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沫涵
【摘要】企業的快速發展既依賴于管理者素質等主觀因素,又離不開內部控制等客觀制度的設計。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保障企業各項制度得到有效落實,促進企業長遠發展。而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諸多因素中,股權結構作為公司治理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巨大。本文分析重點為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在基本闡釋了內部控制理論、股權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具體分析股權結構影響內部控制的作用原理、作用路徑、不同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差異。
【關鍵詞】股權研究 內部控制 公司治理
一、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及相互關系
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系統與溝通、對控制的監督五部分內容。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效用的環境基礎;風險評估是指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以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中勢必會面臨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各種不利風險因素;控制活動是為保證管理層決定得到有效落實,公司需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信息及時完整收集與流暢溝通是員工確實履行好各自職責的保障;合理監督可以保證內部控制系統有效的運行,經授權人員通過評估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運作情況,以及時發現企業管理缺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系統的五大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和根本條件;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是系統的關鍵核心。監督是內部控制系統科學合理、運行有效、不斷完善的關鍵保障。
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一)公司治理因素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都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嚴密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于防止腐敗和舞弊,實現內部控制效益最大化。
1.董事會、監事會因素。董事會和監事會處于企業管理高層,具有較大的決策和監督權力。二者職權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例如,董事會經常召開會議商討公司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監事會及時上報發現的違規舞弊現象都有助于內部控制有效性。
2.股權結構因素。股權的集中程度、公司產權歸屬、股權制衡度等的不同都會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和運行產生影響。例如,股權集中程度高的公司,股東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關聯程度也較高,股東就有更大欲望和權力去管控公司,會采取更為頻繁地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極力提高公司績效,從而促進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發揮。
3.內部組織因素。良好完善的組織機構有助于內部控制體系得到有效貫徹執行。例如,在公司內部設立審計機構用于監察企業的財務活動,有助于及時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有效改善并推動內部控制的實施。
4.管理層激勵因素。管理層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有效實施的最直接保障。激勵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有利于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信息披露因素。企業對外披露公司內部控制的信息有多方面的好處,一方面,有利于接受多方監督,利用社會各界的力量盡早發現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改進;另一方面,披露的信息對于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都是了解公司運營情況的必要的信息,有助于建立投資者和被投資者之間良好的信任關系。
(二)其他因素
公司的類型多樣,內部組成和經營環境也千差萬別,不同公司具有不同的內部控制措施,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千篇一律。
1.管理層素質因素。管理機構是內部控制最直接的影響因素,而管理員則是最直接的操作者。具有熟練的業務能力、優秀的個人品質、廣闊的眼界的管理者將是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和推動者。
2.政策法規。國家對于特定行業頒布的各種規章制度、法規要求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外部環境。法律法規一方面規范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對經營的合法合規、內部控制披露等方面提出強制要求;另一方面國家對于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規范指引,對特殊行業、重點領域也有優惠扶持政策,企業應該抓住大好良機,結合公司發展戰略制定符合公司長期利益的內部控制制度。
3.中介機構特征。審計機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定期被企業聘請從事企業客觀情況的審查評價,出具真實客觀的審計報告,及時準確反映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良好聲譽的審計機構會為了擴大事務所的行業聲譽,對企業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從而有利于企業有效改進內部控制;同樣,審計意見的好壞也會直接客觀地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內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三、不同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差異
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中,公司的所有錢和最高經營權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在控制股東沒有直接委任總經理的情況下,絕對性的控制股東往往會利用自身的監督職權,對經理層實施強有力的監督,及督促其有效履行自身職責,維護股東利益。但如果公司最大股東的素質和人格較差,有可能會通過不正當交易以公司為擔保凍結公司的資金、或者私自分享公司資產等。
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中,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都較低,話語權薄弱,每個股東都無法掌握絕對控制權,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全面,他們往往怠于行使自身權利,而完全依靠經理層的管理行為,這樣一來,會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負面作用。
相對集中的股權結構是一種折中方式,所以優點和缺點皆有,但是又沒有以上兩種極端,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股權模式。經理層采取民主公平的方式從各持股股東中選出,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可以激勵股東更好地表現。此時,公司的經營和監督間形成了一種有效的制衡機制,有效避免了股東的非理性行為,極大地促進了內部控制的良好運行和有效性的充分發揮。
四、結論
通過研究分析,我們發現股權結構作為內部控制系統設計和運行的基礎,分別從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全體員工四個路徑作用于內部控制,且不同類型的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存在差異。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股權機構都不利于內部控制作用的充分發揮,無法維護中小股東的權益,而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則最有利于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