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勝
摘? 要:自發性體育組織在我國至今有著接近50年的歷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團體,在我國基層體育組織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自發性體育組織對于促進基層體育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多樣化的需求,對于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徽省為例,分析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其發展對策,力求完善安徽省群眾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為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后繼發展奠定理論基礎,為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培育、管理等實踐活動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會轉型背景? 安徽省? 自發性體育組織?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c)-0173-02
改革開放以來,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快速而深度的轉變,使我國社會進入快速轉型時期。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據“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和“我國城市社區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研究”調查研究數據表明,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已成為我國大眾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載體[1]。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鑒于此,調查研究社會轉型背景下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的現狀,目的在于從實證的角度對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進行探索,從組織結構、經費來源、影響因素等方面對自發性體育組織進行多角度的考察, 分析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其發展對策,力求完善安徽省群眾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為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后繼發展奠定理論基礎,為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培育、管理等實踐活動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現狀
1.1 組織數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體育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十分迅速。據相關資料統計,安徽省現有登記在冊自發性體育組織130個,此外,沒有登記在冊的經走訪調查統計后約為180個。自發性體育組的人數規模上多則數百人,少則幾個人,但大多數體育組織的人數在50人左右。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的數量比正式結構的組織數量要多跟多。由此可見,群眾體育力量對于整個社會體育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
1.2 人員情況
通過對安徽省部分市區的自發群眾體育組織進行調查后發現:自發性體育組織男性成員和女性成員的比例約為1∶2,女性遠遠多于男性,說明女性體育鍛煉者居多。這充分反映了女性更加注重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女性的組織力相對于男性來說更加具有號召力,體育組織的運動也大多適合女性同志;自發性體育組織中成員的年齡走向趨勢圖是馬鞍形趨勢,35歲以下的年輕人和65歲以上的長者所在比例均為1/4左右,40歲左右的成員所占比例在1/5左右,50歲左右和60歲左右的成員約占比例在1/6左右,各個年齡段均有體育愛好者;自發性體育組織成員以漢族人口居多,少數民族人口極少,沒有明顯的少數民族人口特征;自發性體育組織的成員所受教育大多高中或者中專水平以上,具有一定的收入來源,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且生活上有一定的保障。
1.3 運行情況
自發性體育組織的運行情況與組織的負責人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帶調查研究發現,安徽省自發體育組織的負責人女多男少,女性負責人和男性負責人的比例大約為2∶1,在年齡上趨于老齡化的趨勢,大多負責人的年齡在56~65歲,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時從事穩定的職業,愛好體育運動,這些特征都滿足負責人所具備的條件。
2? 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政府的支持
自發性體育組織因其是自發形成的,缺少必要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支持。國家在大方向上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比如《體育法》《全民健身發展綱要計劃》等,但是地方政府并沒有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保障自發性體育組織的運行。在問卷調查中不難發現,群眾選擇“需要政府及政策性支持”的條款約占2/5的比例。安維勝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并在政策、法律、法規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自發性體育組織的發展[2]。
2.2 組織管理有待完善
通過調查發現,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在內部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的漏洞,比如,內部決策上,1/3的組織集體協商對策,1/5的組織管理層協商對策,這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存在混亂。在財務管理方面,只有1/5的組織采用外部審計的方式,有半數的組織在財務審計上缺乏,存在財務漏洞。組織管理有待完善,財務管理缺乏審計,這些不完善、不規范的工作制度嚴重的影響了組織的發展壯大和日常運行[3]。
2.3 經費來源渠道單一
限制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經費來源渠道單一。通過調研發現,自發性體育組織的經費主要來自于成員的繳納、體育協會的支持等,企業贊助經費和社會贊助經費很少,經費來源渠道十分單一。一個組織的建設和運行需要大量的經費,“需要經費支持”在問卷調查中,也是大多數組織和成員的選擇,他們迫切需要經費方面的贊助和支持。在調查中還發現一個特例,有一個自發性體育組織與婚慶公司合作,提供婚慶表演獲得組織經費,經費十分充足,這是其他體育組織值得借鑒學習的特色[4]。
2.4 缺乏專業的指導
自發性體育組織的負責人缺乏專業的培訓和指導,他們大多是自發形成的,依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對體育的熱愛,但是在專業素質方面往往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專業指導”是自發性體育組織的目前強烈的呼聲,負責人中很少有人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他們不能有效安排體育運動的時間和內容,不能合理控制體育鍛煉的強度。
3? 安徽省自發性體育組織發展的對策
3.1 政府創造環境
地方政府應建立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組織調研人員對所管轄區域內的群眾性體育組織進行調查研究,制定適合發展的法律、法規,給予政策性的支持;完善體育健身場所,提供體育健身器材,推行體育運動項目,為自發性體育運動的發展提供場所和器械支持;鼓勵自發性體育運動登記入冊,加強政府引導,積極引領健康發展。
3.2 加強建設管理
自發性體育組織應完善內部管理,建立適合組織發展的組織架構,在重大問題決策上,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定期對財務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并公開公示;培養專業的體育工作者,對體育活動的展開給予規范性的意見和建議。地方政府對自發性體育運動組織的規范發展給予一定的激勵,對于組織架構明確、管理規范、體育活動有效展開的體育運動組織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激勵,充分發揮優秀自發性體育組織的帶頭引領作用。
3.3 擴展資金來源
自發性體育組織應積極擴展資金來源,打破單一的資金渠道??梢耘c政府公益性活動結合,在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獲取資金支持;可以與企業結合,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提供宣傳和服務,獲取部分資金支持;也可以通過商業匯演等渠道,獲取組織經費。新時代,新形勢下,自發性體育組織應以市場為導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通過自身優勢擴展資金來源,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
自發性體育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群眾團體,對于促進基層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發性體育組織受管理、政策、資金和專業素質的影響,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社會轉型背景下,政府應大力提供政策性支持,自發性體育組織加強內部管理建設,注重專業人員的培養,擴展資金來源,實現自身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堅.我國城市社區自發性體育組織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0.
[2] 宓思濛.開封市城區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的現狀調查分析[D].河南大學,2012.
[3] 陳澤兵.社會轉型期我國民間體育組織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4):27-29.
[4] 汪明旗.我國城市非正式體育群體的發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4):9-11.
[5] 孟凡強,鐘晨.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研究現狀與述評[J]. 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3(4):90-94.
[6] 韓軍.我國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發展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