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宇
[摘 要]在藝術的創作中,情感是藝術作品得以傳世的基礎。情感的繼承與宣揚,能夠讓后繼者及作品的觀賞者在作品中品讀出原創者內心情感的醞釀與焦灼,能置身于原創環境之中,與原創者、與作品產生共鳴。因此,在所有的藝術創作中,情感的表露是其基礎因素。聲樂表演是眾多藝術品類中的重要組成,對于情感表現的要求更高,更有層次和內涵。鑒于此,本文將就聲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演唱情感的表現,豐富學生的演唱經驗進行討論,并提出聲樂表演中關于情感表現優化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表達;聲樂技巧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6-0042-02
對于聲樂表演來說,考驗表演者的,不僅是基礎功底,更是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對音樂節奏的把握和在演唱音樂作品時對情感的把握,這就要求表演者在臺下要精心研磨作品,深刻解讀每一部表演作品的音樂內涵和情感,力求實現個人情感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實現人與音樂的和諧,才能將音樂作品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基本功底扎實與否,更應該教給學生如何與音樂作品和諧共生、融會貫通,讓學生學會用情感與音樂交流,與觀眾交流,這才是實現聲樂教學表演的真正要義所在。
一、聲樂教學中的情感表達概述
聲樂演唱是演唱者在鉆研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的二次創作,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演唱者不僅要熟悉樂曲,了解樂曲各部分的承接、轉合,音律、節奏的變化,同時,在演唱過程中,他們的動作、神態、語言都應屬于對樂曲二次創作的內容。因此,對于演唱者,聲樂演唱應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把音樂作品表現得更形象、更立體。
情感表達也是聲樂演唱中的主要內容,演唱者情感的表露能夠將歌曲活靈活現地傳達給觀眾,讓他們在聆聽的同時感悟到音樂本身所蘊含的磅礴情感。對于一場優秀的音樂演出來說,觀眾看到的不應只是舞臺上所呈現的一切,而更應該是隱藏于舞臺、音樂、表演者這些演出要素之后的音樂的靈魂,還有連綿不斷的生命力。
二、聲樂教學中實現情感表達的作用
(一)聲樂演唱中情感的表達有利于提升歌曲的感染力
聲樂表演要呈現出完美的效果、深厚的音樂造詣、高超的技巧以及變化有致的音色,這些元素能夠讓聲樂的演唱變得悅耳動聽,宛如天籟。然而,這只是聲樂表演所能呈現出的宏觀要素,是演唱者必備的基本功。真正優秀的、引人入勝的音樂,必定是能夠引發情感上共鳴、讓人們在音樂中找到情感歸屬感的,也正因為此,聲樂演唱時演唱者必須有情感上的釋放,與臺下觀眾進行交流,讓觀眾投入到音樂靈魂的追求中,而并非僅停留在歌曲本身。[1]例如在歌曲《茉莉花》的演唱中,憑借音樂和歌詞我們就可以認識到這首歌曲是多么婉轉動人,仿佛一名走在茉莉花間的江南女子裊裊地向我們走來,隨身帶著茉莉的清香,令人回味無窮。因此,我們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應該注重從音色和音調上走婉轉柔美的風格,讓歌曲更具有感染力,也給予觀眾們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二)情感的宣泄與表達有利于實現演唱者與觀眾的共鳴
音樂憑借曲調上的變化讓人們在聽覺上和情感上都得到舒緩、撫慰,《列子·湯問》中曾提到:韓娥唱歌乞食,在她離開后三日,歌曲的余音還在房梁上盤旋,良久不去,也因此才有了“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典故。筆者認為,當時人們之所以認為韓娥的聲音好聽,就是因為韓娥將自己受難、悲傷不已的情感融入到歌聲中,引發了聽眾的共鳴,造成左鄰右舍的人們愁苦相對,食不下咽,這就是情感與歌聲的融會貫通,給人們巨大的感染力。因此,演唱者在進行歌曲演唱時,將自己的情感注入歌曲中,又恰恰能夠與具有同樣情感經歷的人進行情感的交流、分享,讓演唱者更走心,也更能引發聽眾的情感交流。
三、聲樂教學中實現情感表達的具體思路
(一)加強發聲技巧優化,提升學生對樂曲的掌握程度
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打好聲樂學習的基礎,尤其以發聲訓練最為重要。對此,教師應根據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制訂發聲技巧的訓練方案。首先,學習聲樂表演的學生在學習進度、前期培訓以及音樂天賦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發聲訓練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訂相應的訓練方案,讓學生在自身的學習能力上有所提高。[2]其次,教師在選擇發聲訓練的教材時,應適度區分教材中的重難點,在明確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下可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篩選、改進,幫助學生更容易掌握發聲的基礎訓練。最后,在進行發聲訓練時,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神態等表象特征,并對學生不當的訓練特征進行指正,讓學生在訓練時表現出良好的形象。同時,在進行發聲練習時,還應該讓學生將情感融入其中,讓情感隨著發音熱情流露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訓練效果。
(二)增強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研讀,強化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力
在進行聲樂教學時,對音樂作品的研讀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通過對作品內容的深入鉆研,學生可以掌握音樂作品的更多內涵。例如,通過對原創者背景的研究,了解作品原創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生平事件,可以幫助學生熟悉作品的原創者,更有利于從背景調查中獲知原創者進行創作時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的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與自己在學習作品時的情感進行轉化,從而為音樂作品賦予新的情感,也就意味著音樂作品具有了嶄新的生命。[3]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應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深度鉆研的能力,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升自身對音樂的認知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關于所學音樂作品的點評、解析一類的書籍,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更多的視角對音樂作品進行解讀,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與培養,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需要一個穩定的關系紐帶來將雙方固定在教學這項工作上。學生既是這場學習活動的主角,又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實施者,他們學習的質量受到師生關系的影響較大,老師與學生之間需要一段穩定、友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共同努力來促進學習的進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開誠布公,對學生展示出為人師表的氣度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無私的奉獻,更有助于學生對于不同情感
(四)督促學生全面靈活應用并建立自身的語言風格
一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其所具備的不僅是深厚的表演功底,還需要具備對社會、對人文、對生活以及對創新的感知和應用能力,在聲樂訓練中不斷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才能提高自身的辨識度。[4]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中,需要學生循序漸進地對音樂及文化相關的元素進行積累,多了解一些與藝術文化相關的知識,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讓自己的見識、閱歷在學習中增長。同時,教師在教學、訓練之余,也應將自己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屬于自己的音樂語言,進而幫助學生在聲樂訓練中更上一層樓。
(五)增加舞臺表演經驗,豐富學生的情感閱歷
對于聲樂表演來說,舞臺就是實現聲樂藝術效果呈現的最終目的地,是每一名聲樂表演者音樂夢想得以實現的終極之地,他們需要這個舞臺,讓他們的歌聲為觀眾所欣賞,同樣,他們更需要這個舞臺,檢驗他們的表演水平。所以說,舞臺不僅是他們表演的場地,更是他們音樂演繹水平的試金石。在聲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并利用好舞臺表演的機會,不斷磨煉學生的表演水平,豐富學生在舞臺上的表演經驗。鑒于此,首先,教師應多創造學生登臺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舞臺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內心的緊張和心理壓力,要學會平和從容地進行聲樂表演。其次,在舞臺表演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關注自己登臺表演時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關鍵環節,學生在演奏時身體應該協調、穩重,動作應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神態、語言上也應盡可能放松,不能有過度緊張的感覺,否則會加重觀眾的審美負擔。教師在組織舞臺表演時,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區分,個人能力較為突出的,可以進行個人獨唱,整體素質一般的可以考慮團體性演唱。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表演水平的最大發揮,緩解學生的表演壓力。
結?語
綜上所述,從聲樂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對于演唱的情感表達確實存在著不足,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將情感的學習融入到基礎教學中,從技巧訓練、作品研讀以及舞臺表演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音樂情感的培養,要讓學生因為喜歡音樂而喜歡上演唱,從內心愛上音樂作品,這樣,學生才能自發、主動地將情感帶入到樂曲的演唱中,讓音樂自然、流暢、感情充沛地流露出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聲樂演唱。
注釋:
[1]吳?莉.情感表達技巧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8(06):203.
[2][3]寧洪梅.基于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3):51.
[4]
胡?玲.論高職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1):23—24.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