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吳文浩 張偉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及信息技術的進步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高等教育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且發展極為迅猛。本文簡要分析現階段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現狀及產生原因,并論述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的改進策略,其中主要包含完善貧困學生認定體系、完善貧困學生資助制度及完善學生心理輔導機制,旨在促進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及資助工作的完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04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20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已經過渡至大眾教育中,高職教育作為我國二十一世紀中重點扶持及創新的教育活動,擔負著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已經占據高等院校總數的一半比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學生數量的不斷增長將會為教育資源帶來過大的壓力,為了更好地減輕辦學經費的壓力,因此高職院校將會不斷提高收費的標準,學生的學業壓力將會不斷增加,家庭貧困學生的數量也不斷增長,因此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及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現狀
(一)家庭經濟困難資助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主要以獎、貸、助、補、免、減為主,通過單項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幫助學生,并面向學生提供生源地及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在畢業后的限定期限內還清貸款即可。“助”是高職院校為家庭貧困學生提供的勤工儉學路徑,通過學校內助教、助管等崗位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勞動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免”是我國部分院校中實行的師范學生免學費的政策,并針對切實需要的貧困學生免除學費或是減少學費。現階段針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得到社會各界及國家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認識及慈善機構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的重要力量。但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中仍存在學生理念及教師觀念的問題,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及資助體系有待正規化完善發展,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資助金額度較小且資金來源單一的問題亟待解決,為學生準備更多勤工儉學的崗位并提高工資待遇。
(二)家庭經濟困難界定現狀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有效開展,首當其沖需要完善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機制,有關家庭學生貧困機制的認定工作開展堅持公平、合理的原則。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于眾多客觀原因的存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的開展較為困難。首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較大,南北地域差異與沿海及內陸的差距都較大,甚至在同一省份之中經濟發展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這樣將影響高職院校的家庭困難學生評定的標準設定,因此在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認定工作中并未形成具有規劃性及統一性的量化指標。其次,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多為學生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門開具的證明及學生的自我陳述構成,教師及同學根據學生的陳述進行投票選擇。這種方式缺少客觀性及真實性,教師由于現實情況的限制很難到生源地進行實際考察,因此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存在較大的問題。
(三)資助工作較為重視物質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通常側重在于設計多元化的資助模式,但是缺少具有實效性的學生心理資助體系,國家、高校及教師在學生資助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于學生的精神世界資助。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的困難會在心理層面產生一定的問題,部分學生在面臨學校的貧困資助工作時缺少承認家庭經濟困難的勇氣,因此“面子”因素成為學生拒絕申請助學資金的原因。部分學生會采取勤工儉學的方式完成學業,但是由于學生浪費過多的實踐兼職而影響學業的順利完成。因此高職院校應針對學生的消極悲觀、嫉妒小氣、自卑封閉問題進行解決,指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貧困學生認定工作之中。其次,家庭教育是對學生影響最為深刻的教育,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渠道,由于家長文學素質能力及眼界的限制,因此給予學生價值觀念、金錢觀念等教育不足,因此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將在面對物質誘惑及選擇時難以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及價值選擇。
二、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問題原因分析
(一)學生貧困輔助人文關懷不積極
現階段針對貧困學生的輔助工作開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物質資源,因此提高貧困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無論是國家、學校及社會組織會第一反應為物質資助。高職院校學生處于巨大的生活及學習壓力之下,不僅需要資金物質上的幫助,并且需要教師及家長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及心理上的疏導,因此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心理資助及人文關懷不足,導致學生的心理發展不夠健全,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活動及職業生涯規劃。針對學生開展人文關懷活動需要教師及學生注重尊重、關心家庭困難的學生,無論是在教育活動之中或是在貧困資助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切實需求及各個發展差異性,滿足學生的心理安慰需求,將教育育人工作貫穿至整個資助工作實施過程之中。
(三)高職院校貧困資助外部環境差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輸入高質量人才的重要途徑,社會企業作為高職教育的主要受益者應為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貢獻力量。在實際的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外部環境建設不夠完善,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更多地開展宣傳工作,發揮社會資源的能動作用。國家教育部門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相關法律政策的制定,解決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資金來源單一且資助關系不平衡的問題。完善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的外部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資助氛圍,提高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有效性。
三、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改進策略
(一)完善貧困學生認定體系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改進,應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積極完善認定的方式及策略,建立健全科學的認定及合適集渠道,匯集教師、學生、同學、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意見建議,并搭建出生源地、學校、社會、學生自身“四方位一體”的認定機制。與此同時高校應建立懲罰制度,針對弄虛作假的學生收回助學金并給予學業警告。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認定應重視教師隊伍及機構組織的組織及建設,積極提高教師的領導能力及組織能力,重視貧困認定及資助基礎工作的夯實,建立健全認定機制及資助機制,保證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有效性。借助信息化的時代環境,完善貧困學生信息庫的監督及管理。
(二)完善貧困學生資助制度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改進,應積極完善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制度,其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學校、社會、家庭。首先,高職院校應重視師生的合作,并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發展需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育人理念,重視開始隊伍及相關機制的建立建設,保證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具有實效性。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我國的社會發展貧富差距較大,且學生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其次,學校及社會企業應積極進行合作,全面拓寬校企合作資助貧困學生的路徑,借助社會中的資金支持豐富高職院校貧困資助的資金渠道,提供企業的知名力度及社會影響力度,不僅能夠補充學校的資金來源,并且能夠有利于社會企業的發展。最后,家庭作為學生成長及生活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念樹立有著深遠的影響,學校方面應該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互動,在詢問學生家庭情況時應該以尊重和委婉為前提,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家庭訪問制度、實地走訪等活動。
(三)完善學生心理輔導機制
高職院校學生的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因此應在精神追求及文化素養方面更多的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教育,貧困學生作為內心情感較為敏感且屬性復雜的學生群體,有效的貧困資助活動應建立健全相關的心理資助機制,不僅在物質維度中保證學生的權利,并且應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及精神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能力,并適當地對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行疏導及情感鼓勵,發揮貧困資助工作教育育人的功能。首先,高職院校應建立起德育教育的長效措施,借助現階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走出自卑、敏感、自閉的心理問題,借助社會之中的德育教材挖掘學生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并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借助貧困學生資助活動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其次,高職院校應樹立經濟的資助體系觀念,建立積極的資助體系觀念有助于提高資助的效果及質量。高校資助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成效性,充分發揮項目資助的教育功能,借助資金資助的方式建立學生自強奮發的精神。
結語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工作的開展不僅影響高職教育問題,并且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的政治問題,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貧困資助工作的開展,并將以生為本的資助理念貫穿高職育人工作的全過程。通過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完善及質量提升,使得學生能夠擁有穩定的學習資源及環境,建立健康陽光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