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互聯網技術與現代金融之間的創新結合使得互聯網金融服務應運而生。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樂觀,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風險。分析了我國P2P金融發展現狀,提出了當前P2P金融發展存在的風險及其防范措施。
關鍵詞:P2P金融;運營;風險控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51-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F832.4 文獻標志碼:A
互聯網金融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P2P金融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民間金融發展,實現了在線高效交易。2007年,我國第一家P2P金融發展平臺“拍拍貸”在上海成立。這種高效運營、準入門檻較低的行業,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投融資渠道。2017年底,我國P2P金融平臺總量累計超過5 000家,發展前景良好[1-3]。
隨著P2P金融蓬勃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虛假信息、詐騙、非法集資以及平臺跑路等情況紛紛涌現,甚至導致社會問題與糾紛。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必須切實分析問題根源,采取相應解決措施。
1 我國P2P金融現狀
P2P金融屬于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借貸業務的在線認證、記賬以及清算交割等多種業務流程管理的模式。通常而言,P2P金融一般借貸額度不高,屬于無抵押的信用貸款。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以及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呈現爆炸式發展的局面[4]。從當前發展現狀來看,互聯網金融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如圖1所示,2016年5—6月,我國P2P金融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成交指數上漲1.85%,人氣指數漲幅超過10%,利率指數上漲1.5%,新增平臺293家,累計平臺超過1 300家,占全部借款平臺的33%。當前我國P2P金融呈現出成交量大、認可度高、規模大以及發展迅速等趨勢。
2016年,P2P問題平臺主要集中于山東、廣東、北京、上海以及福建等地,具體表現為停業、跑路以及提現困難等。
分析發現,問題平臺產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平臺運營資金為融資,且大多數平臺均將資金用于項目投資。當平臺發生資金鏈斷裂且投資無法短期收回的情況下,誘發資金問題的惡性循環,導致平臺破產倒閉。第二,平臺風險控制機制較低、壞賬率較高、劣質業務占比比較大,為平臺資金問題埋下隱患。第三,部分平臺屬于詐騙平臺,通過開展虛假業務操作,詐騙投資人資金。在投資人發現真相之后,攜款跑路[5-7]。
2 P2P金融面臨的風險
2.1 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改變,威脅到人們生產與生活的潛在風險。在P2P金融運營模式中,所有業務操作均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線完成,一旦出現內部程序控制失靈或系統被人惡意操作利用,便極有可能導致虛假借款、非法集資等惡性情況出現。
2.2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交易雙方未按照相關約定正常履行自身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潛在風險。這是當前P2P金融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因素。由于P2P金融均是互聯網在線服務,且無擔保、無抵押運營,對信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鑒于互聯網的虛擬性,以及當前我國尚未建設完善的信用監管評價體系,P2P金融平臺難以進行貸后有效監管,使得借貸雙方自身信用狀況難以得到充分保證,增大了違約和詐騙的風險[8]。
2.3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在企業日常管理中,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失誤所造成的企業盈利能力、預期收益和未來收益下降或成本增加的潛在風險。P2P金融平臺剛剛起步,平臺運營目標不明確,企業運營成本過高,容易出現經營困難的局面。P2P金融行業競爭激烈,很多平臺處于低盈利、高成本狀態,難以長期維持平臺的正常運營。
3 P2P金融平臺風險防范措施
3.1 借款人層面
影響P2P金融平臺安全系數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市場的復雜變化下,還會出現非常規的突發情況。一方面,借款人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充分了解平臺運營模式等相關信息,建立良好且科學的投資理念。另一方面,借款人要充分考量自身實際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身的平臺。
3.2 P2P金融行業層面
3.2.1 完善征用管理體系
首先,要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業內部信息共享的征信管理評價標準;其次,要積極促進與其他相關行業的深入合作,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再次,要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制定信用懲罰機制;最后,要不斷加強企業內部信用建設,有效保障客戶的隱私信息安全[9]。
3.2.2 加強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
P2P金融平臺對于借貸雙方在平臺公共頻道所披露的相關信息,應該做好相關審核工作。在存在風險時,要及時進行相關風險披露提示。此外,P2P金融平臺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收入和資金風險情況,作出理性的投資選擇[10]。
3.2.3 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服務體系
通過對當前P2P金融平臺中的問題平臺的調研發現,大多數存在非法集資情況的平臺通過在銀行或其他機構開設資金歸集賬戶,削弱了對資金使用行為的有效監管。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應當建設專屬的P2P平臺資金第三方托管服務體系,對資金進行客觀、合法、有效地監管。這能極大地規范平臺資金使用,防止非法集資等問題出現[11]。
3.3 政府層面
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對P2P金融平臺的監管力度。P2P金融服務屬于小微金融服務范圍,擁有極強區域性。一旦相關風險擴大化,會造成嚴重的區域性影響。為此,應將管理權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管工作,規范當地P2P金融行業發展。此外,還要建立中央到地方的監管信息溝通機制,提升相關監管的地位。
另一方面,應根據實際需求,制定相關P2P金融平臺的市場準入機制。從資格、經營能力以及資金規模等方面進行審核,在法律層面對P2P金融平臺的市場準入進行審查與限制管理。賦予行業規范相關的法律監管權力,將行業發展嚴格控制在風險可控和符合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需求的范圍之內。同時,鼓勵P2P金融平臺不斷創新發展,對平臺業務以及發展情況進行定期嚴格檢查。明確平臺發展性質,嚴查平臺非法集資與詐騙等行為。加強對P2P金融平臺的備案管理,從準入到破產退出等全流程進行嚴格的管理備案以及后續檢查。
4 結束語
當前,我國P2P金融面臨著較大的發展風險與諸多挑戰。但總體而言,P2P金融的崛起與發展壯大符合互聯網金融發展壯大的不可逆趨勢。P2P金融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事物在發展初期總要經歷波折。當前P2P金融平臺仍然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社會和行業相關基礎配套體系極為缺乏。面臨當前發展中遇到的風險和挑戰,規范P2P金融行業以促進行業長足、穩定發展是當務之急。
投資者要不斷加強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學會加強風險防范,理性選擇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P2P金融產品。P2P金融行業要不斷加強行業征信體系的建設,加強平臺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管理,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服務體系。相關部門應將管理權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做好監管工作,規范當地行業發展。從法律層面加強對市場準入相關的資格、經營能力以及資金規模的審查與限制管理,賦予行業規范相關的法律監管權力。
參考文獻:
[1]張重慶,劉宇杰,梁瑞田,等.基于P2P平臺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經濟,2018(20):117-118.
[2]王雅琴.基于P2P網貸平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J].北方經貿,2018(10):98-99.
[3]馬正琳.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監管[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7.
[4]王淞.金融資產交易所與P2P合作風險亟須關注[J].大慶社會科學,2017(6):116-117.
[5]陳俊超.論我國P2P網絡借貸風險的法律監管[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7.
[6]王懷勇.P2P信貸“去擔保化”及其法律思考[J].人大法律評論,2016(3):3-17.
[7]周柯,杜興盛,陸松新.基于普惠金融視角的P2P網貸創新模式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0(4):84-88.
[8]余潔,丁帥驪,鄒帥,等.互聯網金融下網絡融資平臺的發展研究——以浙江P2P網貸為例[J].時代金融,2016(36):45-46+48.
[9]方興.行業協會能夠促進P2P網貸健康發展嗎[J].當代財經,2018(7):57-68.
[10]魯賢才.我國互聯網P2P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23-25.
[11]張小賢.補充與監管:P2P于傳統金融的存在意義[J].2018(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