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常規組和分期組。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分期組采取分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分期組患者上肢和下肢運動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分期組患者疼痛、睡眠、情感、精力、社交活動及身體運動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分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能力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分期康復護理;腦梗死;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
腦梗死是一種由于患者腦部或頸部血管發生病變,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引起腦部缺氧、缺血,造成腦組織壞死的病癥[1]。死亡率、病殘率及復發率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超過80%的腦梗死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分期康復護理是腦梗死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2],為探究該方法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筆者選取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分期組,各40例。常規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3~76歲,平均(59.4±3.2)歲。分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4~75歲,平均(58.8±2.9)歲。對比兩組年齡、性別結構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可對比。
1.2 排除標準
1)認知或意識存在嚴重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不能配合完成調查量表;2)合并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心肝腎嚴重疾病;3)腦梗死非初次發作;4)有精神病病史或家族遺傳史;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1.3 方法
常規組根據住院期間癥狀嚴重程度,選擇Bobath或Brunnstrom法進行訓練,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出院時為患者發放出院后康復運動指導資料,不進行直接干預。
分期組采取分期康復護理。操作步驟:1)急性發作期:患者需要一直保持臥床休養,康復護理需要以被動運動為主,如幫助患者每隔一段時間調整體位和肢體擺放位置,幫助患者活動肢體各個關節,注意活動的速度和力度,不能造成患者肢體疼痛;指導患者進行雙手上舉及橋式運動訓練。此外,該階段患者語言能力和活動能力突然喪失,精神狀態不穩定,會出現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留心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做好心理疏導[3],緩解其緊張情緒。2)病情穩定期:患者病情逐漸穩定,部分身體功能初步恢復,訓練方式也應由被動過渡到主動。訓練內容主要包括體位調整、站立時平衡、單腿站立平衡、慢步行走、上下樓梯及生活技能恢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基本的運動和生活能力;指導患者鍛煉面部,恢復語言能力,進行物理治療等。康復護理要循序漸進[4],訓練內容由易到難,強度由低到高,時間由短到長。此外,還應進行康復按摩,由患者手指出發,經手背、手腕、手臂、肩膀到達胸口,力度由輕到重。3)出院及出院前準備:出院前1周左右,召集患者展開健康教育講座,包括出院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飲食禁忌及后續康復訓練方法等,指導患者出院后使用日記記錄日常食物、服用藥物、運動情況、血壓及是否有不適感等。為患者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學習護理方法。要求患者每2周到醫院復診1次,觀察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技能恢復程度,并針對性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并進行指導。
1.4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的肢體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其中肢體運動能力分為上肢和下肢兩部分,以Lovett六級標準作為評價依據,5-能承受重力和充分阻力,4-能承受重力和一定阻力,3-能承受重力但不能承受阻力,2-在減重時能進行全范圍運動,1-肌肉能進行一定的收縮但關節不能運動,0-無法觀察到患者肌肉收縮。
生活質量通過諾丁漢健康調查表(以下簡稱nHP)進行評價,nHP共分為六個維度:疼痛、睡眠、情感、精力、社交活動及身體運動,共30項,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兩組隨訪均在患者出院1個月后進行。
1.5 統計學分析
選SPSS 20.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肢體運動能力
分期組患者上肢和下肢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分期組患者疼痛、睡眠、情感、精力、社交活動及身體運動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在腦梗死患者康復中應用分期康復護理模式對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上下肢運動能力分析顯示,接受分期護理的患者運動能力恢復較快,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在護理后得到顯著提高,比接受常規康復護理的患者提升效果明顯。且在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統計分析顯示,接受分期護理的患者生活質量更高,在疼痛與社交活動兩方面差距最為顯著,分期組患者疼痛感較少,參與社交活動積極性更高。研究結果與宋俊娥[5]的相近。
綜上所述,分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能力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佳晴.分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29):39.
[2] 杜蓉,徐碧芝.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分期康復護理對其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08(05):276-278.
[3] 張云,劉霞.分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98):19322-19324.
[4] 何亞娟,程轉瑩.分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病情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19):151-152.
[5] 宋俊娥.分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7,34(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