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峰 杜揚婷
摘? 要:高校登山社團奠定了高校登山運動發展基石,培養了黃春貴、曹峻、孫斌等頂尖人才,對我國登山運動事業有巨大貢獻。另外,受限于宣傳、技術、安全等原因,高校登山社團發展良莠不齊。因此,本研究運用文獻檢索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調查分析高校登山社團現狀,探討高校登山社團發展對策,為高校登山社團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登山社團? 發展現狀?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88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17-02
登山運動蘊涵著巨大的健康價值和心理效應,是全民健身首選運動方式,[1]在科學合理的指導下,將登山運動與多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融合,[2]開展社會實踐工作和社會公益活動,形成大學生文化特色的登山運動,為普及登山運動和豐富校園體育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體育運動與教學實踐合理結合的優良模式[3]。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檢索法
利用CNKI數據庫、中國地質大學圖書館、相關專業網站檢索和查閱登山戶外運動、體育社團、高校登山戶外社團理論獲取研究資料。
1.2 問卷調查法
對西南、西北、華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11所高校登山社團進行問卷調查得到基礎數據。
1.3 數據統計法
通過EXCEL進行統計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登山社團基本情況概述
社團發展與成立時間、登山技術經驗、校方支持力度密切相關,學校傳統文化、專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影響會進一步刺激社團發展。多元化發展是當前社團的主流,部分社團也是學校登山隊會專注于登山或登山科考活動。高校登山社團組織結構完善,職責分工明確,日常管理與運行規范,使高校登山社團發展至今。因此,制度規范性是高校社團發展的保證。
2.2 高校登山社團運作現狀
高校登山社團人員流動性強,優化成員結構才能實現高校登山社團持續發展。社團經費來源分為社團自籌、學校劃撥兩種形式,但巨額支出仍是束縛登山社團發展因素。登山社團制定并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安全登山的重要保障,制度化管理與民主管理雙管齊下建立監督機制,實現高校登山社團健康有序發展。
2.3 高校登山社團登山活動組織現狀
對高校登山社團來說攀登時間限制大,山峰選擇少,與商業登山活動重疊造成攀登路線擁擠,協助人員需求增加,混亂的秩序會增加活動風險。目前國內登山應急體系不健全,要實現獨立自主攀登,需建設專業知識技術體系,加強安全技能培訓,實現自我保障。因此,要建立高校登山社團管理組織,合理分配資源,發揮協調作用。
3? 高校登山社團發展問題
高校登山社團存在宣傳、安全、持續發展等方面問題,造成因素是多方問題的集中凸顯,具體表現在:
3.1 宣傳匱乏
高校登山社團作為單獨個體很難形成大范圍的傳播。社團能作為宣傳點的資源已被開發殆盡,主要依靠新媒體進行傳播,不能形成熱點效應。因此,高校登山社團要推陳出新,拉攏傳媒合作,依靠學校資源,爭取社會輿論支持。
3.2 安全無保障
高校登山社團所有的活動都應該建立在安全登山的基礎之上。高校登山社團缺乏實踐場地和機會,特別是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社團,自身實力弱、專業體系未形成、缺乏必要的指導,社團本身建設的雜亂無序使得安全保障機制無法發揮作用,不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對高校登山社團整體發展構成致命威脅。
3.3 社團發展穩定性差
高校登山社團成員年級結構呈金字塔形,社團作為穩定的系統難以隨著成員的流動而移動,加大了社團穩定發展的難度。沒有合理的發展機制,就不能根植于校園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4? 高校登山社團發展對策
4.1 整合宣傳平臺共聯共享
整合宣傳平臺資源,建立共享機制,通過個體傳播媒介實現群體傳播。借助學校對外交流活動對外宣傳,通過戶外賽事接觸戶外活動商業運作模式為社團走出去尋求企業合作,積極參與娛樂節目豐富宣傳內容。
4.2 加強登山戶外運動學科建設加強規范性
高校登山社團發展的根本是自身建設,學校推動登山及戶外運動專業學科建設可幫助社團構建專業知識技術體系,優化人員比例和結構,實現攀登安全性、科學性、合理性,把登山社團打造成推廣登山運動的先鋒陣地。
4.3 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實現持續發展
緊貼學校校園文化是高校登山社團立足之本。依靠登山特色樹立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與高校學校體育相結合成為學校體育的組織者、參與者、宣傳者。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高校登山社團體量龐大,科學管理水平低,發展參差不齊。指導與管理單位的監督工作力度不夠,無法最大限度形成安全監管制度。社團發展缺乏有效支持,后續發展斷層。社團活動特色顯著,但受時間、風險和資金影響,難以實現新的突破。
5.2 建議
建立高校登山社團準入標準,使高校登山社團的發展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推動專業化建設,構建登山專業知識技能體系,依靠課程教育或者專業化培訓構筑登山社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體系,配合指導與管理單位要加強監督,主動地走出校門與公益救援組織展開合作,構建自己的救援保障應急體系。社團管理要實現動態性穩定體系,保證社團發展目標的持續性,實現社團發展戰略的長期性。
參考文獻
[1] 劉柏青,邱遠.登山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0):6006-6009.
[2] 徐宏倩,牛鵬飛,張樹敏,等.論戶外登山運動在高校的開展及對大學生的影響[J].運動,2014(12):102-103.
[3] 李丁.高校開展登山運動的實踐與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2000(28):473.
[4] 王維健.蘇、滬部分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活動現狀調查分析[D].揚州大學,2013.
[5] 王艷.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管理[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1):17.
[6] 任遠金,陳雙也.論普通高校學生體育社團[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1):33.
[7] 劉明明.高校體育社團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J].渝西學院學報,2004,20(3):45-46.
[8] 陶青.北京地區高校山地戶外運動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
[9] 陳紅.北京高校戶外運動社團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