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 為了得知醫學生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狀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6 人(3.89%)熟練地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172人(41.85%)聽過,知道個大概,但不會熟練操作,223人(54.26%)完全不了解。可見,大多數醫學生對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處理缺乏認識,對海姆立克急救法也是知之甚少。廣大醫學教育者應該重視對醫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
關鍵詞 醫學生 海姆立克急救法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19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86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cognition status of Heimlich maneuver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students of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6 persons (3.89%) mastered the Heimlich maneuver, 172 persons (41.85%) had heard about it, but could not operate it skillfully, and 223 persons (54.26%) did not know it at all. It can be seen that most medical students know little about the first aid of foreign bodied in airway and the Heimlich maneuver. Medical educato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The Heimlich maneuver; survey and analysis
0 前言
氣道異物梗阻是指異物誤吸而致氣道阻塞,輕者僅片刻嗆咳,重者可窒息死亡。[1]目前世界公認的對于重度發病患者的標準搶救措施是海姆立克急救法。[2]該病是兒童意外傷害致死的常見原因,近些年,老年人因發病而死亡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3]可是,此法在我國醫學生的急救技能教學中,基本屬于空白地帶,普及率遠遠不及心肺復蘇術。本研究通過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氣道異物梗阻的處理方法,以及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和需求狀況,為更好地普及該法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法,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2017級學生進行調查,其中除26名健康管理專業學生外,其余學生均屬臨床醫學專業。秉著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原則,共納入514人作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參照文獻自行設計問卷,圍繞以下4部分內容展開:(1)基本情況;(2)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3)急救知識的學習態度;(4)急救知識的獲取途徑。借助問卷星網絡平臺進行發放,由各班學習委員將鏈接以及二維碼通過班級微信群進行分享。
1.2.2 數理統計法
下載平臺報告,采用 Excel 進行數據整理獲得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回收有效問卷41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9.96%。從基本情況、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及急救知識的學習態度及獲取途徑等四個方面進行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411份有效問卷中,男生占37%,女生占63%。對于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僅6.08%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掌握得好,還有20.44%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施予援救(見表1)。
2.2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
81.51%的學生表示自己曾經遭遇過氣道異物梗阻,無獨有偶,也有87.10%的學生目睹過他人有此遭遇,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氣道異物梗阻發生之常見。一旦發生了氣道異物梗阻,80.78%的學生會拍背急救,部分同學會喝水急救,甚至會驚慌失措,雖然多數同學表示,嚴重時自己會撥打急救電話,但是只有少數人能夠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給予準確及時的急救。對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掌握情況,16 人(3.89%)熟練地掌握了,172人(41.85%)聽過,知道個大概,但不會熟練操作,223人(54.26%)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見表2)。
2.3 急救知識的學習態度
94.16%的學生認為,為了自身的職業發展,需要了解常見生活意外的相關急救知識。還有68.13%的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并學習生活急救知識。對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學習態度,其中20人(4.87%)雖然認為該方法并不重要,但是仍然想了解一下,僅有1人(0.24%)表示自己完全不需要了解,390人(94.87%)覺得有機會培訓,自己會非常樂意參與(見表3)。
2.4 急救知識的獲取途徑
我們發現,除了在校的專業學習以外,還有61.80%的學生不曾接受過其他專業的急救知識培訓。看來,縱使在各路教學資源紛繁多樣的信息化時代,學生的急救知識也基本來源于學校的專業學習。詢問學生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最理想的途徑,341人(82.97%)認為是急救培訓(見表4)。若學校開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學,僅有5人不支持,其余98.78%的學生都同意。
3 討論
氣道異物梗阻多發于兒童,老人以及腦卒中吞咽功能下降者。[3]其發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我們自己以及身邊的家人朋友大多都是該病的罹患者。輕度患者,用力咳嗽以后即可解除梗阻進而恢復正常;然而,重度患者,可在幾分鐘內因窒息缺氧而死亡。[4]因為大多發病都是輕度梗阻,往往不會造成惡劣預后,故而該病一直未能引起公眾警惕。
如今,老人發病的幾率早已不再亞于兒童了。我們應該順著客觀形勢的需求,對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處理加強重視。
對于該病的急救,輕度者鼓勵其咳嗽即可,重度者,應該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那我國三年制醫學生對上述急救處理的掌握情況究竟如何呢?從學生給予的回復來看,首先,多數學生熱衷于拍背急救,還有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所措,只有少數人會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其次,就算是想到了,能夠熟練操作的學生又是非常之少,基本都是對該法毫不知情。足以見得,大多數醫學生對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處理缺乏認識,對海姆立克急救法也是知之甚少。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尚未在醫學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教學,畢竟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急救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在學校的專業學習。
事實上,無論是出于豐富專業知識的目的,還是促進醫學職業發展的目的,大多數學生對于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還是持有肯定意見的,并且認為最為理想的學習途徑應該是專業的急救培訓。將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處理定為我國醫療衛生教育的焦點,在醫學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順應人心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據《紐約時報》估算,海姆立克急救法自1974年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已經普及,大概把數以萬計的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5]該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傳到我國,但這種簡捷有效的手法并未得到普及,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急救普及工作相對落后,所以至今還是鮮為人知,致使很多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失去生命。我們呼吁廣大醫學教育者重視對醫學生開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學,以點帶面,先打造好基礎扎實的醫療后備力量,再號召醫療隊伍組建具備培訓資質的機構,聯合各類新聞媒體、網絡平臺進行宣傳,采用開展急救培訓、普及教育活動等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程度。[5]
4 結論
由氣道異物梗阻的高發現象以及醫學生相應急救技能的匱乏現狀可知,在醫學生中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學,是客觀形勢的需求,也是臨床教學的必然。我們呼吁廣大醫學教育者重視對醫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以點帶面,先打造好基礎扎實的醫療后備力量,再借助醫療隊伍來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認知。
參考文獻
[1] 盧嘉銘,宋永玲,李佩青.750例急診氣道異物患兒的診斷思路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7):45-47.
[2] 余明迪,周誼霞,楊文晴,等.微課在本科護理專業學生徒手心肺腦復蘇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8):759-761.
[3] 覃成杜.氣道異物梗阻的現場急救[J].柳鋼科技,2015.3:48-49,56.
[4] 張亞梅,張振英.特殊類型的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處理[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36(3):231-234.
[5] 袁金花,侯玲,楊瀾,等.銀川市餐飲從業人員對“海姆立克”急救法認知的調查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8.16(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