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瑾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教學,它以得天獨厚的優勢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弊端,讓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內通過網絡掌握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微課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應用微課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和成長積攢能量。鑒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詳細闡述了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微課?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42-02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生活中離不開的基礎學科。學習語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文化水平和語文素養,為接下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受到教師們的重視。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堅持滿堂灌講授,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降低了教學效率。而微課以翻轉課堂的形式被引入語文教學,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課堂進行探究,課后加以復習和鞏固,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需求,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且有趣,促進了語文教學的發展。
一、微課在識字與寫字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與寫字教學是基礎,通過識字與寫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并學會漢語拼音,能夠通過拼音寫出漢字。同時學生通過識字與寫作教學還可以掌握漢字常用的部首和偏旁,按照正確的順序寫出漢字,體會漢字的美感,養成正確書寫漢字的習慣,掌握漢字的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以上的這些教學目標若只是依靠教師的講述會顯得比較枯燥,那么這時就可以運用微課,將漢字的寫法進行整理,讓學生對其進行熟悉并加以掌握,從而培養自我探究的習慣,提高自我認知,總結漢字的規律,以此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寫好鋼筆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速度。筆者給學生將寫字這一環節錄制成微課進行學習,具體內容如下:
1.姿勢展示:坐在凳子上,腳踩地,胸離桌面一拳距離,眼離桌面一尺距離,手離筆尖一寸距離。大拇指和食指緊握筆,下面三指來托起。
2.總結規律:(1)寫方格:偏旁部首在一邊,整個字在格中間。(例子展示)
(2)寫橫格:橫有行來縱有列,顧盼生情更和諧(例子展示)。
3.培養審美:總結完之后,將按規律寫的字和不按規律寫的字進行對比,欣賞效果,讓學生體驗鋼筆字的美,并努力學寫鋼筆字。
總之,經過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喜歡上書法,并在不斷地訓練中,體會書法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寫字功底,從而練就一手好的鋼筆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促進發展。
二、微課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成為獲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備受教師的重視。而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能夠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根據標點符號體會不同的語氣,同時通過閱讀為今后的寫作積累語句和成語,使得以后有文可寫。最后在閱讀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重視其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為了達到以上目的,筆者運用微課進行了閱讀教學,讓閱讀課堂變得更加有趣,促使學生主動閱讀,并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技巧,為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江雪》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通過閱讀古詩,能夠理解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筆者給學生錄制了閱讀整首詩的微課,具體內容如下:
1.拼音展示:根據字音,讀出節奏,并熟讀整首詩,在閱讀中想象整首詩的畫面。
2.重點字詞展示:“絕”、“滅”,從這兩個字中可以想象到所有的山和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蓋,沒有飛鳥,沒有行人,更沒有聲音,除了漁翁自己,再也沒有生命。這樣使讀者體會這種凄涼和孤獨。通過讀這兩個字體會這首詩的意境和中心思想。
3.情境朗讀:出示動畫和音樂,讓學生在了解了這首詩的基礎上,給學生展示整幅畫面,并從畫面中體會作者面對重重困難而頑強不屈的精神。
總之,通過這節微課的學習,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達到讀詩想畫面,入境悟語感的這一教學目的。
三、微課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中的寫作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將平時閱讀中積累的語句和詞語加以運用,并合理使用標點符號將自己的觀點加以表達,梳理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常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方向和技巧,并以多種角度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微課的應用就實現了這一目標,通過將寫作教學中的思路和技巧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在微課中掌握寫作方向,并鍛煉自身的寫作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例如,在一節寫作練習課中,為了讓學生從多角度來寫作,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豐富學生寫作語言,筆者將提前錄制的微課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學習。
1.圖片展示:三張圖片,第一張是一個小和尚在挑水,第二張是兩個小和尚在抬水,第三張圖片是三個小和尚都躺在地上沒有人挑水。
2.思維引導:圖上有幾個人,這三幅圖說明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張圖的意思。這三個小和尚應該怎么做才能把水缸填滿呢?
3.寫作思路:交待事情的發生時間、地點,以及他們在做什么,并且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之后將這幾幅圖的內容具體寫一寫,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
經過這樣的學習,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并將平時積累的素材應用到寫作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促進寫作教學的發展。
四、微課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應用
口語交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聽出別人的講話內容,并且能夠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最后在與別人交談時能夠大方得體,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增加自信心。所以口語交際也是學習小學語文的主要目的,教師要重視其教學過程,將這一部分內容錄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并在不斷地練習中掌握其中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為今后的成長做好鋪墊。
例如,在一次《小小讀書交流會》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筆者提前給學生推薦了幾本書,如《格林童話》《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等讓學生們進行了閱讀。之后筆者給學生們播放了微課,讓學生們根據微課的提示,進行交流。
1.圖書展示:《格林童話》《灰姑娘》等。
2.圖書介紹:書的作者以及主要內容。
3.圖書分析:精彩語句的整理。
4.圖書總結:分享讀后感。
經過這樣一步步地引導,讓學生通過微課學到了整個分享會的主要過程,并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從而將得到的信息進行分享,并在聽取其他同學的分享后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既鍛煉了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豐富了自身的知識框架,并完成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學習目標。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在學習時應該根據教師的指導和點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再結合教學活動對知識進行加工,構建自身的知識框架,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這樣一來,實現了語文學習的意義,二來響應了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軼群.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
[2]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
[3]楊清濤.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