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君
【摘? 要】語文作文的小初銜接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小初銜接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不斷增強教學質量。個性化教學符合當前的教學改革需要,并且立足于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通過筆者的努力,看到小初銜接中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還有更遠的路要走,要做好教學認知。以下進行詳細的闡述,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師帶去一定的建議和啟示。
【關鍵詞】??小初銜接? 個性化? 作文教學? 策略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需要和小學語文教學進行銜接,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這在小初銜接中占據了更為關鍵的地位。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語言文字學習的基本表現,為了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傳授給學生作文技巧、強化寫作模板的運用、選擇優秀的作文片段等等,這些都需要加以鞏固,讓學生的寫作更為有特點。因此以下對小初銜接中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爭取能夠讓小初作文教學有新的活力注入其中。
一、提升教師的個性作文教學之風
剛剛邁入初中的學生,思想方面還非常稚嫩,思維也不成熟,但是在聽覺、視覺,還有感知方面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對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文章語言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增強。那么教師教學中就要進行個性思維模式和特點的分析,爭取讓自我的風格更為突出,學生模仿教師也展示出個性化的特點。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要有專業素養的支撐,體現出鮮明的教育個性,給學生靈動性的教育。小初銜接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因此這種主導能力和作用可能影響到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能力,在這里還需要教師不斷地確定自己的教學任務和職責,運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教學過程也要變得風趣幽默,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確定寫作的角色。教師還應是學生的思想引領者,學生在教師面前可以釋放自己的個性,并且表現出自己的創新意識,形成個性化的風格。例如,教師在一篇作文教學之后可以向學生去分享自己的文章,分享自己的隨筆,讓學生了解教師文章的寫作形式。例如,在進入到一個班級之后教師是如何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對于學生的印象如何,可以有內心世界的描述,也可以有人物形象的描述,這里同小學語文作文相對比將會有更為深層次的描寫,情感表達也會更加細膩,可以讓學生釋放出自己的個性空間。
二、尊重學生個體調動學生寫作熱情
學生在小升初的過程中還處于年少時期,思想上可能出現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讓人匪夷所思或者琢磨不透,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不能制止學生,而是要給予一定的尊重,這也是學生的個性展示所在。在很多作文中,學生所表達的思想似乎運用傳統的作文評判觀點看是低分作文或者是跑題作文,但那正是學生心理的真實感受,也是真實的記錄,教師需要對此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自己作文的個性化表達。教師對學生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才能夠更加開放,也才能夠受到一定的鼓勵,點燃寫作的熱情,提升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潤色文章,將文章編寫成為一個生動的形象的故事。故事生成之后應該是各式各樣的,不拘一格,想象也是更為生動的。可以有議論文的書寫、散文的書寫,也可以有記敘文的書寫。教師感受學生的思維,也感受學生的天馬行空。這樣的教學更是個性化教學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充分地發揮出學生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學生去放手大膽地改編。尊重學生的創新是教師的教學素養之一,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夠在這樣的創作中得到升華,進而提升作文素養。
三、感性結合理性,讓學生的寫作個性得到釋放
個性的釋放還需要將理性和感性有效結合在一起,理性是學生思考問題時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和邏輯思維,在小升初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理性培養還需要給其獨立的思考空間,獨立的學習時間,讓其對一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學生的個性化寫作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明白生活中常見事物背后所隱藏的問題,從感性出發上升到理性,分析現象,展開討論。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去判斷一個人或事件;立意上是感性的主觀的角度,材料分析也是感性的,并且還需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談生活,感受人世界的溫暖,彰顯自我才華,感悟生命歷程。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初銜接中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做出了分析,小升初之后個性化作文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需要,也是教學的重點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突出,并且展示出個性所在,也讓文章有血有肉,充滿生命力,改變以往學生對作文的認知,也改變學生的興趣低下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更為充分,作文中體現生活,生活中體現作文。
【參考文獻】
【1】李楠.提高農村小學生個性化作文水平之我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9)
【2】劉曉蘭.如何讓小學生寫出個性化作文之我見【J】.未來英才,2016(22)
【3】張相成.如何讓小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