開發學生大腦的創造力,培養新一代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教育新形勢下對老師和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趣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強烈的探究的需要。在多種感官的運用中,學生會學到探索新知識的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營造創新意識的氛圍,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新形勢下,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媒體平臺互動教學等方式,結合教學框架,積極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新,養成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鼓勵的語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各種創造動機,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立具體的情境教學可使學生沉浸其中。數學老師應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這對學生創造性心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有顯著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廣泛發言,說出自己的觀點,指出別人的不足,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可在設立的課堂情境中運用自身教學方面的優勢,并通過問題回答的方式一步步地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學生通過這種問題引導式的課堂情境學習,一方面可以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理論,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這種新穎的課堂情境教學能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不斷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新性思維。
例如,學習“分數”這一知識點時,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被看做一個整體,然后進行分割。學生在組內熱烈討論,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舉例說明原因,最后學生在充分了解整體1這個單位概念后,教師便可引出分數的知識點,并列舉出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說明,將具象的實例轉化為書本上的抽象概念,幫助學生透徹理解了分數這一知識點的內涵。
二、重視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從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認識事物。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順向思路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逆向思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通過學生自己操作、思考、計算、不懈地探究,才能獲得相關知識的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不要求學生掌握多么復雜的數學理論,也不要求學生進行過于繁雜的數學運算,其主要教學目的在于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學習方法,從而為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建立基本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同時需要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思想不受課本教材知識的束縛,從而幫助他們夠在小學數學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使學生能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通過利用自身的創新思想,找到多種解題方法,然后再根據各種解題方法的優缺點,最終尋找出解題的最有效途徑。
例如,教師在教時間單位“時、分、秒”這部分知識時,可打破傳統的授課觀念,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分別挑選出一些學生扮演時針、分針和秒針的角色,然后在教師中間畫出一個鐘表的模型,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發出指令后進行變身,準確站到各自的點上,描述出教師發布的時間。教師有時會說完整的時間,有時則只變動時針、分針或秒針單獨的時間,學生在緊張刺激的游戲中不僅掌握了時間單位的知識,還鍛煉了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注重實踐開拓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手腦結合解決問題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和深入探究的習慣、科學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時,教師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動手,在活動中由學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中,培養數學興趣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師還用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自己提問題的條件與機會,為發散思維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課本“圓柱體體積公式”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讓學生拿出圓柱體按切、拼、旋轉步驟操作,得出一般的體積公式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將拼成的長方體換一個角度擺放下,你又發現了什么?這使學生發現原來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得出。這樣便便使學生在認知結構上有了更新,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手腦配合度。
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
例如,在教學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后,我讓學生用七巧板中的兩個小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此舉的目的除了在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此外,我還建議學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已喜歡的動物或圖案,并對他們的創造性予以肯定,這樣,激發了學生創造發明的欲望,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多為學生布置一些創造性的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擴展思維,并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不足并及時幫助其糾正。
結束語
課堂教學的創新設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理論知識,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為了符合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理念,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提倡一題多解的創新式教學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發散式思維,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解題速度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韓冬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
[2]王日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管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3)
[3]齊新強.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小學教學參考,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