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虎
【摘 要】農村信用社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著風險監管能力偏弱、經營業務遭受沖擊、信息化建設滯后、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多重困境,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互聯網金融;困境;對策
一、農村信用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困境
(1)風險監管能力偏弱。大部分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控能力較弱,主要表現為風險監管體系不完善、風險防控措施不足、監測技術落后等,嚴重制約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為此,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農村信用社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能力尤為關鍵。
(2)經營業務遭受沖擊。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務相對單一,儲蓄、支付和結算業務不多,主要以貸款業務為主。大部分農戶從農村信用社獲取貸款,貸款收益是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收益。但由于農戶貸款金額小、規模小、優質客戶少、信貸產品較單一,且大部分是短期信貸產品,針對“三農”業務和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較少,使一些“三農”項目和小微企業經常面臨融資困境,難以滿足農村金融發展需求。然而,互聯網金融為客戶提供的理財產品如余額寶,流動性大、變現能力強、收益較高、方便快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深受客戶青睞,這與農村信用社單一的理財產品形成了鮮明對比,直接沖擊和影響著農村信用社的傳統經營業務。
(3)信息化建設較滯后。我國大部分農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設較滯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開展業務經營的能力不足,在大數據分析平臺、大數據征信系統及互聯網自動化營銷平臺等方面的研發能力很欠缺。
(4)復合型人才較短缺。大部分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包括業務技能、知識結構、從業經驗和學歷資歷等方面的綜合水平偏低,高級人才隊伍建設緩慢,金融跨界人才和高精尖科技人才短缺,尤其是精通經營、管理和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稀缺,導致系統研發和科技創新能力偏弱,無法滿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
二、農村信用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策
(1)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體系。①在制度層面,促進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體制建設。要制定全方位的風險監管制度及相關的實施細則與操作規程,特別要明確重大的交易事項和關鍵業務流程的風險監管措施。明確治理層和監管層的職責分工,提升政策執行效果。加強日常監督與檢查,監督層有義務適時跟蹤、反饋和監察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確保風險監管政策獲得高效執行,達到風險監管政策的預期功效。組建專門的風險監管部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風險監督體系與評價機制,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促進員工嚴格遵守相關的風險監管法規和內部管理制度,提升業務風險監管水平。完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披露風險監管情況。通過建立專門的風險監管網站,實時公布風險監控方面的信息,動態更新風險監管情況,實現互聯網金融安全監管全覆蓋。②在技術層面,強化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風險監管創新。探索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中的應用,建立大數據倉庫平臺,專門用于整合、匯集、存儲、分類和加工處理農村信用社在風險監管和業務處理中產生的各種數據與信息,為客戶隱私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為全面風險防范、風險監管與風險決策提供完整有效的基礎數據。強化大數據風險監管理念,構建大數據挖掘分析平臺,通過數據挖掘模型,一方面深度挖掘客戶交易信息,綜合分析評估客戶終端數據,量化評估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全面對比分析客戶的歷史數據和現時數據,動態修正客戶信用等級,對客戶授信度實現精細化管理,提升農村信用社甄別、預測客戶信用風險的精準性。在征信系統內置大數據風險預警模型,提高風險監測技術,增強風險防控的時效性、預見性和前瞻性,強化對客戶信用違約風險的預警與監測,提高農村信用社反信用欺詐的能力,從而有效降低信貸風險。
(2)多層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①改造傳統業務流程,優化網點資源配置。一方面對傳統經營業務的經辦流程進行改造升級,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移動支付中的應用,建立全面電子化的電子銀行服務平臺,強化短信銀行、微信銀行、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體系建設,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的電子銀行服務,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批量分析功能開展信貸審批,精簡信貸審批程序,進一步強化對“三農”業務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②創新營銷模式,加大線上金融產品創新。以品牌建設為保障,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求創新產品營銷模式,打造互聯網智能化營銷平臺,實現網上人機對話,通過社交網站、門戶網站等網絡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營銷活動,提高互聯網金融智能服務的可獲得性,增強客戶體驗感;采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客戶意見,不斷改進營銷策略,并通過大數據技術深度分析客戶的歷史消費記錄和交易行為,準確定位客戶的興趣愛好,預測客戶的消費需求,實現精準營銷。
(3)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信息化水平。①加大信息技術研發資金投入。農村信用社應當分析信息化建設的整體需求,多渠道籌集信息化建設資金,提高信息技術投資比例,確保各項信息系統建設經費充裕,并注重優化信息技術投資結構,適度提高應用系統建設、網絡平臺建設、軟件研發和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投資比例,同時科學分配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比例。②以信息技術創新引領業務創新。通過建立專門的IT團隊和信息管理部門,明確管理制度,規范建設標準,搭建智能化信息系統,配備專業化人才和良好的基礎設施,促進信息技術創新與業務創新實現高度融合,為拓展業務需求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指導。③完善信息化建設安全保障體系。為保護客戶隱私,防止信息泄露,要采用物理隔離措施,有效隔離業務內網與外網。要優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安全操作規程,加強信息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要加強信息系統風險防控,制定風險預警方案,完善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系統風險監管體系。
(4)強化互聯網金融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①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嚴格人才選拔程序。在人才引進制度方面采用“內部培養與外部引聘相結合”方式。②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突破人才培養瓶頸。加快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注重優化人才引進機制,規范人才選拔程序,更要重視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互聯網金融跨界專業人才比例,為完善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儲備優質的人力資源,加快單一型人才培養體系向復合型轉型,突破復合型人才培養瓶頸。③加強人才教育培訓,優化人才激勵機制。一方面,構建全面系統的人才教育方案,科學規劃培訓目標,加大對互聯網技術培訓方面的資金投人,定期舉行互聯網金融業務技能、管理實務、網絡風險控制及互聯網技術操作等專業培訓,加強技能考核,及時更新員工的知識結構,引導他們做好長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優化復合型人才獎勵機制,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對日常技能考核、中期考查和年度考核優秀者頒發榮譽證書和技能證書,給予適度的物資和資金獎勵,規定考核優秀者在年終績效獎勵、評先評優、出國進修與職務晉升等方面享有優先權,激勵員工爭先創優。
三、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農村信用社應當把握互聯網發展契機,提升綜合競爭實力,發揮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能,促進互聯網金融服務融人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新跨越。
【參考文獻】
[1]趙增強.互聯網金融及其風險防控[J].稅務與經濟,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