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機械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使機械制造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得日益強烈。由于現有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從而造成該專業人才在畢業后無法有效適應機械制造企業的崗位要求。為此,本文對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特征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現階段我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并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校企合作;機械制造;人才培養;培養路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222
0 引言
自21世紀以來,我國對人才培養的日益重視,使我國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工作,致力于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專業應用型人才,這也使能力培養成為各大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機械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機械設備零件愈發精密,這使機械制造企業急需大量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以此確保機械零件在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在此背景下,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探尋該模式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路徑,已經成為該專業對人才能力進行培養的關鍵所在。
1 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特征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對人才的培養主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分別是教學主體、培養目標以及教育資源。首先在教學主體上,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現,使教學主體不再僅僅局限于學校教師,與學校進行合作的企業也同樣是教學主體。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在培養目標制定、專業課程設置、教材選用以及考核指標的選擇都可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其次是在培養目標上,校企合作模式能夠根據企業的崗位需要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分析企業各個崗位的人才類型來設置課程內容,從而實現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最后是在教育資源上,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學校的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進行有效融合,進而實現資源互補與高效共享,使學校與企業能夠共同發展。
2 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
(1)培養目標定位不清。當前許多學校與企業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使學校對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制定脫離了企業實際需求,培養目標缺乏鮮明特色,這也使以培養目標為核心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難以在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中發揮較大作用。
(2)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結合不緊密。由于學校在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中,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致使其在教育工作中過于側重理論灌輸,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卻有所忽視,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難以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實踐當中,學校也沒有根據企業的實際崗位要求來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實踐教學,所選用的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導致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時,往往會產生學而無用的感覺。
(3)教育人員能力有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還需要企業的努力,學校教師雖然具有較多的教學經驗與豐富的教學方法,但卻缺乏對企業崗位技能的認識與理解;而企業技師雖然有著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卻明顯不足;這造成了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師的能力各有欠缺,無法進行良好互補,從而降低了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效果。
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1)明確培養目標。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應以學生職業能力作為培養核心,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在對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制定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社會能力以及專業能力,通過社會實踐和自主實踐來提高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培養目標中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組織學生到企業中進行實習和實訓,使學生在不斷的實習和實訓過程中對企業的崗位技能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并將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中的知識有效融入實踐鍛煉中。
(2)做好專業建設工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面對企業對機械制造專業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學校必須要做好專業建設工作,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應與企業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并結合企業崗位的實際應用需求來進行專業建設,制定合理的專業課程內容,可由學校聘請企業中的優秀技術人員參與專業建設。
(3)以生產過程為導向來開發專業課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專業課程的開發應具備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應以生產過程作為專業課程開發的整體導向,加快專業課程的改革速度,由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優秀教師共同負責專業課程開發,使先進的生產技術能夠被引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將行業新技術引入到課程教材中,并對課程教材進行定時更新,以此確保課程教材的創新性與先進性。
(4)提高教育人員專業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人員,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企業來說,提高教育人員的專業能力都是非常必要且緊迫的。學校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專業教師團隊,積極引導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其對企業崗位技能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企業技術人員也應積極參加教育能力與教育知識培訓,增強其教學能力,使其能夠為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指導。
4 結語
總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現,為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實現了校園與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推動了學校在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產學研一體化結合,使專業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實現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促進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金濤.“校中廠”模式下產學合作運行機制研究——以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4):47-51.
[2]俞寧,盛定高,徐善狀,劉永利,何時劍,喻步賢,楊新春.基于校企聯動、人才共育的模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2):21-25+31.
[3]曾志深.校企合作模式在機械制造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 勞動保障世界,2015(S2):128-129.
作者簡介:趙冬(1988-),男,安徽靈璧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制造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