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斌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趨勢,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需要大學生本人及社會各方面積極面對。本文通過了解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分析了我國當前大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問題與原因,針對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筆者試著分析相關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路徑。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實踐,分析提升本專業就業能力提升的策略,并提出一些解決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工科 專業 學生 就業 能力 策略
一、高校工科類專業畢業生求職擇業現狀
1.工科專業畢業生逐年增加。全國高校工科專業畢業生數量較多,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很多高校開設工科類專業的高校也逐漸增加,近十年來,相關專業畢業生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很多高校在專業開設時跟風跟進,缺乏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需求量的準確認知和調研,相關專業畢業生進入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前景不甚樂觀。
2.就業崗位對工科類專業畢業生技能要求越來越高。用人單位要求相關從業人員既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積累,更要有豐富的具體實踐經驗,尤其是要求相關專業同學能夠將專業知識與具體時間相結合,在處理工作崗位中遇到的問題時能夠迅速上手,及時解決,適應能力強。
3.專業技能要求高。工科類學生一直在增加,而與之相關的是,社會中為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沒有得到較大增長,導致供需失衡,部分工科類專業畢業生沒有在本專業找到合適的工作。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該類專業實踐能力要求高,有較強的的應用性,需要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付諸實踐,有良好的專業實踐基礎。
4.工科類就業大環境還需繼續改善。工科類專業作為職業技能類基層就業人員較多,相關就業層次基本處在基礎生產產業階段,如機械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畢業生工作環境基本在生產車間等環境,相關就業層次在社會大眾接受度不夠,也是造成相關專業就業大環境及社會認同較弱的原因。
二、工科類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1.個人職業目標不清。相關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個人職業發展目標不清晰。表現在個人理想信念不足,學業動力匱乏。相關專業的學生的職業目標不清,直接導致在學校學業不精,不夠努力,沒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根據調查,我國高校的在校部分大學生理念信念方面缺失,在高考選取個人專業學習方向后,未能很好的根據自身興趣、特點選取職業目標。集中體現在大學生群體的學業迷茫、內心焦慮、無職業目標。良好的職業理想是促進個人發展提升的動力之源,沒有科學的學業發展規劃和理念信念作為支持,其很難在高校畢業后取得優異的成就。
2.個人情商較弱,社會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不強。相關專業實時間星際較強的專業,需要相關專業學生能夠深入社會,擴大交往,重視實踐,總結經驗,更好的服務專業提升。畢業生畢業之后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僅僅需要其具備良好的專業基礎和知識儲備,同時還需要很多其他基本素養。這些素養需要相關專業同學在校期間通過個人品質修養的提升,社會實踐的鍛煉,各類活動的開展練就,尤其是工科類專業同學,需要在工作中積極鍛煉能力,擴大交往面,鍛煉和提升自身心理素質,更好勝任各崗位工作。
3.專業基礎不夠好。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今大學生學習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維,在專業學習中不能夠沉下心,鉆研深,且因高校課程考核方式的原因,學生往往在平時的學習中不能很好的在第一課堂學習專業知識,專業學習中浮于表面,很多學生在靠近本專業課程期末考試時突擊復習和學習,將本應該積累和內化的專業知識變成了快餐知識內容,只一味地迎合考試的暫時需要,沒有長遠掌握專業知識的期待,導致相關專業知識學習膚淺,難以應對畢業后復雜的專業技術問題和難題。
三、提升工科類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1.重視實踐能力的提升。
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提升需要打牢第一課堂書本知識的同時,積極投入社會實踐。作為個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校的大學生積極參加專業類競賽活動,尤其是參加動手實踐能力要求高的學科專業類競賽活動。從高校角度出發,應積極搭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重視學生參與面和受益面,為學生搭建提升自己的平臺。在招聘會現場,要了解相關專業工作崗位的最新要求及標準,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環節的量化考核,重視做好實踐環節的工作。
2.要鍛煉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非常看重品格的養成。因此,高校要把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要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用人單位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而品德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的大學生,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更好的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這是就業能力中基礎能力。
3.高校應努力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就業能力的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保證學生畢業順利就業的重要的砝碼。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的,應該將相關理念貫穿學生的四年本科生活的培養中。學生在入校后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就業競爭意識,有目標的梳理四年畢業后的就業去向,相關崗位的具體要求及必備素養標準。就業能力提升既要重視無形的內在就業素養的提升,還要做好有形的證書認證工作,如考取專業相關的技能證書,成為今后畢業就業時有力的專業能力佐證。
4. 重視學生求職技能的提升,做好相關專業同學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較為重要,能為學生求職擇業給與科學有效的指導,有針對性解決一部分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的問題。求職技能是一門學問,通過分析就業形勢,所學專業發展路徑,個人簡歷和自薦制作,如何投遞簡歷,求職過程中面試和筆試注意的事項等,為學生提供指導和輔導。
【參考文獻】
[1] 梁樹平.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分析指導[J].消費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