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濤
【摘要】當今社會發展新形勢,使得教育趨向多元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齊頭并進。技工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載體,近些年來為社會輸入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不僅緩解了勞動大潮的用工荒,促進了中國整體經濟的騰飛,更為創造“大國工匠”,鑄就匠心精神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目前技工職業教育學院仍存在一些問題,牽制了整體行業的進一步提高,接下來本文將以具體事例同指導思想相結合的方式,淺談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基礎教學的實效性,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 機械基礎教學? 通識教育? 專業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TH-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29-01
一、技工院校機械基礎教學課堂現存的問題
(一)學生重視程度不高
機械基礎教學不同于實踐操作課,理論性的知識占很大一部分,技工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底子薄弱,對于理論性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接受興趣都不十分大。尤其是與可以動手操作、現場觀摩的實踐操作課程相比,機械基礎教學枯燥、復雜的講解很容易讓學生們產生厭倦心理。長久以往,學生就會產生“我也學不會,就去看熱鬧”的想法,這無疑阻礙了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1]。
(二)教學課程枯燥
針對理論性知識的講解,大多數講師還是停留在早期的“劃重點,講知識,背東西”三步驟階段,以課本為依托,一股腦地把知識灌輸到學生腦子里,卻不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相對枯燥的教學課程無疑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上睡覺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缺乏對應的模型展示
由于院校實際和經費限制,不少技工院校的機械基礎教學課配發的教材只有一本課本,并無相應配套的模型。這就限制了學生對講解的知識有進一步直觀的認識,試想一下如果教學過程中,當教師講到凸輪機構這一章節,針對凸輪機構的相關理論知識,配套以直觀的凸輪機模型講解,把每一個構造的樣子、在整機上的位置為學生們展示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自然就得到加深了。
二、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機械基礎教學的實效性
(一)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設計有對應性的教學方案
技工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課程基礎差,不喜歡、不習慣接受純理論知識,對枯燥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環境很容易產生厭倦進而產生排斥心理。據此,各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因材施教,確保教學課程為學生所接受。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把理論講解同模型展示(如前文所談)相結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習欲望和好奇心始終處于旺盛的階段。同時要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理解能力,客觀地設計教學進度。
(二)豐富課堂形式,采取多樣化教學
傳統教學方式是講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割裂了學生同老師的聯系,使老師無法實時接受學習狀況的反饋。針對于此,講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互動式教學法:長久以來的教育習慣讓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的習慣,學生習慣了聽老師自己給出問題的答案,這種習慣不利于思維創新[2]。互動式教學法對學生和講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講師在教學過程善于鼓勵、激勵學生,善于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教導者,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探尋問題的答案。同時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管性,通過查詢書本、翻閱資料、動手實踐的方式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樣就實現了學生和教師的有機互動,使得課堂教育更加豐富多樣。
(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尊重重視學生
技工院校的講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狀況。針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不可以諷刺、打壓,而是更多的要采取鼓勵、幫助的方式,可以在班級中設立互助學習小組,讓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發揮集體互幫互助的作用。同時要幫助全體學生樹立信心,要使他們克服對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恐懼心理,從根源上解決他們對理論課程的排斥心理,然后輔之以正確的教導,攻克學習難關。
(四)注重通識教育的培養
有人可能會提出質疑:“技工院校只需要學好技術就行了,學什么通識教育?”但是不論是技工院校還是名牌大學,甚至高中初中小學,培養人才的前提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因此通識教育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要開展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概念普及,要讓學生有道德,守法紀。通識修養的提高會反作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專業學習起到促進作用[3]。
總結
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技工院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們要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提高機械基礎教學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有用的、正能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少荷.技校“問題學生”成因及轉化對策[J].職業.2018(15)
[2]葉凈.做好班級后進生轉化的幾點體會[J].河北農機.2017(05)
[3]陳建林.做好技工院校新生班級管理的幾點思考[J].職業.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