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隆
摘 要:樂視網作為業內首家IPO上市公司,本應一路領先,卻在近幾年滑落神壇。樂視的衰落在其財務報表中便可窺見端倪,所得稅費用為負、大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少數股東損益巨虧同步增長、無形資產核算等怪相層出不窮。本文以樂視網2013-2016年的財報為基礎,分析財務問題并就此向利益相關者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樂視;遞延所得稅;無形資產;利益輸送
一、無形資產問題
樂視網上市以來不 “辜負”廣大投資者對它的信任,股價一路走高。但好景不長,2017年樂視網資金鏈斷裂,難以維持正常運轉,創始人賈躍亭所持高達99%以上的樂視網股權被凍結,其總部匯聚了各大前來討債的供應商。樂視帝國的衰落讓我們對創造其財務神話的報表有著極大的好奇心。
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一般有兩種:直線法及加速攤銷法。像樂視、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影視版權占總資產很大比例,所以在對無形資產攤銷上會自主選擇。在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中使用資產組為基礎估計資產回收金額時,由于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離不開估計和預測,使資產組概念的引入增加了會計實操難度,且資產組減值確認基礎難確定,折現率難選擇。
由表1,將兩家公司三年的攤銷金額相比,可以發現優酷每年的攤銷額是樂視的兩倍。原因在于兩家公司不同的攤銷方法,樂視網采用直線法,以一部有五年版權的電視劇舉例來說,樂視每年攤銷20%,而優酷則在第一年就攤銷50%。眾所周知,除少部分經典劇目外,一部熱門影視劇的流量并不是在版權存續期內均勻分布的,而是在開播期達到最高值,隨著播放完畢逐漸衰減。像樂視這樣利用準則中非強制要求的漏洞而選擇年限平均法進行攤銷顯然不符合經營現狀。
二、所得稅問題
結合樂視2015年報表,利潤總額7416萬,而凈利潤為2.17億,約為利潤總額的三倍。通常情況下,所得稅費用應為正數,凈利潤比利潤總額小。而樂視網合并層次的凈利潤遠比利潤總額大,這是因為所得稅費用為-1.43億。所得稅費用之所以為負,是因為15年計提了大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而其來源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15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期末余額為21億,其中可抵扣虧損為17億,占比約80.78%。
經過對虧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財務報表上的資產增加;所得稅費用為負,導致凈利潤比利潤總額多1.4億,讓樂視的財務狀況看起來更好。究其根本原因是樂視的子公司虧損過多,從而可抵扣虧損占據了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絕大部分。樂視之所以確認如此多的可抵扣虧損,是因為高管又職業判斷認為該公司在未來5年內會產生如此多的盈利。因此不難懷疑,會計人員在處理所得稅時做出了不符合正常職業判斷的決策。
三、并購中的利益輸送問題
2016年,僅一年的時間內,樂視網產生了大量數額巨大的關聯交易金額關聯應收款,50億的巨大數額在社會廣大投資者中引發輿論。下面總結了樂視網在16年涉及關聯交易的情況:一方面是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2016年,樂視網向關聯方提供商品或勞務方面的收入增加了4倍,值得注意的是,共有30家關聯方涉及采購商品,交易額也從27億增加到75億。另一方面是相較于2015年關聯方應收賬款的暴增,以及預付賬款、貸款、其他應收款的突然上漲。
投資者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大股東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的利益輸送。這里以樂視網在2016年高價收購樂視影業為例對并購中的利益輸送做出闡述。利益輸送是指上市公司與莊家或與其他上市公司配合,利用內幕消息等手段達到上市公司股價波動或經營業績變化的目的,從而使得莊家或其他公司盈利。樂視網對樂視影業的并購估值遠超市值,且根據其報表中的營業收入及歸母凈利潤來看,并購前兩年樂視影業凈虧損近10億,那么樂視網為何會將一個虧損十億的公司作價百億來進行收購呢?如果從利益輸送的角度看,就不難理解了,樂視影業以無形資產為主,在資產和利潤方面的可操作性很強,高價將資產轉給樂視網,不僅可以掩飾虧損,更能侵占中小股東權利。
四、“樂視生態”的啟示
樂視網作為曾經輝煌的代表,自無形資產、所得稅、企業并購方面的財報漏洞被逐一識破后,還在不斷掙扎,它帶給我們的是對未來企業發展的反思。在管理層面,雖然“樂視生態”致力于多元化發展,保持企業供給同時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但期望與現實相反,樂視的支柱企業每年的巨額虧損也昭示著看似完美的“樂視生態”中存在的巨大問題。樂視管理層只想賺快錢,用演講給投資者畫大餅,融資來的錢不僅沒用到正途上,反而被大股東侵吞。誠信是立足之本,如果連誠信都無法維持,何來長遠發展?所以,樂視事件不僅在財務層面值得注意,在道德層面也應保持警醒。
參考文獻
[1]余妮娜,郭麗.版權后續計量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7,(9):83-85.
[2]張思譞.在線視頻網站無形資產披露問題研究[J].學習月刊,2014,(16):98-99.
[3]嚴夢珺.樂視網財務指標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7,(7):83-85.
[4]馬嫣然.樂視網關聯交易分析[J].經貿實踐,2017,(15):153.
[5]王宇璐.從利益輸送的角度看企業并購行為——以樂視并購為例[J].商業會計,2016,(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