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濟學思維的培養是創新創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針對目前院校創新創業課程中經濟思維訓練缺乏的問題,進行“創新創業經濟學”課程的構建。提出以“創新創業工作過程”為主線,組建創新創業思維工作室,構建創新創業與經濟學知識相融合的模塊化課程課程等方式來開展學生經濟學思維的培養,從而提升其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 經濟學 創新創業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3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economic think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lack of economic thinking training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s"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proposed to take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main line, set up a studio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nking, and constructs a modular curriculum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economic knowledge.
Keywords economic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construction
0 引言
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后,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高校教育的熱點話題。各高校紛紛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然而我們發現,盡管許多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充滿熱情,但對其耐以生存的經濟環境認識不清晰、對經濟話題不敏感,缺乏有效的商業識別及判斷能力,導致其創業項目難以落地。如何培養學生有效的經濟思維,提升其創新創業素養及能力,成為創新創業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創新創業課程中學生經濟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經濟環境不關注,機會識別能力較弱。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基于一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有效的經濟政策的支持。然而在創業構想的過程中,學生不懂得運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對宏、微觀經濟環境進行分析和判斷,導致其項目構想和經濟環境不匹配,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即使開展一定的市場調查和研究,也缺乏對所處的經濟環境、市場發展及人群特點的分析,商業識別能力較弱,使得很多創新創業想法不接地氣,難以真正地展開。
(2)學生不懂得用市場經濟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創新創業的行為也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而市場的運作是有基本規律的。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需要有一定的問題意識,通過解決現有產品或服務存在的問題,來滿足或創造出目標消費人群的需求。然而在項目建設中,學生們傾向于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極少關注市場的真正需求。同時,當其想法在市場中碰壁,也難以結合運用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及競爭對手分析等經濟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導致最后的創業項目無疾而終。
(3)學生缺乏“經濟價值”的思維體系,項目難以落地。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實則是經濟價值的創造和產生的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帶著經濟的眼光去發現和尋求項目資源,并且懂得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和分配資源,遵循投入產出的基本概念去維系項目的運行,使得項目真正運用到商業實踐活動中,從而產生應有的經濟價值。如果學生對于經濟意識和概念認識不到位,不知道用經濟的思維去審視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項目的落地就成了空談。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創新創業人才的思維培養十分重要。而創新創業行為的根本點在于需要遵循一定的經濟運行發展的規律,那么對于懷有濃厚創新創業興趣的大學生群體來說,掌握較為全面的社會經濟環境觀察、經濟現象的分析與預測、市場規律的把握以及經濟運行、市場運作等知識必不可少。
2 基于經濟學思維培養的“創新創業經濟學”課程建構
2.1 梳理課程設計思路及理念
課程是思維培養的重要載體,創新創業能力及思維的培養需要有健全的課程及教學內容做支撐。“創業創業經濟學”將經濟學知識及原理嵌入到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過程相融合,以實現提高學生分析經濟現象、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創新創業提供思維助力。
(1)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創新創業經濟學”課程體系。課程以創新創業人才思維培養為目標,以“創新創業工作過程”為主線,以經濟學基礎知識為基點,設計知識、訓練、實踐為一體的模塊課程。從經濟學知識的角度梳理創新創業過程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形成課程知識內容。通過設立“創新創業思維工作室”,采用“觀察+分析”、“討論+探究”等方式,在知識學習、專題探究、項目實踐的同時,鼓勵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真正實現其經濟學思維的培養。
(2)打造知識與實踐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思維工作室”。校企共建“理論教學+專題研討+方案設計+實踐應用”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思維工作室”。采用工作小組的形式,通過“問題發現—設計構想—項目方案—實踐應用”四步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創新創業實踐,為企業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提供真實的問題解決方案,并在實際運用中進行評估和檢驗。
2.2 重塑課程內容及項目任務
2.2.1 梳理“模塊化”專項課程內容
在原有的“經濟學基礎”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擯棄部分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結合在創新創業工作過程中常見的經濟問題,摘取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知識,構建專項經濟學思維訓練課程內容。基于創新創業工作過程,形成8大專項知識內容模塊:“如何識別機會—新聞時事找線索”、“如何選擇項目—資源分析來幫你”、“如何評估市場潛力—需求與供給是真理”、“如何分析市場趨勢—消費者行為是關鍵”、 “如何了解競爭—市場類型來梳理”、“如何控制風險—成本意識不能少”、“如何應對經濟變化—經濟增長脈絡是法寶”、“如何調整企業行為—宏觀政策要關注”。在這些內容模塊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思維訓練,并且通過真實的企業項目實踐,來不斷提升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分析項目中的問題,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思維上的提升(見圖1)。
2.2.2 設計經濟思維訓練項目
首先,結合課程內容設計思維訓練項目。其次,運用企業真實項目開展思維訓練。再次,通過項目的引入和訓練,讓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從構想到行動,從行動到思考,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有效思維,提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改進課程教學方法
(1)運用“CPS教學法”,形成經濟思維。CPS教學法,即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是依據“了解問題、激發點子、行動計劃”三階段模型來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首先,通過時事新聞的引入,讓學生從新聞時事中來感受或學習經濟概念,將學生思維從擴散向聚斂過渡,把握學習的目標和重點。其次,激發點子。設計相關的兩至三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思維,將知識點慢慢滲透,使得主題的內容也漸漸豐盈。再次,行動計劃。設計課后作業幫助學復習該主題的知識點,結合創新創業項目任務對身邊實際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或者調研,讓學生感受經濟活動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2)運用“研討式”教學方法,提升經濟思維。經濟思維的培養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感知經濟問題,掌握基本概念,還需要將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在真實的項目引入之前,需要對經濟知識有更為具體、全面和深度的研究與分析。通過“研討式”教學方式,根據課程內容模塊,組建8個及以上的“專題研討小組”,結合文獻、案例及相關成敗項目進行細致的研究探討。通過“確定主題—示范講解—獨立探索—討論研究—評價反饋”五大環節,將課程從“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提升學生經濟思維能力。
(3)運用“項目工作法”,訓練經濟思維。圍繞創新創業人才思維培養的目標,在經濟學知識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思路下,設計經濟思維訓練項目,運用“項目工作法”來實現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工作項目使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實踐教學為項目服務,在“做”的過程中,將“思維”化為“行動”,使得學生的思維真正實現落地。
2.4 改進課程保障及評價體系
(1)注重教學各環節控制。嚴格把控教學內容的選擇、企業項目的融入、工作方案的設計、實踐項目的落實等各個環節,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控制。并注意收集各教學環節的教學資源、學生作品及項目展示資料,促進教學的延續性和不斷優化。
(2)課程評價以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習進步”、“成果導向”為目標,通過有效的評價手段使學生形成自我提升和不斷追求進步的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合作能力、方案設計、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過程性考核,并將學生的工作方案及實踐成果計入終結性考核。學習評價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良好手段,達到教學相長,提升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謝凌云.新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高教探索.
[2] 王書暐,譚福河.經濟學基礎[D].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