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建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事故特性,構建了該類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型,提出了對應的安全管理對策措施,即加強人員管理、完善車輛物資管理、夯實管理制度、構建信息化運輸、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等手段加強安全管理實效。最后,對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進一步搭建科學評價體系,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評價體系
一、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簡介及運輸特點
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主要為石油化工類生產企業運送各種生產資料,在這些生產資料中既有難以運輸的超高、超寬、超大物資,又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貨物。另外,有大量石油化工類生產企業地處偏遠地區,交通路況條件差,也極易發生交通運輸事故。這給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帶來很多實際的問題,加強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消除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的第一要務,在生產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運輸方針。
二、安全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1.車輛硬件水平差,維護和保養不夠
我國運輸石油化工類產品的車輛以中小型卡車、重型貨車、集裝箱車和權車為主,運輸單位在對車輛的管理制度上較差,對駕駛人員的管理力度不夠,由于維修資金及修保人員上的限制,對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有時也跟不上,造成很多車輛帶病上路。另外,由于運輸企業經營困難,有些車輛長年服役,甚至超過使用年限的車輛也在上路。這些因素造成我國油田運輸車輛的安全設施配置不足或老化,安全保障設施得不到落實,很容易造成危險貨物的泄漏、爆炸事故。
2.運輸經營企業成分復雜,良莠不齊
因為石油化工類產品運輸量較大,道路運輸市場上的經營者眾多,這為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更好的提供服務帶來了有力條件。但是很多經營主體規模較小,經營者的結構不合理,還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服務體系。眾多的小型運輸企業粗放式經營,很多企業承包給個體經營,法律規范意識不強,掛靠眾多社會車輛。管理難以保證,形成該行業的潛在危害。
3.多方管理,效率底下,責權不明。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運輸環節受到公安、鐵路、交通、安監、質檢、環保、衛生等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并且各部門都可以依照有關法規和規定對運輸過程中的危險隱患進行排查,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多個部門都在管理,但是誰都沒管好,責任主體也不明確,缺乏效率,很多管理上的交叉地帶沒有人管,留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4.運輸業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差,缺乏技術力量。
駕駛員、押運人員和裝卸人員是油田道路運輸過程中的主要參與人員,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這些人員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教育培訓,了解和掌握運輸的基礎知識。但是當前很多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教育培訓的時間短,培訓質量也達不到相關要求。另外一些企業無視安全生產,甚至招聘人員無證上崗作業。
三、石油化工類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建議
1.加強運輸從業人員管理,提高防范意識
(1)提高從業人員引進資歷的要求
對于從事危險品道路運輸的一線人員,嚴格從業人員的聘用制度,要求有一定的駕駛平均等級,對運輸規則的了解程度,尤其是駕駛員和押運員,駕駛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身體健康,符合國家《機動車駕駛員身體條件及其測評要求》(GB18463-2001)。起重作業人員、指揮人員和危險品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的年齡和身體條件應符合國家相關要求。《道路危險品道路運輸管理規定》規定,要通過專業考試合格取證后方可從事危險品道路運輸任務,取得證件后定期進行培訓教育,企業單位進行層層審核,根據駕駛員的年齡、技術、資歷、經驗等進行安排適當的車輛進行駕駛。
(2)駕駛員綜合能力評價管理系統
駕駛員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都是不同的。基于這一情況,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不同性格心理的人員擔任。駕駛員應當選擇慎重、冷靜和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人員,具有冒險特性和個人主義的人員很顯然是不適合油田運輸公司的運輸工作的。應當對駕駛人員的系統觀察、駕駛意識、反應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判斷及處置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檢測。具體辦法是:集成相關設備對駕駛人員定期進行檢測,依據評價標準對駕駛人員做出綜合能力評價,對相關人員做出相應處置,建立個人安全電子檔案,結合月度動態行為能力表現評估對駕駛人員進行ABC分類管理等。
(3)循環漸進式的安全培訓與教育
安全培訓與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安全知識培訓、安全法規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安全知識培訓是減少不安全行為最基礎的內容。安全法規教育幫助人們了解國家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事故發生后帶來的嚴重后果。安全意識教育的重點在于強化人的安全意識。安全培訓和教育的重點在于要有經常性和遞進性,經常性的目的在于對人員的安全意識常抓不懈,使人員形成本身的安全習慣;遞進性的目的在于不斷提高人員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層次。
2.完善車輛、物資管理,提高安全性
在油田運輸企業中,車輛是運輸各類油田生產物資的重要載體,為此,企業應當對車輛的安全管理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這不但能夠保證車輛始終處理良好的狀態,而且還能提高車輛的利用效率。
(1)強化車輛安全裝置檢查
對于汽車而言,安全裝置是其正常行駛的硬件保障,具體包括制動系統、轉向系統、信號系統等等,一旦其中某個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對車輛的安全行駛造成影響,所以應當對這些系統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及時發現各個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進行解決處理。
(2)做好車輛的更新與報廢工作
所謂的車輛更新實質上就是以同型號的新車代替舊車,由于新車本身的性能要遠遠高于舊車,因此通過更新換代,能夠使生產效率獲得顯著提升,雖然更換新車會產生一定的購車費用,但從安全性的角度上看,其要比舊車更加安全,這樣能夠顯著降低事故的發生幾率,可以變相地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此外,國家交管部門對汽車的使用年限有著明確的規定,當車輛達到年限后必須進行報廢處理。油田運輸企業在進行車輛報廢時,可向當地交通部分進行申請審批,一經確定車輛為報廢車輛后,不得繼續使用。
(3)合理應用監控設備
為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可在車輛上加裝監控設備。該設備主要是對運輸過程中的人、車指標進行監控和記錄,當指標超出限值時,便會自動進行報警,由此引起駕駛人員的注意,從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3.夯實規章管理制度,保障安全運作
企業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要實行依法管理。通過建立日常、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運輸安全保障的管理規范、規章制度和監督機制,嚴格踐行法律法規,實現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例如,某石油道路運輸公司通過嚴格、縝密、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將公司的安全管理用標準化的語言和規定串聯起來,確保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安全生產責任制、2、安全機構工作制度、3、安全教育培訓制度、4、安全檢查制度、5、安全報告制度、6、生產安全管理制度、7、現場管理制度、8、臺帳管理制度、9、用工安全管理制度、10、文件管理制度、1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2、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3、危險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14、職業健康、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15、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趙偉蘭,《油田運輸企業中人的行為的安全管理》,企業管理2010年第30期
[2]郝育國,《海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及其評價體系探討》,中國航海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