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關鍵詞:交通強國;短板;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8日
經過幾代交通人不懈努力,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其中高速鐵路總里程、高速公路總里程和港口萬噸級泊位均躍居世界第一,“復興號”高速列車、C919大型飛機等運輸裝備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還有諸如客運量和貨運量等許多其他領域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目前我國在交通事業建設上仍然大而不強,與那些已是“交通強國”的國家還存在著明顯差距,在建設“交通強國”的道路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交通強國”,更為我國交通行業的未來描繪了宏偉藍圖,為今后的交通建設確定了大方向,制定了總目標,這也標志著交通運輸行業,即將邁入一個新時代,如何在這樣一個新的階段、新的時代,建設一個我國前所未有的“交通強國”,讓交通運輸行業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建設,更好地促進中國社會主義強國的建設,是這一代交通人所面臨的關鍵性問題。
“交通強國”戰略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既反映了我國綜合交通的領先實力,也體現出對我國實現民富國強的支撐作用,同時也客觀地展現出交通強國服務于人民、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理念。建設“交通強國”就是要按照世界領先、人民滿意、有效支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建設出具有世界眼光、中國特色的交通強國。
“交通強國”建設的核心內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一是要自身強,綜合實力世界領先。我國現在雖然已是“交通大國”,但大而不強,在交通建設、運輸水平和綜合服務水平等方面與已是“交通強國”的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建設“交通強國”要做到自身交通實力過硬,爭取在質量和效率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二是要強國家,有效支撐民富國強。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強國家意味著“交通強國”的建設不僅要立足于交通建設,還要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肩負起中國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使命;三是要惠人民,增強人民的獲得感。首先,“交通強國”建設的根源就是以人為中心,力求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服務高效、便利暢通和綠色發展的“交通強國”;其次,“交通強國”的建設要依靠人民,建設交通就是要把交通建設成為能夠滿足大部分人需要的交通,建設成果由人人共享。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是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新理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改革開放后,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結構上初具規模,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具備了一定的交通路線網絡。但是,其發展程度還遠遠達不到“交通強國”建設的要求,現有的運輸設施及設備仍然不能滿足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仍然不足、布局和結構不合理、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恰當等問題依然嚴重制約著我國“交通強國”的建設。在總量上,雖然我國的交通建設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在布局和結構上,由于資源分布不均衡,東西部差距過大,東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優于西部,其發展程度極不平衡,不利于東西部之間的經濟和社會溝通,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運輸方式的銜接方面,我國還不能全面做到客運的零換乘和貨運的無縫銜接,各樞紐城市綜合運輸功能尚未完全展現出來,在各種運輸方式的結合上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二)運輸服務水平還需優化。隨著我國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其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逐漸從“有和無”的問題上升到了“好與不好”的問題。運輸規模的擴大,運輸量的增加,以及運輸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都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高質量的運輸服務水平。我國當前的運輸服務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運輸需要,在政府主體對群眾和企業的服務、企業對運輸消費者的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改進。
(三)各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均衡。近年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都發展迅速。鐵路運輸的緊張狀況已有所緩解,公路運輸和公路交通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航空運輸、管道運輸和水路運輸也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消費需求。但由于其運輸市場分屬于不同地方,缺乏統一的指導管理和政策規劃,各種運輸方式在規模、結構、競爭、布局、銜接性以及分工與協作方式等方面的發展還不均衡。公路建設力度加大,高速公路迅猛發展,近幾年投入高達2,000多億元,已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路網已達3萬多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民航運輸也發展迅速,每年的旅客周轉量和貨物周轉量都在持續上升。相比之下,鐵路和水運發展滯后,鐵路基礎建設的投資還不到公路的一半,其運輸份額持續下降,而且鐵路、公路和水運在同類的客貨源上由于供給特性的優勢區域出現重疊,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盲目競爭的現象。此外,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由于各種原因也一直停滯不前,多方式的無縫接駁和綜合服務能力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四)物流業還不夠發達,物流成本還比較高。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對流通領域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我國對物流行業的投入還遠遠不足,導致整個物流主體的發育尚不成熟。近幾年我國雖然對物流行業引起了重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發展程度還不足以滿足需求。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生產的貨物在流通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薄弱環節,其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管理體制和管理政策以及整個供應鏈體系都還不夠健全,使得貨物的物流成本偏高。而綜合物流成本高既影響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運輸實力的提升,也影響了我國“交通強國”的建設和經濟實力的提升。
(五)交通污染較為嚴重,交通安全狀況亟待改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一直以來是世界各國都致力于解決的問題,而交通行業的發展必然會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交通建設進程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交通污染主要包括有害物質污染、廢氣污染和交通噪聲污染,長期情況下也可能導致不間斷的社會問題,嚴重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我國“交通強國”的建設。此外,交通擁堵的發生以及交通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產生也會降低人們對交通運輸服務的滿意度,影響我國交通事業的良好發展。因此,建設“交通強國”需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控制交通污染,防范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站在交通大國這個新的起點上,我國正奮力向“交通強國”的方向邁進。建設交通強國,必須結合所處的時代背景,圍繞當今現代化交通建設要求,緊隨當今時代交通發展的新態勢,著力構建與我國“交通強國”戰略相適應的交通運輸體系。本文結合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目前還存在的短板,對“交通強國”建設提出了一些參考性的見解: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高度重視、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在建設之前要全面掌握交通狀況之后統一布局,注重加強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協調與銜接;其次,要加大投資力度、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進一步擴大運輸市場開放,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市場經濟的引領作用,利用更多的市場競爭機制激發運營主體對交通基礎設施進行融資,以改善其運輸服務;最后,要科學地調整建設規劃,合理構建交通運輸體系。合理構建四通八達、換乘便捷的運輸線網和運輸樞紐,建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帶給人民獲得感、提高人民滿意度的運輸服務設施。因地制宜,結合各地的區位優勢,促使各種運輸方式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以及更高層次上深度對接,著力解決“鄰而不接”和“連而不暢”等問題。
(二)著力推進“一帶一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一帶一路”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既是發揮我國交通運輸引領功能的內在要求,也是服務于“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的現實需要。將“一帶一路”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作為交通建設的重點,瞄準國際需求,可以構建全國通達、世界聯通的全球產業運輸供應鏈,極大地推進我國交通網絡體系的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格局下,著力推進“交通強國”戰略的實施,將更好地促進國際交通設施的聯通,極大地促進沿線各國的經濟貿易溝通、政策溝通等,也能讓我國站在國際的角度,建設出具有世界眼光、中國特色的“交通強國”。
(三)深化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通運輸領域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要合理調整與運輸相關經濟結構,實現資源要素的最優配置;要加強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物流和信息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解決各種運輸方式在區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問題,以期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提高運輸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使得交通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建設中發揮先行作用。
(四)強化交通建設的核心技術支撐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項事業的建設都離不開科技的創新,我國“交通強國”的建設也同樣需要更多的核心技術和科創人才。首先,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與車聯網等大數據時代下的科學技術為我國的“交通強國”建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和運輸產業進行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化建設、管理與養護等技術,是引領我國交通建設走向世界前沿、走向更高層次的關鍵途徑;其次,建設“交通強國”也必須對載運工具、裝卸工具等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適性等關鍵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其他一些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實現突破,以支撐“交通強國”未來的戰略要求;最后,要重視交通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培養,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交通運輸強管理型人才,推進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交通是一個國家各項事業建設的前提和準備,交通建設是新時代下經濟建設的先導工程。交通運輸業作為現代社會經濟中的基礎性產業,在社會活動和國家經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的 “交通強國”戰略在很多領域還存在著短板,面臨著一些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突出問題。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黨提出建設“交通強國”戰略,是對未來我國的交通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了新的目標、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國未來的交通建設要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克服目前所存在的交通短板,找出與其他交通強國在各個領域的差距,砥礪前行,履行黨的十九大賦予交通運輸行業建設“交通強國”的新使命。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傳堂.交通強國:新使命新起點[J].中國公路,2017.
[2]傅志寰.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J].中國公路,2017.
[3]交通強國的機遇與內涵[J].中國公路,2017.
[4]文莉.我國交通運輸業:問題、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