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芳
摘 要:近年來,呂梁市興縣結合自身區域條件,在脫貧攻堅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針對目前興縣脫貧攻堅形勢,要進一步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統籌兼顧,抓好環境衛生整治、資金使用、技能培訓、易地搬遷、拆除復墾等各項重點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積極推進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興縣;脫貧攻堅;精準扶貧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167-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 文獻標志碼:A
興縣是山西省版圖最大的縣,面積3 168 km2,轄7個鎮10個鄉,376個行政村,人口約30萬。興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特困地區,2001年被確定為山西省35個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之首,是呂梁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縣。
1 明確目標任務,落實惠農政策
要認清興縣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轉變作風,克服厭戰情緒和畏難思想,堅定意志、聚焦精準、注重務實。真抓實干,齊心協力,以背水一戰、破釜成舟的勇氣和決心,做到政治站位再提高、工作重點再聚焦、政策落實再見效,全面完成年度驗收工作。
2 加強宣傳教育,開展技能培訓,培育新型農民
各幫扶責任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要履職盡責,切實解決貧困戶遺留問題。用心、用力、用情宣傳教育,引導貧困戶改變思想、改變生活習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開展個性化服務平臺,雙向選擇,突破以往授課方式,為農民提供個性化教育。農業科技入戶,實現技術人員與農民零距離接觸,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和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問題[1]。
3 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
農業產業化是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有效途徑。學習兄弟縣市脫貧攻堅先進經驗,學習先進城市在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創新創業與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經驗。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形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學習和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業態、新模式。面對難題,敢擔當、善作為、推進快。制定措施落地操作性強,以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發現和解決問題,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學習平順縣經驗,發展具有特色的大規模種養殖產業,打造地標產品,形成獨樹一幟的精品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全面提升城鄉經濟發展。
4 深入實施易地搬遷和拆除復墾
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興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來統籌推進,有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拆除復墾工作。切實結合實際,學習典型,充分使用土地資源,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
要學習山西省先進縣區經驗。比如:吉縣特困群體告別危舊土窯洞;浮山縣科學管理脫貧攻堅信息,實現貧困戶政策應知盡知,全程留痕、陽光運行;保德縣打破常規,建立易地搬遷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半年建成千余套安置房;岢嵐縣堅持扶貧搬遷例會制度;繁峙縣出臺舊房拆除獎補意見;陵川縣統籌各類資金保障搬遷等。
5 提高信貸融資擔保水平,加強招商力度
資金支持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因素,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針對縣域民營企業融資難、創業難的“瓶頸”,通過產業招商措施,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等主體,助推產業升級。
一要調整信貸資金投放機構。加大農業金融扶持力度,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二要增加支持農村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中長期貸款。加快落實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實行多種抵押擔保形式的相關規定,切實解決企業貸款難和農民大額度貸款擔保難題。三要推動市縣融資擔保機構建設。財政部門要制定對行政區域內融資擔保機構保費補貼政策,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考評辦法,放寬盈利性考核指標。通過一系列舉措,促進縣域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蔣和平,辛領.建設中國現代農業的思路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劉依杭.新時代構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若干思考[J].中州學刊,2018(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