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岳



[摘要]目的 探討全程健康教育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預,對比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機體功能恢復時間以及平均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2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前兩組患者EHP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觀察組患者EHP量表中各項指標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健康教育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健康教育;子宮內膜異位癥;并發癥;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1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130-04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是指本應該長在子宮內的內膜,由于特殊原因進入宮腔卵巢管等其他地方生長[1]。好發于生育年齡的女性,目前對此病發病的機制有多種說法,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2]。此類患者通常有明顯的盆腔粘連如直腸與子宮后方的粘連,行手術治療時范圍廣、創面大,術后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質量有明顯的影響[3-4]。但查閱當前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健康教育研究較少。本研究對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增加
對疾病的認知,改善其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納入標準:(1)均經臨床病理診斷予以證實(按美國生育協會修改標準分期)[5];(2)無其他病史,均符合手術治療指征;(3)學歷在小學及以上;(4)年齡≥18歲;(5)意識清醒,有正常的言語理解及表達能力;(6)自愿加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2)合并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者;(3)臨床資料不全,不符合隨訪要求。將入選的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56歲,平均(38.5±6.8)歲,其中已婚25例,未婚5例;生育史:已生育22例,未生育8例;文化程度:小學水平3例,初中高18例,大專及以上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55歲,平均(38.5±6.8)歲,其中已婚22例,未婚8例;生育史:已生育20例,未生育10例;文化程度:小學水平2例,初中高20例,大專及以上8例。本研究工作已得到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婚姻狀況、生育史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密切的病情觀察,重點監測其體溫、脈搏、呼吸,同時注意引流液顏色、性質、量,做好導管護理及生活、飲食護理,此外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對照組患者出院后除定期復診外,不進行特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導,具體措施如下:(1)科室設立登記本。出院當日由責任護士將每位患者的一般資料詳細記錄在相應的登記本內,并告知專家門診時間、手術醫師姓名、科室通用聯系電話,提供負責此次全程健康教育和調查護士的姓名及電話,以便患者隨時能夠獲得專業指導。(2)健康教育措施:分兩個階段進行教育,第一階段(住院期間):分發疾病健康教育手冊,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重點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表現、治療方法等,并告知術后可能存在一定復發情況;由于術后仍需要接受一段時期的藥物治療,護士應主動講解藥物的作用及必要性,讓患者領悟到藥物治療帶來的好處,了解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與處理方法。第二階段(出院后3個月內):指定病區一名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師進行出院后隨訪教育工作,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電話隨訪1次,每2周上門隨訪1次,主要了解患者術后心理、飲食及手術切口恢復情況,并詢問其月經、腹痛及用藥后有無副反應出現,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從而提供針對性健康教育;3個月組織患者回院參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科普教育講座,介紹同類患者相互認識、交流心得。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包括內異癥病因、發生部位、臨床表現、相關因素及防治方法、藥物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方面,共34個條目,每個條目設立5級評分標準,1~5分分別代表“沒有掌握~完全掌握”[6]。(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正常以及平均住院天數。(3)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對所有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采用子宮內膜異位癥健康(endometriosishealthprofile,EHP)優化量表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從疼痛控制、生活工作、性生活、治療信心、精神風貌等方面進行評價,每個維度總分為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7]。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程度、機體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機體功能恢復時間以及平均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教育前兩組患者EHP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觀察組患者EHP量表中各項指標評分均優于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雌激素依賴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其本身屬于一種良性疾病,但具有細胞增生、侵蝕、轉移及復發率高等惡性行為,尤其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均有明顯損害[8]。目前雙側卵巢切除術是能夠達到根治該病的主要術式,但由于該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缺乏醫護人員監督,遵醫行為降低,且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專業醫療知識,存在不良生活行為,嚴重影響術后生活質量[9-10]。現代醫學模式認為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11]。
傳統的院內健康教育忽視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需求,過于單一和缺乏專業性,效果并不理想[12]。對此,本院針對傳統院內健康教育的弊端,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分兩個階段進行,即住院期間與出院后3個月,有助于實現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從本文表1~2可知,相比于院內健康教育,接受全程健康教育的患者術后機體功能康復時間與住院時間更短,對健康教育知識知曉度更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少,分析原因:以往傳統的健康教育多限制于院內教育,且多由不同水平的護士進行,個別基層醫院甚至由實習生或輪轉護士對患者進行教育,加上出院后未對其進行過多干預和隨訪,患者出院后難以獲得專業的健康教育,無法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進行指導,而全程健康教育是考慮患者出院后對疾病知識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健康教育方式,融合了院內教育和院外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貫徹于患者治療、術后康復與預防等多個環節,使患者術后能夠按時用藥、緩解心理壓力,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積極主動配合術后康復治療,縮短術后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3-14]。此外經過教育后觀察組EHP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教育前及同期對照組。全程健康教育之所以能夠更加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原因:通過連續、專業的院外健康教育,起到類似心理干預和社會支持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監督和評價功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感受到家人與醫護人員的關愛,提高患者醫囑執行力,從而為改善生活質量奠定生理基礎[15]。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應用效果顯著,對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認知程度影響較大,有效縮短患者病情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奚鳳娟.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10):1962-1964.
[2]譚瑞金.延續性健康教育對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院外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15):1549-1551.
[3]王少晶,陳鈺儀.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28-29.
[4]潘曉晶,薄海欣.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4):344-345.
[5]潘曉晶.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42例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6,15(11):1062-1064.
[6]黃小英,黃小梅,吳華超,等.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3):1164-1166.
[7]程艷艷.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患者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9):822-824.
[8]張煜,陳慧.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痛經改善及心理狀況影響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3,19(11):128-129.
[9]王小景.隨訪性護理對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6):178-180.
[10] Bilibio JP,Matte U,DeConto E,et al.Dopamine receptorD2 genotype (3438) is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severeendometriosis in infertile women in Brazil[J].Fertility and Sterilit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Pacific Coast Fertility Society,and the Canadian Fertility and Andrology Society,2013,99(5): 1340-1345.
[11]王長君.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治療患者圍術期整體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111-113.
[12]徐蘭波,李君琴,謝燕紅,等.聚焦解決模式對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4,13(8):722-724,728.
[13]王巧蓮,董佳麗,郝麗霞,等.健康教育路徑在子宮肌瘤圍術期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15):1887-1889.
[14] Meuleman C,Tomassetti C,Wolthuis A,et al.Clinicaloutcome after radical excision of moderate-severe endometriosis with or without bowel resection and reanastomos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nnals of Surgery,2014,259(3):522-531.
[15]彭聰華.循證護理模式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