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詩 魏海霞
摘 ? 要:信息素養教育程度決定著大學生立足社會競爭力水平的高低。本文從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出發,論述了“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素養教育的概念,剖析了當前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完善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建議,以期不斷推動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創新型優秀人才。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 ?高校 ?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b)-0205-02
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不應該僅僅只是簡單的指導大學生了解數據庫資源,教會大學生使用相關的常用檢索工具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檢索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評價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培養[1],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當前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不完善,使得大學生在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完善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一帶一路”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信息素養的概念
信息素養是指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如何去獲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簡單的來說,就是信息素養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其中信息意識占先導地位,基礎是信息知識,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是最終保證。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賦予了信息素養在新形勢下更加寬泛的定義。新的信息素養是指人們在當今“互聯網+”和大數據環境下,在海量信息資源中能夠熟知信息資源,辨別和篩選出自身所需信息,學會并且能熟練掌握檢索和創造性使用信息的技巧的能力[2]。
2 ?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現狀
2.1 信息素養教育重視程度不高,信息素養教育考核機制不完善
在我國,高校與相關部門對信息素養教育缺乏定位與認識,重視度不高[3]。信息素養教育主要依托于高校圖書館,教學工作主要由圖書館內的館員承擔,沒有專門設置文獻檢索課的教師編制,師資力量方面欠缺。圖書館館員除了要參加教學工作,還要承擔館內的其它工作,工作繁雜,因而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研究中去。同時,在教師的培訓、進修、交流上,高校一般都偏向于一線教師,由于圖書館并不是正式的教學單位,因而,在圖書館中承擔教學的老師參加培訓、進修、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在更新知識、了解前沿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上十分欠缺,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對信息素養教育的不重視,使得信息素養教育的地位與專業課相距甚遠,很容易讓學生被動地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對信息素養課程也缺乏熱情,只為了修學分,必然使得高校在建立考核機制方面無從下手,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考核始終不能突破瓶頸。
2.2 信息素養教育方法和內容缺乏創新性,教育資源整合度不高
當代中國,信息素養教育從 20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教育內容一是對新生介紹圖書館館情和基本功能、宣講圖書館內的借閱規章制度等;二是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從課程設計上著重強調了對學生信息檢索技能的培養。主要是對信息檢索理論知識及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經常使用的信息數據庫的檢索使用方法進行授課。高校的文獻檢索課程通常設置為16學時,其中2學時為上機操作信息數據庫的檢索使用方法。課程量大繁雜,理論課程枯燥,實踐課程量少單一,實踐性欠佳;三是舉辦一些集中授課、報告的專題講座。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方法和內容都顯得陳舊單一,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未能將信息素養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放式信息素養教育網站少,教育上缺少創新性。同時,高校信息素養教育采取的“文獻檢索課”等教學模式缺少了與其他課程的緊密聯系與溝通,通常各自獨立和分布零散,整合程度低。
2.3 大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較弱,學習主動性較差
很多大學生遇到問題時,往往采取簡單的用百度等搜索工具尋求所需要的信息,很少將電子圖書館中大量的電子信息資源作為自身獲取信息途徑的重要來源。大學生忽視圖書館和實驗室資源對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在搜索和獲取自身所需信息方面顯得能力不足,很容易催生出一些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用后即忘、東拼西湊等處理信息的不良習慣,獲取信息的質量大多呈現出粗淺、浮泛的現象,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大學生信息意識的淡薄,造成獲取信息的能力弱,進而形成學習障礙。
大學生群體在信息素養方面的這些不足,一方面在于學生本身。另一方面在于學校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存在問題。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復雜的信息,只有完善教育體系,著力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
3 ?完善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
完善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離不開教育理念、方式、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培養大學生主動應用信息的能力,為我國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1 轉變信息素養教育觀念,整合教育資源
首先要轉變高校對于信息素養教育的觀念,要充分認識到信息素養教育在培育創新型人才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素養教育工作中要不斷深挖大學生的信息需求,以其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應對信息素養教育的授課教師多給予深度培訓的機會,使他們掌握最新的信息素養教學手段,從而調整更新自身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資源中心,在當前的信息時代,要盡可能地加大對學校各類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豐富館內文獻和電子平臺資源,做好共享服務工作,為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物質保障,滿足其信息需求。
3.2 教育方式和內容多元化,搭建開放型教育平臺
高校在信息素養教育上除了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評價等相關知識的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要合理引導學生認識信息素養教育的意義,把握住不同受教育層次的學生獲取信息方面存在的差異,并針對不同受教育層次的學生,開設不同內容的教育課程。例如對于本科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要在信息意識、信息檢索和篩選等方面進行強化,提升大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對于研究生而言,教學內容要側重于對他們高級信息素養的培訓,如教授他們科研工具的使用、文獻管理軟件的應用等內容,提高他們利用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博士生而言,信息素養教育應當涵蓋如何跟蹤學科前沿、知名刊物的投稿指南和課題研究的查新等相關內容。在課程規劃和設計上,要將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相融合,把握課程知識點,合理分配課程學時,保證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平衡,提高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使信息素養教育與實踐融會貫通。同時,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應積極探索信息素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將智慧圖書館、微信、QQ、微博等運用到讀者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開放型教育平臺[4],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實現師生間的實時互動教育。
3.3 完善信息素養教育評價指標和考核機制
信息素養教育評價指標是評價信息素養教育是否有效開展的基礎。因此,高校只有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素養教育評價指標才能夠全方位衡量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實現對教育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才能不斷優化信息素養教育質量。教育評價指標的制定要多維度,除了將學生對檢索方法的掌握程度納入評價體系外,還要將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學生借閱數據情況等一并納入評價指標,盡可能的保證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信息素養的綜合水平。同時,信息素養教育考核上也要適應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內容上要注重對實踐環節的考核。在考核中,既要對學生定期考核以掌握教學情況,又要對老師進行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的考核,以不斷提高老師的專業能力。通過完善的教育評價指標和考核機制不斷提高信息素養教育水平。
3.4 做好信息素養教育營銷服務
在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服務模式,變被動教育為主動出擊,主動推送教育,做好信息素養教育的營銷服務。可以通過發放宣傳教育手冊,借助微信、微博、學校官網等平臺及時發布最新資源信息和教育培訓講座的安排計劃,利用大學生社團、協會和學過課程的學生進行二次宣傳,使學生了解教育培訓動態,加強與學生們的溝通,使他們參與到信息素養教育的活動中去[5]。同時還要積極反饋他們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需求和意見,以不斷優化服務,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4 ?結語
信息素養教育是當代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關乎當代大學生能否立足于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高校應積極探索并采取有效舉措不斷推動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趨于完善,改變傳統固有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并做好信息素養教育營銷服務,幫助大學生提高信息資源利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水平,為向社會源源不斷的輸送創新型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兆云.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探索與創新[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4(1):120-123,132.
[2] 胡慧賢.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J].圖書館,2006(4):78-80.
[3] 曹曉英,韓海濤.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2):83-86.
[4] 鄧佳,詹華清.MOOC環境下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5(12):37-40,46.
[5] 焦海霞,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17(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