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紅 韓繼玉
【摘要】當前,中職學校進入了信息化教學時代,中職數學教師面對新形勢,積極進行課堂改革,進行信息化教學,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筆者基于相關課題研究,從課堂教學設計的角度,提供了自己的幾點做法,力求促進中職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 數學教師? 信息化? 教學能力?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93-02
在中職學校,學生使用的數學教材,內容基本上和普通高中一致。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是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面對這樣的群體,要想讓他們學會數學,單靠老師講解就很難奏效。如何把數學課上的生動活潑,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值得每一位中職數學老師探尋出路。近幾年,國家在中職學校大力開展信息化教學大賽,給數學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下面我就自己參賽的親身體會,談談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通過融合信息技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融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立足于服務學生
1.利用自制視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指數函數》這節課時,找了班內的兩名學生,用手機錄制了視頻1《折紙》;視頻2《展紙》。通過展示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然后教師下發給學生紙條,讓他們動手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老師啟發學生思考,這里面蘊含了什么數學知識呢?從而很順利的導入了新課。
2.利用自制微課,培養學生的分類討論思想
比如在講《指數函數》中的底數a的范圍時,要求底數a >0且a≠1,學生很難把它弄懂,通過微課,對a進行分類,詳細分析了a<0;a=0;a=1時出現的矛盾,并通過實例進行了展示,使得 學生很順利的解決了這個難點。
3.利用《幾何畫板》,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中職學校的多數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很有特點,知識我可以一個一個背會,可當使用時全部攪成一鍋粥,分不清誰是誰。針對這個情況,我通常利用《幾何畫板》處理。通過作圖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例如在講異面直線所成角、直線和平面所成角、平面和平面所成角時,利用幾何畫板,動態展示了三者的區別,從定義、范圍、找角、求法中比較它們,幫助學生辨析三者的區別和聯系,使學生能從數形兩個方面進行掌握。《幾何畫板》有強大的繪圖功能,在很多知識上都有應用,所以數學老師應該學會使用它,讓它更好的為數學課堂教學服務。
4.利用數學小程序,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