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貴
【摘 要】隨著我國制造業發展,中華復興藍圖的展開,國家越來越呼喚“工匠精神”,呼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在我國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中,工匠精神也儼然成為符合職業素質的新要求之一。而師徒制,在我國手工藝、中醫、武術等領域中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是實現“工匠精神”傳承的主要方式,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不僅實現了各類制造技藝上的傳承,也實現了師傅在經驗、工藝鉆研、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傳承。本文從工匠精神和師徒制的內涵、關系著手,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師徒制培養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以期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職業人才。
【關鍵詞】師徒制;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手工業者的職業信念,也是某一手工業能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石。2017年10月28日,“十九大”報告中,將“工匠精神”擺在了重要位置,對其賦予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新的時代特點,并提出了需弘揚工匠精神的時代要求,預示著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創新大國”的轉變。
一、工匠精神和師徒制內涵和關系
工匠精神起源于先秦時期的手工藝人,當時大多為一對一的師徒制,由師父親自帶徒弟,讓徒弟通過仔細觀察及模仿實踐來學習手藝,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以打磨自己的技藝,最終達到可出師、獨當一面的水平。雖然這種一對一的方式效率較低,但相對于現代課堂教育,徒弟會擁有更多的操作機會,同時,師父不斷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會在耳濡目染中代代相傳,并不斷影響到下一代手工藝人。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匠精神”。總體來說,工匠精神應有三方面的內涵。首先,是尊師重道的傳統。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徒日日相處在一起,師父教授給徒弟的除了技藝,還有其在打磨自身技藝時所展現的精神,以及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生活工作習慣等,對徒弟產生的影響是不亞于家庭產生的影響的。所以,師父往往都是徒弟最初的榜樣,尊師重道也是維持手工藝傳承和發展的基礎。其次,是言傳身教的策略。師父大多先親手示范,手把手的教徒弟學,整個過程較為詳盡,之后,在徒弟的練習中,師父會進行不遺余力的指導,直到徒弟手藝學成,這一教授過程雖然緩慢,卻起到較好效果。最后,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師父在制作一件手工藝品時,通過不斷打磨,不斷修改,在操作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客觀的美觀及實用特性不斷精益求精,這種做法自然會影響到徒弟,致使徒弟不知不覺的也將這種精神運用到自行操作實踐中,在深層次的理解中不斷創新制作過程,從而得到更好的成果,使自身的技藝水平也能更上一層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由此可見,工匠精神是以師徒制為載體體現的,兩者相輔相成而存在。
二、以師徒制為基礎的工匠精神培養方法探討
中職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學校的教育和企業的師父帶教三方面,只有通過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全方位的培養出優秀的職業人才。
(一)政府應在全社會提高工匠職業威望
政府需出臺相關政策,提高一線技術工人待遇及社會地位,讓出色的工匠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設置正確的輿論導向,改善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為職業教育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擴大招生規模,提高就業率,對職業學校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資源和落戶政策等。在產品質控方面需把好關口,加大打假力度,弘揚工匠精神,營造質量為重的社會氛圍。
(二)學校應重視“匠心”教育
學校應重視自身的專業技能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變革授課形式,增加對傳統手工藝的參觀見習,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敬意。在授課標準中,學校需實行內容的量化和標準化,為學生提供職業崗位各道工序的學習機會,注重學習、練習過程,將其納入最終考評中。多舉辦專業技能比賽,可以是校內比賽,也可以聯合友鄰學校舉辦校際比賽,以賽促學,用合理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重視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大力支持科研技術創新,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師資力量。
(三)企業應嚴格導師篩選,提高質量意識
企業是學生們在完成學校學習后,進行理論、技能實踐的重要場所,也是師徒制的實施主體。企業應將工匠精神納入企業文化,通過充分的宣傳、教育,使之深入企業員工、實習學生的內心。嚴格導師篩選,挑選專業素質優秀、品格過硬的高年資技師作為師父,不僅在技能上言傳身教,還能通過自己的匠心素養來影響實習的學生。同時,企業需不斷完善自身的質控體系,在學生實習中,將質量意識深植于學生內心,使其明確分辨合格和殘次品的區別,養成對自己勞動成果嚴格檢查的習慣,形成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工作操守。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為學生們創造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的積極性。
總之,工匠精神是我國幾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需要通過師徒制來進行完美的傳承。在中職學生培養中,需要在師徒制中融入工匠精神,才能達到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湯艷,季愛琴.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口].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3(1):142 148.
【2】郭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 作淺探[c]//首屆國際信息化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二),2016,3(15):5-6.
【3】余景波,劉美云,齊富磊.現代學徒制視角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 (2):24-29.
【4】姜漢榮.勢之所趨:工匠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