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芳 方倩
【摘要】高校朋輩教育作為教育理念運用到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心理學家班杜拉1952年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這一理論強調“通過示范所進行的”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我國高校朋輩導師教育就是通過榜樣展示,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大學生學會積極探索自我,為有序的大學生活奠定基礎。
【關鍵詞】朋輩導師教育? 高校? 學生管理
【基金項目】江蘇科技大學思政課題,項目號15530000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03-02
一、朋輩導師教育模式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1.朋輩導師教育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處于發達的信息化社會,思想高度成熟,但缺乏獨立性。近幾年,筆者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所占比例逐年遞增,再加上心理問題的隱秘性,只依靠心理輔導員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常常是學生出現問題才會被監控到,此時已為時已晚,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為了更好的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更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學生心理健康朋輩輔導便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補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學心理朋輩輔導員必須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和技術。但是他們又不是專業的心理工作人員,只需要對身邊有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心理輔導,是心理輔導的一種特殊形式,所以說朋輩心理輔導員既需要專業心理學知識,又不同于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班級的心理委員非常合適充當這一角色,一是,心理委員是同學們的同輩人,與同學們生活學習在一起,和同學們接觸的最多;二是,心理委員和同學們是同學關系,有些甚至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們更容易溝通,更容易接納,也更容易引起共鳴;三是,心理委員一般都參加過心理專業培訓,已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
2.朋輩導師教育模式在大學生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教條的理論,它有著豐富的內涵,需要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去詮釋和體現。因此,核心價值觀培育必須與學生思想實踐、生活實際、需求實際結合起來,與學生精神追求和發展要求融合起來,與學生所思所想、日常生活學習和平常瑣事聯系起來,可通過對廣大同學進行解疑釋惑、心理調試、職業規劃、學習服務、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幫助,進行核心價值觀滲透。
當前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自主意識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管是因為年齡差距大所產生的代溝,還是因為情感上的不認同所產生的逆反,都削弱了傳統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力。優秀的研究生學工助理很好的彌補了這些問題,他們三觀端正、經歷相對豐富,以學長學姐的身份擔任朋輩導師,更容易溝通交流,也更能產生共鳴,學生也樂于接受學長學姐的教育引導。
3.朋輩導師教育模式在大學生生涯團體輔導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能力教育的實效性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生涯規劃工作需要從大學入學之初開始,從規劃大學學習生活開始。規劃首先需要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明確自身優劣勢、愛好及其理想職業,引發對擇業的思考,再鼓勵學生進行職業世界的探索,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可以劃分為短期目標(1-2年)、中期目標(5-10年)和長期目標(也可以稱為終極目標,時間跨度為10-20年以后),最后的關鍵是制定可行性計劃,每日認真執行計劃,并將其落實到行動中。
筆者認為,生涯團體輔導朋輩導師應該在優秀校友中選拔,選拔條件一是年紀輕;二是行業高精尖人才最佳。年紀輕可以和大學生有共同語言,剛剛經歷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也具有更高的借鑒價值;另一方面,行業精英的成功經驗更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為部分學生提供職業世界探索的便利條件。比如:第一,實習是大學生認識職業世界最佳的途徑,校友作為企業高精尖人才有時候可以提供實習場所;第二,幫助大學生牽線認識更多的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途徑與前輩們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獲得對職業世界的第一手信息。
二、完善朋輩導師制度化建設,提升大學生教育管理質量
1.建立朋輩導師的選拔機制
建立完善的選拔機制,不斷拓展選拔途徑,創建有利于開展朋輩輔導的工作條件。選拔范圍可以拓寬到以下幾類人員:一是,剛剛畢業的優秀校友;二是,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的低年級研究生;三是,高年級的學生黨員。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思想觀念積極正向,能持續引領朋輩教育的正確方向;品學兼優,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優于同輩。
2.加強對朋輩導師的培訓管理
專業性不強是朋輩導師“短板”,學校應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培訓,不斷提高朋輩導師的工作能力。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突發事件的處置也是朋輩導師必須要提高的能力之一。
3.形成對朋輩導師的考評激勵機制
朋輩導師不是學校的專職工作人員,往往很難在工作中得到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滿足。因此,朋輩輔導只能作為專職老師工作的補充,學校在開展朋輩輔導活動時,要與輔導員老師緊密配合,不能完全依賴朋輩導師去開展各項工作。在工作中要充分調動朋輩導師的工作熱情,建立朋輩導師的考評激勵機制,還要定期對朋輩導師的工作效果進行考評,對工作成效顯著的朋輩導師要進行表彰。
參考文獻:
[1]毛殊凡.高校朋輩教育作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理論支撐[J].高校輔導員,2014(5).
[2]百科詞條: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EB/OL].[2014-08-16].http://baike.baidu.com/view/4415137.hu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