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年,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和推行各項措施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改善民生。在此基礎上支農項目也應運而生,這也是畜牧行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隨著支農項目的不斷推廣和實施的有效進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實施單位前期工作準備不足、工程進入時隨意改變資金用途、參數等現象。要加快推進支農項目資金預算編制、執行等環節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強化支農項目政策制度銜接配合,完善支農項目資金管理基礎等,以保證資金管理的權責關系。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社會責任;前期準備;意識
支農項目資金預算編制、資金使用過程中出現下列問題應采取措施進行有效控制和規范。
一、虛報項目騙取財政資金
項目申請單位獲取財政專項資金要符合相關的規定且要履行法定程序,在這個過程中,各單位必須要以真實的財政財務收支狀況和其他相關情況作為申領財政資金的依據。騙取財政資金行為的本質特征就是采用虛構事實或歪曲事實的手段,非法謀取不應當得到的財政資金。
二、截留、挪用財政資金
項目單位要嚴格按照財政預算或其他財政制度規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財政資金,未經法定程序報請財政部門批準,不得改變資金用途,以切實保證預算的嚴肅性、權威性,以及保證相關事業正常發展。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各預算支出科目之間會發生有的資金結余,有的資金不足的情況,為了保證完成各項事業計劃,在必要時可以在各科目之間進行必要的調劑,但這種調劑要按規定的程序向有關部門報告,得到批準方可實施,未報告或報告未批準的,不得實施。
(1)截留應撥財政資金,挪作他用。在財政支出管理過程中,截留財政資金只是一種具體的手法,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某種手法,達到挪用財政資金的目的,所以,截留的本質還是挪用。從現行財政體制來看,國家機關對于其下屬單位或具體用款項目單位,具有財政資金再分配職能。國家機關履行這項職能,必須嚴格根據預算安排和撥款計劃下撥資金,保證項目資金正常運行,不能以虛列支出等手段,將應下撥下級單位或具體用款項目單位的財政資金截留在本級,挪作他用。
(2)將財政專項經費挪用他用,
(3)挪用財政專項經費,彌補人員經費或用于其他活動。項目單位未按專項經費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而是將資金另行分配使用,將部分資金或全部資金用于彌補本單位事業費或其他經費不足,主要包括:購車修車、支付房租、住宅供暖、物業費;支付所屬單位人員工資、醫藥費、補貼,購置資產。
(4)挪用財政資金,將財政資金用于對外借款。項目單位與其他單位簽訂貸款合同,將財政資金借出,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
(5)擅自調整預算。項目(項目主管)單位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調整財政資金的用途和數額,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批,未經報批,以項目調整為名,擅自改變財政資金用途或使用方向的,也是挪用財政資金的行為。
(6)虛列支出、重復列支或者提前列支。
三、在往來中列支費用,以調節當年利潤
項目實施的預算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當根據在每一預算年度終了時清理核實全年預算收入、支出和往來款項,做好對賬工作。
項目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往來款項年終前要清理完畢。按照有關規定將應當轉作各項收入或支出的往來款項轉入各有關賬戶,編入本年決算。
項目實施的企業的往來款項,年終前也要清理完畢,將應當轉作各項收入或支出的往來款項轉入各有關賬戶,編制財務報表,以防人為調節當年利潤。
四、在支農項目資金執行過程中還存在項目實施單位專項資金未設立專賬管理;原始憑證附件不齊全、不規范;違反現金管理條例,支付大額貨幣資金;除此之外項目實施單位還存在項目進展緩慢、財務處理不規范、白條抵賬等問題也不容小覷。
支農項目無小事,尤其是在項目資金的使用關系到國計民生之大事,在執行過程中要緊緊國圍繞預算為執行,不可天馬行空,沒有上級審批是不允許隨意更改其初衷的,規范和約束項目單位的行為才是為本之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
[2]《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3]《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4]《企業會計制度》.
作者簡介:李紅新(1966—),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會計師,大專學歷,單位: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研究方向: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