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金 陳聰 欒淑 閆高波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項目+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內涵的基礎上,以實踐課程“認識實習”為例,探討教師“項目導入”結合學生“角色扮演”教學創設過程中的教學案例設計及實施,將教師的主導性教學轉變為“學工結合”的學生體驗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 高職 醫學檢驗技術 實踐教學 項目教學 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56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Project+ Role Playing" teaching mode and taking the practical course "Cognitiv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as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project introduction" combined with students' "role playing", and transforms teachers' leading teaching into students' experiential teaching of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work",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occupation abili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role playing
隨著醫療資源配置及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日趨完善,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及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舉措,這為城鄉基層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必備的資源和制度保障。為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需要,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崗位能力為本位,著眼于面向城鄉基層醫院檢驗科、血站、檢驗檢疫所、獨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公司等一線崗位,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必備理論和核心技能,初步具備醫學檢驗技術從業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專門人才。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取專業實操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環節,是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場景對接的重要抓手,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的匹配和達成度。
1 “項目+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內涵
項目教學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導入項目,并設置符合學生職業訴求的教學場景,由學生全員參與的一種教學活動。角色扮演是將項目教學更加真實化體現的有效教學手段,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設置的項目教學場景自行安排實施方案,將項目分解為多個與生產場景相對應的流程,分配角色后對項目進行現場模擬。以教師“項目導入”為基礎結合學生“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是實現工作場景課堂化的有效載體,是將教師主導性教學轉化為學生自主體驗式學習的有效手段。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綜合運用及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項目+角色扮演”教學的實施需要具備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教師的項目導入,教師根據學生所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設置匹配工作場景的項目,體現教師的引導地位;二是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安排項目實施方案,并根據團隊成員特點進行角色分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2 “項目+角色扮演”教學案例設計
“項目+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主要由項目設計、匹配行業工作流程的教學場景設置及項目實施三部分組成。以“認識實習”課程為例,該課程是一門集專業技能強化、科研能力培養和早期熟悉臨床檢驗工作環境等教學內容為一體的實踐類課程,是我校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
2.1 項目設計
“認識實習”課程在第二學期實踐周開課,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強化專業實踐技能,了解臨床檢驗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早期熟悉臨床檢驗工作環境。學生此前已完成了“分析化學”、“醫用化學”、“生物化學”及“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等先修基礎課程的學習。基于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了以“遼東學院在校大學生貧血狀況調查”為主線的教學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具備的核心技術包括“指尖末梢血的采集”、 “比色分析法”及“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其中指尖末梢血的采集是基層醫療機構門診檢驗科的常規采血方法,比色分析法是臨床生化檢驗各項指標檢測的基礎方法,需使用的儀器為分光光度計,學生已在先修課程中掌握了上述三項技術。
2.2 匹配項目的教學場景設置
邀請“遼東學院丹東市中心醫院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共建方丹東市中心醫院檢驗科的臨床檢驗從業人員與學?!罢J識實習”課程負責人共同設置教學場景,并明確角色任務。臨床檢驗從業人員主要對教學場景設置與臨床檢驗流程的匹配度進行指導,課程負責人主要把控教學場景設置及角色扮演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可控性。我們以 “遼東學院在校大學生貧血狀況調查” 項目為主線,根據臨床檢驗流程設置具體教學場景及角色任務(圖1)。并制定課程教學綱要、課程考核細則及認識實習手冊等教學文件規范及指導整個教學環節。
2.3 “項目+角色扮演”的實施
項目實施前由課程任課教師向學生解讀課程的教學目的及要求、總體教學內容安排及課程考核細則,使學生明確課程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分為“檢驗前”、“檢驗中”及“檢驗后”三個階段,采用“教師指導下的組長負責制”管理。要求每個項目小組需采集指尖末梢血50份,組長負責組織組內討論,進行角色分工及任務下達,并形成項目實施方案指導實施過程。具體項目實施流程見圖2。
3 “項目+角色扮演”教學效果及實踐體會
“項目+角色扮演”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及核心技術融入到工作模擬情景當中,“學工結合”的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和真實,學生的體驗感及獲得感更強。學生通過制定具體的項目實施方案,能夠將枯燥的理論及抽象的技術進行自我的計劃和組織,并通過角色扮演在具體任務的實施過程中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及決策力。同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流程性工作任務,通過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使學生的自我與團隊管理能力得到鍛煉。通過和行業合作,接納臨床檢驗從業人員與課程任課教師共同創設教學場景,使教學環節更接近臨床檢驗流程,讓學生能夠早期接觸臨床檢驗工作,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有效對接,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和就業本領。
參考文獻
[1] 李瑋瑋,江海東,廖奔兵.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創新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6(2):8-10.
[2] 孟凡云,朱崇先,魏仲香,范海燕,曹慶景,趙岐剛.基于實踐教學體系創新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6):50-53.
[3] 李志遠,馮巍巍.項目教學法在“藝術實踐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4):94-96.
[4] 嚴娟.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高職高?!皶媽W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24):146-147.
[5] 李曉方.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