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學校與企業展開長期合作的教學模式是目前很多職業院校教學的一個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為社會輸送一批專業技能較強的社會人才。在經濟學的視角下分析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社會專業人才的需求方面與學校對專業人才的供給方面、如何能保證通過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以較少的投資獲得較大的回報,從而推動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本篇文章針對在經濟學視角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與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經濟學視角 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對策建議
職業院校與企業展開合作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職業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通過對市場的需求進行探索,根據專業課程的設置需要,與相關的企業展開合作,從而在課程教學方面以及教學的大致內容和方向上與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逐漸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將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更加長效的機制[1]。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培養高職院校專業技能人才的必然途徑,在經濟學視角下討論校企合作的問題,并不是直接對高校教育的公益性進行否認,而是為了發揮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最大社會效益。
一、經濟學視角下校企合作的本質分析
經濟學視角下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指:職業院校通過向企業購買教育服務這一方式來展開合作,而這一教學合作模式在教育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若以經濟學的角度對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分析,培養出的專業技能人才屬于“商品”,企業則是屬于“購買商品的人”,學校是“商品的生產商家”。商品需要具備哪些功能與條件,都需要參考消費者即企業的意見與需求,主動將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以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2]。從另一個角度講,教育合作服務屬于“商品”,企業則是屬于“商品的生產廠商”,而學校就屬于“購買商品的人”,職業院校需要向合作方企業支付一定的費用來購買這一教育服務。同時,在企業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的同時也會產生很大的成本,比如說風險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由于企業與高校的性質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屬于需要創造利潤、通過生產活動進行盈利的市場主體,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期間,企業可以創造利潤,也就是最終的收入可以大于投入的成本,這個時候相關的企業愿意同學校開展合作,以培養更多的專業性技能人才。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期間,企業沒有辦法可以創造更多的利潤,也就是最終的收入可以大于投入的成本,這個時候相關的企業就沒有很大的意愿同學校開展合作。
二、經濟學視角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屬于需要創造利潤、通過生產活動進行盈利的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目的就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但校企合作方面,企業在短期內獲得的效益并不高,導致很多企業并沒有長期合作與投資的打算。從投入—產出關系來看, 校企合作要求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企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培訓,學生才能適應工作崗位,但是在這過程中需要浪費大量的企業資源,這樣會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 學生由于缺乏經驗生產效率低,在實習過程中易出錯,從而影響企業的效益。 企業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大于成本,短期內導致其收益小于成本,無法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所以校企合作難以滿足企業對既得利益的需要。
三、經濟學視角下校企合作問題解決的新途徑
一是高等職業學校要做到尊重企業的利益,滿足企業的要求。學校專業課程目標應根據企業、行業和崗位需求來設置,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全面發展的能力;進行模塊式教學,以學生的能力要求為基礎,采用主題式模塊課程形式,避免課程重復[3]。考核方式不應僅僅以考試為主,可增加對實操技能的考核,堅持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與企業合作共同培訓學校教師,定向培養免費師范生。制定有利于吸引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任教政策等,以開放的心態招聘專兼職教師。
二是企業要尊重學校的利益。企業應該改變自身目光短淺的行為,從高職院校為企業帶來的長遠利益出發,不能因為短期內的得失而影響雙方合作關系的建立。高職院校為企業帶來的利益多半是長遠性的,通過技術以及人才上的供應,企業可以提高生產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4]。例如,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滿足企業對員工的需要,可以減少企業的用人成本,從長遠來看對企業是有利的。 企業在與高職院校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探尋新型的合作方式,除了進行資金支持外,企業還可以為高職院校提供實習機會、輔導教師等,為中小型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創造條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經濟學的視角下去考慮校企合作的問題,就應該善于從經濟學角度對成本和利潤方面進行分析,來更好地研究校企合作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加強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是一項系統、綜合與專業的工程,不是僅僅靠其中一方就可以完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政策的福利、企業和學校的積極探索與合作等等,從而保證職業院校與企業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等點,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減輕就業壓力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艷輝.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25(04):9-13.
[2] 梁凌潔. 經濟學維度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考量[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1(07):98-100.
[3] 鄧志良,宋建軍.論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為視角[J].2018(2):97-99.
[4] 肖鳳翔. 張弛.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5):69-74.
課題名稱: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產教融合校內汽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探索課題編號:GXZZJG2017A099
作者簡介:楊山,男,漢族,籍貫:廣西平南 生于:1970-1-12,職稱:政工師? 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教育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