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佳
摘 要:環境金融“綠色”特征明顯,所以又被稱為綠色金融。環境金融是新興和快速增長的跨學科研究領域,匯集了金融和自然科學的研究。該領域是金融業根據環境產業需求而進行的金融創新,是對傳統金融的延伸和升華。環境金融發展對于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環境金融;金融創新;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然而,經濟發展還有著尖銳的資源環境問題。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中政府提出建設“兩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2017年習主席在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大力推動發展綠色金融。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必然要求我國金融產業從環保節能角度調整經營理念、業務結構和產品創新,通過對社會資源引導,在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的協調中實現金融業自身的創新發展,因此環境金融的研究分析符合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二、環境金融發展歷程
(1)環境金融界定及發展機制
環境金融最早在國際上出現是1997年,是一種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品,其目的是以提高環境質量和轉移環境風險。環境金融領域中比較著名的國際專業期刊是英國富爾頓出版社的《環境金融》雜志,同時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國開發署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陸續出版的研究報告涉及的多是區域性環保金融應對機制,討論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來支持當地的環境基礎建設。
我國在環境金融領域較早關注信貸問題。1995年發布了《關于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有關問題的通知》。2008年環境保護部會同銀保證監會等推出綠色保險、證券、金融等新政。2012 年銀監會制定《綠色信貸指引》,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出臺,明確要求推廣綠色信貸,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同年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詳細闡述了建設綠色金融體系。
(2)金融機構開展環境金融
2008年次貸危機中可持續金融業務業務為傳統銀行業提供了一個可以正面影響社會、經濟金融發展的渠道,使得這些銀行風險分散,所以能夠受到較少危機沖擊,并能快速地從危機中恢復。
1974年前西德設立第一家環境銀行,1991年波蘭也設立了環保銀行。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與世界著名金融企業共同發起了“赤道原則”,這是商業銀行在項目融資方面全面的考慮環境因素的國際金融行業基準。2006年重新修訂的赤道原則,對原有內容進行擴充和提升,擴大了適用范圍。國外進行赤道準則的銀行很多,但在國內發展較為緩慢。2008年興業銀行采納赤道原則,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隨后,2017年江蘇銀行也宣布成為全國第二家赤道銀行。
銀行作為中國最賺錢行業之一,一舉一動備受社會關注。近年來,銀行業可持續發展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低碳先鋒銀行,興業銀行的“綠色信貸”先行者與倡導者形象不可磨滅,掀起的綠色金融創新之風更是席卷全國。興業銀行致力于將社會責任理念逐步融入到銀行經營各個環節中去,打造涵蓋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基金等集團綠色系列產品與服務,實現從“綠色銀行”向“綠色金融集團”的升級。江蘇銀行作為后起之秀,積極支持地方環保事業的發展,履行社會責任。
三、環境金融發展的積極意義
(1)符合經濟發展趨勢
當前,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實現低碳轉型已上升為全球性問題。此外,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置、供水供暖等項目也歸屬于環境金融,需要發展環境金融得到進一步的解決,是經濟發展必然要考慮的問題。
(2)有助于金融機構減輕環境風險
在環境形勢惡化的情況下,某些建設項目和企業環境違法現象較為突出,會進一步轉化為銀行的信貸風險。信貸風險加劇情況下,“環境金融”的推出有助于環境風險及時管理,從而帶動整個經濟循環體系的良好、健康發展。
(3)有助于提升社會效用
環境金融是金融業和環境產業的橋梁,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而且使得社會環境得到了很好改善。環境金融發展使得居民享有經濟發展的同時又獲得了舒適的居住環境。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可以走出環境困境,獲得更高利益。政府履行職責,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四、結語
環境金融是經濟發展轉型的必需,促進經濟環境共同發展,對于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然而,我國環境金融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著認識、能力和基礎等多重制約。環境金融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各主體一起付諸努力,達到經濟與社會效應的雙贏。
參考文獻
[1]Salazar,J. Environmental Finance: Linking Two World[M]Bratislava,Slovaki,1998.
[2]Labatt,S. & R. White.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 [J]Transplantation,2003,66(8):405-409.
[3]姚敏,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3(26):26-27.
[4]劉博,國外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鑒[J]現代管理科學,2016(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