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 楊雪 陳述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腦卒中患者快速救治過程中實施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腦卒中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實施急診常規流程,觀察組實施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急救治療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快速救治過程中實施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可以優化急救護理流程,縮短急救治療時間,保護患者神經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快速救治;腦卒中;應用效果;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b)-0163-02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好發于40歲以上男性。根據其發病機制分為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約占70%,是腦卒中的主要類型。腦卒中發病后至6 h是該病的黃金治療時間,盡早確診,給予有效的救治措施對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目前各大中型醫院的急救中心急診的患者多,各種因素導致患者不能及時救治。優化轉運過程,對患者給予快速救治是臨床急救醫師研究的重要課題。該院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對腦卒中急救患者實施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取得了滿意成效,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該院急診科收治的98例腦卒中患者進行觀察,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中男患29例,女患20例;年齡44~79歲,平均(62.9±5.6)歲;體重48~82 kg,平均(55.2±6.7)kg;合并疾病:冠心病4例,糖尿病5例,慢阻肺6例,高脂血癥7例,高血壓9例;觀察組中男患30例,女患19例;年齡43~80歲,平均(62.6±5.4)歲;體重46~80 kg,平均(55.5±6.6)kg;合并疾病: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慢阻肺5例,高脂血癥8例,高血壓8例;兩組患者合并疾病、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關于腦卒中診斷標準;②均為首次發病,經顱腦CT、MRI、生化指標檢查確診;③GCS評分為3~8分;④獲得該院醫學倫理會批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畸形;②肝硬化、嚴重器質性病變;③意識障礙、精神疾病;④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急診常規流程,引導患者進入急救窗口掛號,盡快分診,給予相關檢查,評估患者病情,送入專科病房及時治療。
觀察組在實施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①建立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通道入口為急救中心,平臺啟動點為IP綠色警鈴系統,將醫院通信系統、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檢驗科信息系統、影像歸檔融為一體,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實時數據傳輸。②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的運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連接IP綠色警鈴系統,設定腦卒中黃金救治時間,主機發出語音報警,各科室客戶端能夠及時接收主機語音信息。神經科醫生接受信息后及時到急救中心參與急救診治。同時檢驗科、放射科、血庫、手術室人員做好接診準備。院內網IP掃描程序連接自動化辦公系統進行短信群發,將患者就診信息發送至值班領導手機上,值班領導安排全院人力對患者展開急救。網絡中心工作人員注意觀察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內系統間運行暢通,及時更新患者治療進展。急救中心的操作人員直接登錄醫院信息系統獲取患者信息,數據同步傳輸至檢驗科及通信系統,血液標本直接進行檢驗科測試,放射科檢查時無需直接登記即可進行放射檢查。檢查結果經檢驗科信息系統立即傳送至辦公自動化系統、急救中心終端。拍片經通信系統觸發時通短信平臺,急救人員可以直接查看影像片,將結果告知急救醫生,便于制定治療方案。同時手術室、血庫同步了解檢驗結果,做好準備,給予超早期救治。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病死率、NIHSS評分、滿意度、急救治療時間(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治療時間、搶救時間)、GCS評分情況。NIHSS評分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范圍0~40分,總分越高,神經功能越差。GCS評分評估患者昏迷程度,評分范圍3~15分,得分越低,昏迷程度越嚴重。現場咨詢患者對急診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評分范圍0~100分,超過80分即為滿意,記錄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急救治療時間、NIHSS、GCS評分比較
觀察組急救治療時間、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GCS評分明顯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100.00%)明顯優于對照組(87.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死率(4.08%)與對照組(8.1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病急驟、病情轉化迅速,具有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在高脂血癥、肥胖、糖尿病、吸煙酗酒、高血壓血管阻塞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腦部血管突然破裂,血液不能進入大腦,腦部血流動力學異常,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神經損傷、缺氧、壞死。在黃金時間內,越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的治愈率越高。
急救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反應醫院醫療水平,急診綠色通道是節約急診患者診治時間的有效方法。建立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將辦公自動化系統、醫院通信系統、影像歸檔、檢驗科信息系統、信息系統連接為一個整體,實現了全院信息共享,便于及時傳輸患者診治、檢查相關信息,縮短中間環節的時間浪費,強化急救相關科室工作人員的時間觀念,要求對患者進行快速診斷,節約時間。患者進入醫院后急救中心后立即開啟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IP綠色警鈴系統發出語音報警,在第一時間,急診醫生接診,檢驗科室負責采集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盡快開出檢驗報告、得出檢驗結果;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血庫準備好輸血治療,相關科室人員隨時待命,做好接診準備,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最快、最有效的急診治療,爭分奪秒,提高急救工作效率。觀察組患者的急診救治時間短,有效降低NIHSS評分,提高治療成功率,保護神經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說明相對于常規急救流程,開通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提高了急診中心的工作效率,減少掛號、登記等環節所耗費的時間,盡早確診,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保護腦神經功能,降低患者死亡風險,患者的滿意度高,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急救時給予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優化了急救程序,提高了急救中心全體人員的應變、搶救能力。信息共享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時間浪費,實時了解患者病情、檢查結果情況,各科室緊密聯系,共同做好接診準備,為患者節約寶貴的治療時間,實現快速救治的目的,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后。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體現了現代醫學的進步,提高了急診中心工作效率,患者的滿意度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劉松,孫穎.綠色信息網絡通道平臺支撐腦卒中快速救治[J].中國醫學裝備,2013(11):21-23.
[2]? 甕秀云,李艷麗.微信平臺及綠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救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3):44-45.
[3]? 胡榮東.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超早期治療綠色通道價值[J].現代康復,2000,4(5):741.
[4]? 姚菊峰,董怡,高潔,等.急性腦卒中卒中單元中西醫結合綠色通道的構建及臨床探索[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2.
[5]? 王麗梅,蘇娟,范玉營.暢通急診腦卒中綠色通道提高生存質量[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97):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