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摘要】營造高品質的校園環境,達到人文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景觀
【關鍵詞】以人為本;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園林化校園環境
1、建設背景
江西省景德鎮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帶,處于皖、浙、贛三省的交界處,是全國的重要交通樞紐。雄踞長江之南,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并稱過四大名鎮,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與工業城市。景德鎮由于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極大。又別名“瓷都”。為適應景德鎮建設加快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和品位,優化學校布局調整,景德鎮市政府決定在昌南城市拓展區配建新的學校,并引入全國知名教育集團“百樹教育”運營管理。該設計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二等獎。
2、工程概況
建設用地位于景德鎮市昌南拓展區,基地東面是經六路、西面是二號路、南面是緯三路、北面是一號路,圍合成一個梯形的地塊。總體交通條件優越,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環境適宜,是理想的辦學之處。
學校規模為初中15個班(750人),小學30個班(1350人),建設總用地面積60569.3㎡(合90.53畝),總建筑面積39892.6㎡,容積率0.51,建筑密度17.0%,綠地率36.1%。
3、設計目標
整合環境資源,營造高品質的校園環境,達到人文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新校園須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景觀。
(1)創造富有現代氣息和人文情調的校園文化。
(2)緊密依托規劃指導思想,充分利用技術、藝術手段,形成人性化的校園模式。
(3)設計中突出實用、經濟、美觀、安全、綠色、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
(4)通過合理布局,使半對外開放的體育館與封閉的學校,中學部與小學部,即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連。
4、總體規劃設計原則
在新校區的規劃中,遵循以下的原則,嘗試構建個性化、人性化的校園空間。
4.1尋求與城市文脈相通的契合點
要使校園成為城市內一個和諧的元素,要使校園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城市的一個亮點,彰顯出其獨特的個性,最終達到共性與個性,整體與部分的相得益彰。
4.2發揮生態環境特色,結合地址地貌,塑造生態型的園林化校園
從特定的地點地形出發,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適度利用和改造原有的地貌、植被條件,營造出適宜當地自然及人文背景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創建園林化的校內空間,提高校園環境的品質。景德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在建筑形式上實現傳統風格與現代理念的統一。設計以園林化的方式布置,運用中國傳統坡屋頂特色的建筑單體,使錯落有序的建筑間點綴精致小品、蔥郁綠地。
4.3學習空間與生活空間并重的原則
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休閑空間。
4.4實用、經濟、美觀、安全原則
建筑外觀造型和室外景觀在滿足經濟實用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美觀,并與周圍建筑相協調;利用合理的建筑形式和總圖布置,達到節約投資和保證師生人身的安全。
5、總體設計構思
5.1設計理念:
①? 表現中國傳統自然式風景園林思想與生態可持續發展思想;
②? 明晰的軸勾勒校園的框架,成為聯系各個功能區塊建設的紐帶;
③? 利用建筑單體體量、形式,運用起、承、轉、合的建筑組合方式圍合出獨具個性的入口廣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5.2確定明確的功能分區,規劃統一、布局合理、交通順暢、配套齊全,創造環境質量完善的校園空間。
5.3追求景觀的整體和諧之美,力求讓校園景觀對城市景觀有所貢獻。
5.4努力創造一種平實的風格,既符合建筑一般規律,又適應教育的特殊規律,給學生以安靜的學習環境,平靜的生活環境和愉快的教學環境,創造怡人的花園式學校,使學校教師、學生在環境中得到平和的情緒。為學生創造寬松適宜的學習交流場所。
5.5生態建筑:
生態建筑的設計運用現代主義建筑原則,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而同時又要控制和減少人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平衡。
① 利用基地原有資源,適度改造后利用,使得校園內的景觀成為一個主題鮮明的體系。不僅達到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今后的運營費用;
② 面向未來發展的足夠彈性,在滿足任務書各項功能要求的基礎上,本著嚴謹而發展的觀點綜合考慮,為學校的遠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6、總平面布置
校園作為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的場所,是產生和傳播知識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環境氛圍。
6.1總體布局
根據現狀及功能特點,把整個校園分成小學教學區、初中教學區、行政綜合區、運動區、體育館及停車場等五大主要區塊,各區塊之間既相對獨立又方便聯系。
整塊用地南部為相對封閉,獨立的校園,北側為相對開放,可供社會使用的體育館。校園和體育館通過圍墻分隔,使體育館在能提供社會使用的同時,對校園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而學校也能同時便利的使用體育館。體育館的西側布置了停車場,減少了整個區域的停車壓力。
教學區布置在整個區塊的東南側,小學教學區與初中教學區中間通過科技綜合樓分隔,并分別設出入口,科技綜合樓同時也設置了可供小學與初中共用的功能教室,使兩者相互聯系,同時節約了教學資源。
運動區布置在整個區塊的西側,與停車場及體育館一起將教學區域半包圍在其中,盡可能減少西側與北側兩條城市主干道對校園的影響。
在用地相當緊張的背景下,設計從功能分區到總體布局,從平面設計到空間組織,從環境塑造到立面景觀,創造出功能完善、環境自然、空間豐富、形象新穎、個性鮮明、文化內涵深蘊、品位較高的教育建筑。
6.2道路系統規劃
根據建設要求及周邊道路情況,整個校園東側經六路為小學出入口,南側緯二路為初中出入口,使小學教學區和初中教學區相對獨立。北側的體育館在北側與東側分別設置了一個出入口。便于體育館的整體疏散。
在地塊北側出入口處單獨設置了地下車庫出入口,行人通過入口廣場,直接進入各個建筑,使整個校園與外界聯系方便,又便于管理。從而整個校園交通流線清晰、流暢、便捷。
6.3豎向規劃
根據現狀地形條件,合理確定道路與建筑正負零高程。豎向規劃堅持以下原則:合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滿足各地塊建設用地使用要求;合理平衡土石方與防護工程量,節約投資;滿足學校內部與各區塊內部土方總量相對平衡;保護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增強城市景觀效果。
7、校園園林環境設計
7.1設計理念
景德鎮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降水條件也較為豐富,綜合考慮多點后決定建筑風格以中國傳統特色的坡屋頂為建筑元素,結合現代建筑設計手法的建筑形象,體現出當地文脈風格與校園文化特色。
我們將整體校園勾畫出如同中國畫“寫意山水”的唯美景致,“渾然天成”的悠然建筑意境。通過建筑語言展現出學校的核心精神和校園文化品牌。
為了體現校園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們在校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校園綠地景觀進行系統規劃。運用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和現代園林環境藝術設計理論,在環境中體現現代教育氣息和辦學特色,將歷史文脈融于環境之中,建成一個集自然生態、學習、文化、交流、游憩于一體的學校。使學校成為既是傳授知識技能、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場所,又有陶冶情操,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景觀優美的生態環境。
7.2設計指導原則
① 遵循校園總體規劃,以現代園林藝術構成理論指導園林規劃設計,通過園林小品、景石、綠化造景等景觀元素的布局,改善校園整體環境,創造富有生機、蓬勃發展的校園面貌。
② 合理進行景觀分區,各區域均有其特色的景觀內容。
③ 貫徹“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共存”的思想,形成校園科學、合理、先進的景觀體系。
④ 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重點處理好園區的重點綠地,使之形成生態的、可持續的景觀空間。
7.3功能空間定位
整個校園的景觀空間結構以主入口廣場至體育館方向為中軸線。整個空間結構可以概括為:“一軸、三區、多個主題空間”的結構體系。一軸為南北向的主軸線,采用虛實對比,以綠化造景為手段,形成開敞式的視覺空間。三區為主入口景觀廣場區、教學區庭院景觀區、體育活動綠化區。
7.4設計構思
① 主入口廣場區:校園入口區的景觀是一個學校對外展示形象的舞臺。校園呈現給師生的第一景觀,具有禮儀功能和標識性的校園主體空間。景德鎮市百樹學校入口區的景觀設計主要包括一個初中部入口廣場和小學部入口廣場。校園入口處放置了學校銘牌和升旗臺,滿足了禮儀功能。整個廣場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的形式。通過鋪地、花壇、燈柱和旗桿臺將視線引向遠處的教學樓,強調軸線關系。周圍留有的大面積鋪裝滿足了集散的功能。廣場兩側的花壇、樹池等各種景觀節點與周圍的建筑有機組合,使校園整體環境和諧統一。
② 教學區庭院景觀區:建筑間的庭院綠化與中心景觀的空間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視覺環境。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間設計把外部的喧囂和嘈雜隔離在院落之外,為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幽靜的環境。在創造圍合性庭院景觀的同時,強調空間的流動性與滲透性。
③ 體育活動綠化區:在教學樓西面有塊相對較大的運動場地,在道路與器械場地之間以綠地做分隔,避免道路交通對內部的影響,場地邊緣用綠化進行圍合,并且設置休息設施,供學生在運動后使用。
④ 多個主題空間:指鑲嵌在校園內具有特定綠化景觀特色或校園文化內涵的塊狀綠地。主要是在初中部入口兩側的綠地之間開辟圍合感較強的景觀空間。以園路、鋪裝、小品及植物景觀間靈活的穿插、滲透映襯組合關系,形成流暢柔美富于自然韻致的園林式室外空間。以多樣的景觀元素,營造出盡可能多的近人尺度的灰空間,豐富學生的課間生活。設計力求結合不同使用功能,創造隨和安靜的環境,或規則、或自然,在空間景觀上簡潔、明快,又富有變化,能帶給學生們不同啟發的個性化景觀空間。
8、景觀生態及植物規劃
(1)以景德鎮的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進經過試種生長良好的外來樹種。
(2)大量引用色葉樹種,結合學校景觀要求,以樹池、片林、植被等形式來強化綠化景觀的視覺沖擊力。
(3)注重園林植物的季相布局,考慮不同季節開花植物的搭配,豐富學校綠化的季相景觀。
為體現四季分明,季相豐富的氣候特征,樹種規劃強調喬、灌、草的多層次布局,控制常綠與落葉樹的數目比在1:2左右,突出秋色葉樹種所占的比重,實現春花、夏蔭、秋葉、冬枝的年候植物景觀。在整個景觀環境的設計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功能建筑和景觀休閑建筑以外,原則上不再出現人工建筑。出現的建筑園品一般也是小體量的,且分散在綠色的環境之中。園林小品以簡潔現代的形式為主,多選用當地材料,更多注意材料對比以及環境之間的協調,散發出自在、輕松的氛圍,營造現代、富有學院氣息的建筑藝術氛圍。
本項目校園功能合理,充分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個性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滿足全體師生生活工作的需要。在合理控制建設成本的同時,充分考慮學校建筑的特點,最大限度發揮建筑和環境的教書育人功能。尊重自然、尊重歷史、保護生態,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地形地貌,體現景德鎮市百樹學校的獨特個性。建筑立面莊重典雅、簡潔大方,建筑平面布置合理、功能分區明確,注重智能化建設,各專業均達到綠色、環保、節能、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校園建成使用后受到各方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