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防教育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促進國家長治久安重要手段,而普通高校作為國家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因此更應對國防教育進行著重把控。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形式與國際形勢不斷變化,傳統的國防教育體系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其教學質量的提升已經成為相關工作者應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如何健全與完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展開討論,探尋適應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改革方法,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防教育體系? 普通高校?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32-02
1.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頂層設計進行把控
1.1提升培養層次
科技的發展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傳統生活方式造成沖擊,尤其是現代戰爭已經不同于傳統戰爭,其節奏快、強度高等特點對于人員心理、身體素質與文化素養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作為國防后備力量重要一員的當代大學生,不僅僅要在在校期間接受規范化的軍事教育,更要做好軍事訓練工作,要掌握現代戰爭中應具備軍事理論與技能,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提高適應力。美國作為世界強國,其后備軍官訓練團的做法對我國普通高中國防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啟發,我國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要明確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所在,其擁有較高文化水平與專業知識儲備,綜合能力較強,因此可以參考用少尉軍官標準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在掌握軍事必備理論與技能的同時,也能提升其管理能力、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1.2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突出教學重點
國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育國防后備力量,應滿足現代戰爭的各項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著重把控,逐步建立健全課程體系。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質,對促進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愛國主義教育可將中國國防史、國際戰略環境等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偉大,了解祖祖輩輩的過人之處,逐漸形成認同感與自豪感隨之升華成對祖國與民族的一種熱愛之情;其次要做好大學生組織紀律性的培養工作,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就在于其嚴格的組織紀律性,該部分教學可以將隊列訓練作為切入點,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最后應做好心理素質培養工作,將大學生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學重點環節,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需要,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要說適應現代戰爭,就連日常工作生活都難以正常開展,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我們在不利環境中保持鎮定,學會控制自己、穩定情緒與思維。
2.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應軍民融合
2.1改善教材結構體系,奠定國防教育基礎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與工具,現階段我國在國防教材方面沒有做出統一規定,因此各個高校在選擇教材過程中有著很大隨意性,教材質量更是沒保障,長久以往導致國防教育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校必須做好國防教材的選擇,不僅內容要新穎、數據要準確、更要與其他教材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教材體系。而國家和軍隊教育部門應更加重視國防教育工作,成立專門的教材編寫小組,為我國國防教材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奠定基礎,提高教材內容的實用性、適用性與全面性,使其緊跟現代軍事發展步伐,滿足高校教學要求。
2.2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教師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而現階段由于一些高校不重視國防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團隊整體素養有待提升,同時在年齡結構、專業結構與學歷結構上也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因此高校應組建一支專業化程度高、年輕有擔當的國防教師隊伍,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自身優秀人才資源的同時,可以吸收一些具有相關經驗的退伍人員進入高等院校任職,在相互交流促進中共同提升。其次學校還可聘用現役人員組成兼職團隊,承擔部分臨時性教學,如學生軍訓、國防專題報告等活動,并且可與軍隊院校進行高效聯動,充分利用其優勢國防資源為校內教師提供更多學習與實踐的機會,逐漸促進校內教師國防教育水平的提升,如到軍隊院校內觀摩教學授課,與教員進行溝通交流等。
2.3教學組織上的軍民融合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國防教學缺乏活躍性,教師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僅打擊學生積極性,更會影響到對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因此普通高校應進一步拓寬教學資源,思考可行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參加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普通高校在國防教育課程外更應組織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如大學生射擊隊與國旗班,并定期舉辦文體活動與國防教育講座等,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國防就在我們身邊。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加強與軍事部門之間的合作深度與廣度,開拓更多教學渠道,可以借助軍隊資源讓學生參與射擊與野營訓練等項目,還可跟相關部門協調讓一些預備黨員等具備一定思想覺悟與政治素養的學生參觀我軍新式裝備,觀摩軍事演習等。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國防教育重要性所在,普通高校應做好國防教育體系改革工作,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利用各方優勢資源,切實做好國防后備力量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李科,張正明,問鴻濱.“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模式的創新路徑.揚州大學學報.2015(4):63-66.
作者簡介:
劉曉璐(1981.11-),女,漢族,四川雅安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國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