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喜悅
【摘 要】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要促進金融監管體系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微型金融機構發展,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斷推動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促進金融國際化,增強金融國際競爭力和提高金融國際服務水平和效率。此外,一些政策、法律、設施的支持以及優化的結構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金融;供給側改革;互聯網金融;金融國際化
一、前言
金融供給側改革是要以金融的供給方為著力點,來完善金融服務和化解金融金融風險,提高金融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其主要目標是要增加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和活躍資本市場,增加股權和債券融資占比。金融供給側改革對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推動我國金融業脫虛向實有著重要意義,如何推動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也隨之成為了一個重要話題。
二、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促進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需要一個健康優化的金融市場環境,而這種市場環境的打造,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監管理念、金融監管法律及制度、金融監管政策及具體實施方式。就金融監管理念而言,首先我們要明確國家戰略、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之間的關系,要明確國家戰略是大方向,產業政策需要跟隨國家戰略,而監管政策要適應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的,不能把產業政策直接當作監管政策或者以適應產業政策為由隨意調整監管政策。其次要轉變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角色理念,在我國“監管”和“管理”的理念融為了一體,這種理念容易造成監管職權濫用。就金融監管法律制度而言,我國要健全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明確規定各部門的職權范圍和責任,避免金融監管部門職能交叉和混淆現象。在監管政策和實施方式方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政策的制定就是需要去嚴格執行才能發揮其效用,并且在實施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并且要對金融創新適度監管,雖然鼓勵創新,但絕非不去監管或放松監管,要盡力去防范以創新為由去逃避監管現象。
(二)發展微型金融機構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解決好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一問題反映了我國金融服務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而發展微型金融機構是解決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重要途徑。我國微型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社區銀行、村鎮銀行等機構,它們多設在小城鎮或農村地區,更能了解當地小微企業的環境和現狀,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但是,這些機構往往因資金來源不足而限制了其服務能力。相比之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由于其在服務能力、業務資質、聲譽等方面的優勢,往往傾向于服務更優質的企業,而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不太積極;民營銀行由于只能通過互聯網拓展業務,其主要提供個人金融服務,因此,微型金融機構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想要微型金融機構得到長足發展,首先我們致力于解決其資金來源不足問題,拓寬其資金來源渠道,我們還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農村和小城鎮地區并且加大扶貧力度,發揮扶貧工作和微型金融機構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將先進的金融技、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引進微型金融機構。
(三)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模式在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優勢不容小覷。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傳統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它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創新了金融支付模式,并且為實體經濟融資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提高了金融資本利用效率和金融服務效率。具體來講,互聯網金融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在投資融資、理財、支付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和優化,從而提高了金融服務質量。此外,其通過眾籌和股權眾籌等模式整合閑置資金,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渠道并且降低了其融資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滿足人們日子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這種創新不僅要體現在互聯網金融技術上,還要體現在其制度之上。其次,互聯網金融要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推動直接融資比重的上升,還要注意淘汰過剩業務。此外,還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防范水平。
(四)促進金融國際化
金融國際化是貨幣國際化、金融機構國際化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結合。貨幣國際化能給我國金融業以及實體經濟提供很多便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不僅要提高我國的政治經濟地位,還要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使國際上對人民幣充滿信心,此外,隨著現代無現金支付技術的發展,還要注意人民幣非現金形式的跨國使用的問題。一個完善的國際化金融市場,對保護我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利益至關重要。我們要引進國際金融參與者,增強我國金融市場對外服務能力,并且要注意金融市場國際化對我國外匯管理和金融市場穩定的挑戰。此外,我們還要積極穩健地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國際化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國際化也勢在必行。首先,要為金融機構走出去提供便利的政策并且鼓勵其參與國際合作,增加其對國際金融市場和法律的了解。其次,還要提高我國金融機構應對國際風險的能力和國際投資管理能力。此外,還要積極與外國金融監管機構進行溝通,積極營造一個適合我國金融機構發展的國際監管環境和政策環境。
三、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其他建議
此外,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還要注意處理好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關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金融產品服務和技術的創新,用創新推動和協調發展;調整我國金融結構,做強做大券商,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并積極發揮保險業在投資融資方面的作用;加強我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使金融供給側改革和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相互促進,推動金融脫虛向實;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并制定穩健合理的貨幣政策,完善與其配套的法律制度等。
【參考文獻】
[1]程實.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外重心[J].金融博覽(財高),2019(03):1.
[2]湯杰,林志明.互聯網金融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機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08):5-6+17.
[3]馬曉暖.做好金融供給側結杓性改革加法[J].中國金融家,2019(03):60-61.
[4]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J].中國信用卡,2019(03):90.
[5]婁飛鵝.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N].經濟參考報,2019-04-17(006).
[6]李旭章.全面理解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N].中國審計報,2019-04-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