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蔚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圖書管理事業亦進入大數據時代,筆者通過分析研究提出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里事業面臨的挑戰,總結了新時代的發展契機,提出了新的發展方略。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管理;方略
一、大數據時代下圖書管理事業面臨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也逐步邁入大數據時代,海量性、多元性、高速性和易變性是大數據的顯著特征。大數據的到來,引發了全民的信息化和生活服務的便捷化,對于傳統圖書市場來說,數據化、信息化將對傳統管理、運行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化人才短缺
受傳統國情、體制影響,傳統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只需要具備普通的借還登記、圖書整理能力即可,因此各大圖書館工作人員多是一些文化層次不高,專業技能欠缺的人群。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已成為報刊、雜志、書籍的主要傳播方式,而我國的大數據起步較晚,一些中小城市和體制內單位圖書館對大數據這一概念領會較晚,嚴重滯后于市場發展的需要,更多的圖書館尚停留于傳統的模式內,人才機制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因此,現階段各大圖書館面臨著專業人才與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現象。
2.現代化服務理念不到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顧客即上帝”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圖書管理工作者,若還停留在曾經吃大鍋飯,工作缺乏熱情與積極性,服務意識淡薄的狀態必將難以得到社會的持續接受與認可。互聯網未普及以前,人民大眾閱讀的渠道主要是依賴于紙媒,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方便快捷的電子閱讀產品。圖書館若不及時轉變自身的發展和服務理念,必將淹沒于時代的大潮中,因此說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挑戰,同時也為其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
3.館藏數量有限,新型書籍增長較滯后
國際圖書館聯合會明文規定每5萬人要配備一個圖書館,而我國的圖書館數量遠落后于國際標準。同時,現階段多數地方性圖書館以紙媒藏書為主,電子化書籍較少,書目老舊化現象亦較嚴重,嚴重影響了公民的閱讀方式與閱讀興趣。再加上電子書籍的不斷擴張,很多人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取代了傳統的紙質閱讀,造成傳統圖書館事業不景氣現象日益突出。如此惡性循環,圖書館用于更新換代應軟件設施的資金更加短缺,電子書籍和專業人士的配備滯后于市場發展和人民需求。
二、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契機
機遇與挑戰并存,任何事物都有興衰成敗,對于圖書管理事業來說如何地擋住大數據的沖擊浪潮并在時代的洪流里找到自己生存之道,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是否能運用新的信息化技術提供民眾需要的優質化服務,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利于深入了解用戶需求
傳統的圖書管理模式里,檢索的主要功能是尋找精準的讀物,而大數據時代檢索的功能則被放大放寬了,其不但要保留傳統的檢索功能,更要記錄用戶的需求信息。通過儲存記憶用戶的瀏覽信息,分析了解客戶喜好,從而主動推送深受客戶需要的讀物,能更精準的鎖定用戶需求,從而提高檢索效率。
2.利于分析用戶流失原因及價值取向
總體來說,紙媒圖書行業已經呈現越來越不景氣的現象,大數據時代的沖擊、硬軟件設施落后、人員服務意識滯后等是其重要原因。對于如何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的需求、行為特點、使用習慣等來應對圖書館用戶流失的現狀及主要原因則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同時,利用用戶檢索內容預測未來書籍流行趨勢及用戶喜好的服務方式,從而消除圖書館所面臨的發展困境是值得每一位圖書館員研究的課題。
3.利于潛在知識挖掘及情報分析
利用先進的分析技術,對讀者的瀏覽和檢索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各類文獻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探尋信息資源關聯立體的知識體系,挖掘用戶隱藏的知識需求,從而分析出適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此外,利用大數據足跡和智能化的分析技術,獲取動態化、知識化的情報,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及可視化的技術,幫助用戶在一定的技術環境中查看分析結果,了解信息資源潛在的發展規律。
4.利于推進閱讀者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人群,尤其是年齡較大一點的人群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識均不高,對于小城市來說,基本上60歲以上的人群普遍不太擅長利用QQ、微信、微博等信息平臺,對于運用互聯網檢索讀物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圖書館的信息化、數據化可以間接推動部分人群的網絡信息化。
三、大數據背景下圖書管理方略探討
1.強化館員隊伍建設,構建專業人才儲備庫
由傳統模式過渡到大數據時代,任何行業的管理模式和人才結構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鑒于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弊端,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管理員要強化思想建設,轉變過去體制遺留下來的不作為、工作缺乏積極性的思想,鼓足干勁,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和服務理念,實行終生學習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文獻檢索、管理能力。同時,圖書管理機構要優化人才機制,為傳統的管理員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一方面,要組織現有的管理員隊伍進行培訓學習,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水平和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要引進一批圖書管理專業技能突出和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專業人士作為擴充隊伍,總之,利用多方渠道構建圖書管理人才儲備庫。
2.樹立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
彭斐章教授曾經講道“圖書館學是強調服務的學科,服務觀念應成為圖書館學的主要因素,離開了服務,圖書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傳統圖書館市場尚且如此,對于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人們自我意識日趨強烈的當今社會,服務質量亦成為人們評判一項商品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大數據時代以容量大、速度高、方便快捷、更新速度快為特征,這些特點反射到圖書管理事業上則是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優質的讀物。因此,作為圖書館從業人員要有新的服務理念,圍繞讀者和市場需求來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提供富余時代氣息的優質化服務。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硬軟件設施建設
隨著數字化閱讀的盛行與普及,傳統閱讀方式呈逐步萎縮甚至淘汰之勢,國人也越來越快享受手機、網絡等閱讀方式,因為其方便快捷,更能利用零散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為此,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完善傳統圖書管理系統的軟件設施,將傳統紙媒電子化、數字化;完善借記系統,構建一對一的個人特色性電子閱覽室;根據瀏覽痕跡和潛在閱讀興趣分析,構建智能化推薦系統和人性化提醒服務系統。對于傳統的閱覽室,應進行翻新、改造,從燈光、室內裝潢設計、布局等各方面著手,打造適宜的閱讀環境,緩解閱讀疲憊感,培養閱讀興趣。有條件的地區甚至可以根據人群年齡、性別、職業等的不同打造個性化的閱讀室,如少年圖書館、女性圖書館、藝術圖書館等等。
4.緊跟時代潮流,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化平臺
隨著網絡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網絡媒體已成為人們聯絡的主要工具與平臺。對于高校圖書管理事業來說,若能綜合運用各種信息化平臺,建立班級閱讀群、讀者交流群、閱讀分享群、作者讀者互動群等等,可以使得閱讀更加趣味化,擴寬讀者知識面的同時還擴寬交友面,豐富生活。
綜上所述,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圖書市場面臨著一系列優勝劣汰的尷尬和轉型升級的困難,只有把握“以人為本,服務核心,順應時代潮流,迎合讀者心理需求”的基本原則,完善管理系統、人才結構和硬軟件設施,才能在時代的洪流里和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姜山,王剛.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5254.
[2]朱靜微,李紅艷.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J].現代情報,2013,33(5):1013.
[3]高瑾.大數據與圖書館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