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文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對火車票的信息進行可視化再設計。方法:首先,使用非參與式觀察法研究用戶的使用場景,發現火車票現存使用問題,進而,對現有火車票票面信息進行梳理與分類,結合用戶使用流程,得到火車票票面信息的重要度區分。結果:對火車票的信息重新進行可視化設計,提高用戶使用效率與體驗。
關鍵詞:信息可視化;火車票;用戶體驗
中國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2-0147-02
隨著我國鐵道交通的飛速發展,在201 7年鐵路旅客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84億。紙質火車票是乘坐火車的唯一憑證也是專業發票報銷憑證,對旅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火車票作為國家統一設計并使用的產品,使用群體基數龐大且分布廣泛。由于其統一使用的特點,很少被人作為討論的對象,但并不等同于其能很好的滿足用戶需求,因此對與紙質火車票進行設計研究有重要意義。
1 火車票使用場景研究
1.1 火車票使用流程
本文研究用戶使用火車票流程的方法為非參與式觀察法,該方法是在真實情況下觀察和記錄用戶的行為和情景,但并不對他們的活動產生干擾。此方法能夠免除主觀印象的影響.更有效地發現客觀事實。
筆者選擇了一名被調查者,通過使用相機跟蹤拍攝其從購買車票,直到到達目的地出站的全部流程。通過反復觀察視頻,梳理了真實場景下的用戶乘車流程(如圖1)。以使用車票為核心,旅客乘車的流程可以分為8個階段:購(取)票——進站——候車——檢票——找站臺——找車廂——找座位——出站。
1.2 火車票票面信息分析
火車票目前共有三個版本,分別為軟質車票,磁性車票和火車票[2],其版本之間區別很小。因此,本文使用藍底磁性車票作為研究對象(圖2)。火車票票面信息非常復雜繁多,共有18種信息分別為:火車站代碼、始發站、發車日期、發車時間、票價、售票渠道、提示語(限乘)、身份證號、乘客姓名、宣傳標語、祝福語、車票代碼、售票站點、檢票口、車次、終到站、拼音站名、車廂號、座位號、座位等級、二維碼。從現有車票的可視化可以發現,票面上的文字、圖形和數字等并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對其進行設計。
1.3 火車票使用現存的問題
通過對被調查者所跟蹤拍攝的使用流程視頻反復觀察,以及對票面信息元素進行分析,發現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有如下問題:
1)信息層級混亂。旅客在乘車過程中會多次查看車票信息,票面中信息的排版沒有突出重點,且留白不足。視頻中發現旅客閱讀票面信息時,視線停留時間很長,并且瀏覽時視線會多次反復(如圖3),這對于旅客造成了工作負荷,增加了時間成本。
2)信息不易于閱讀理解。票面信息多種多樣,但在呈現方式上字體大小和字體設計不和諧,顏色和尺寸上為大小均勻的黑色字體,幾乎沒有區分,版面非常混亂。車站的環境嘻雜混亂,使用中會使旅客的理解效率降低,無法快速準確地獲取有效信息。
3)攜帶不便。車票為紙質且呈卡片狀,旅客在乘車過程中需要作為乘車憑證以及查看信息等用途多次被使用,反復拿取會增大車票丟失的隱患,若如圖4所示,為保證安全將車票放入包內,則用戶在拿出車票使用的過程也會更加繁瑣。
2 火車票信息重要度區分
旅客在乘車的不同流程中會著重使用到不同的信息,因此根據場景分析將票面信息重要程度進行區分,見表1。從表中可看出,不同的乘車階段場景所需信息不同,但幾乎在所有的場景下火車站代碼、售票渠道、提示語(限乘)、宣傳標語、祝福語、車票代碼、售票站點和二維碼對于旅客都是不重要信息。
在不同乘車過程中,旅客對的信息需求緊急程度也是不同的,則車票的信息也應該按場景進行重要度區分[3]。針對每個乘車階段時間的緊張性,將用戶在不同過程中的視線瀏覽追蹤表現出來,且分為最緊急、緊急和不緊急三種表示方法(如圖5)。根據乘車過程的視線瀏覽,可以發現車廂和座位被查看最多次且情況最緊急,始發站和終到站被看的次數雖少但也很重要。若旅客在緊急的場景下無法找到有效信息,則用戶在場景中獲得的不好的情緒會極大的影響正面情緒[5]。
3 火車票信息可視化策略
通過合理地組織界面中的各種元素來影響觀眾對信息的理解是視覺層次結構的目的。良好的視覺水平可以指導觀眾的觀察軌跡并突出觀眾想要的信息[4]。故根據前文研究得到的車票信息重要度分類和用戶信息瀏覽追蹤圖為基礎,對火車票的信息可視化重新設計提出以下設計策略。
1)信息分區展示。如前所述,火車票上信息有18種,過高息密度會造成用戶的認知困難,清晰的段落劃分可以有效幫助用戶有效區分不同類型的信息。因此,將信息按照重要度進行分類,將同一類的信息元素更加緊湊的排布,不同類型的信息相隔一定距離,可以有效地形成段落,使信息呈現更有節奏感,更便于用戶視線搜索。人的關注點是在票面中心,因此重要且緊急的信息應該放在中心區域,起到突出作用,而次要信息與不重要信息分別放置于票面上方與底部,達到弱化不重要信息減少視覺干擾的目的。
2)文字樣式優化。研究表明,文字的字體與字號對于人的認知理解十分重要。因此在文字的設計上對于同種類型的信息盡量采用同種的字體展示,體現出信息之間的相近性。文字樣式的區別在視覺上不是最為顯著,可以單獨使用作為同類別的信息之間的區分也可作為不同類別信息的區分設計。對于重要的信息應采用相對字號大、加粗、顏色明亮等形式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對于不重要信息則應使用字號小、顏色明度低的方式設計,以達到降低信息復雜度的目的。中國人的閱讀順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因此,可以將重要信息與不重要信息按閱讀特性排布,且根據將邏輯上更靠近的信息排布在一起,也更便于用戶理解。
3)背景色塊區分。研究表明,顏色在有視覺優先凸顯性的表現效果。增加不同顏色的色塊作為背景能夠在視覺上形成不同區域,使不同類型的信息產生明顯區別,讓用戶更快速的定位信息。背景色彩的凸顯性強度是指與其他背景色及字體顏色形成對比的強烈程度,采用不同顏色或同一顏色的不同明度的背景色塊,在視覺上可以產生色彩的之間的對比度作為區分信息重要度的表征。
4 火車票設計優化實踐
綜合以上設計策略,改良設計如下(圖6)。根據第二部分火車票信息重要度區分的結果,將票面上的18種信息分為三組:重要信息(始發站、終到站、發車時間、到站時間、檢票口、車次、車廂號、座位號)、次重要信息(發車日期)和不重要信息(旅客姓名、身份證號、售票渠道、提示語(限乘)、宣傳標語、祝福語、二維碼、售票站點信息)。
首先,信息分區展示。將同一類別內的信息在縱向空間中更緊密的排布在一起,橫向空間按照人的閱讀邏輯順序排布,如檢票口、車次、車廂座位號。不同類別信息之間的間距拉大,形成3個不同的段落。將最重要的信息排布在票面中間部分,并占有大部分票面面積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到。次重要信息發車日期放在票面上方,祝福語等不重要信息放在票面底部。
其次,優化文字樣式。采用統一使用無襯線的字體,視覺效果更為清晰。分別使用3中不同大小的字號呈現信息。在重要信息中按照重要性和緊急度采用最大的和次大的2種字號并使用黑色加粗突出展示,解釋性文字采用更小字號的灰色展示,減少視覺干擾。次重要文字采用了第二大字號、黑色不加粗展示。不重要信息采用最小的字號且不加粗展示,不占用視覺空間。
最后,背景色塊區分。對于重要信息和次重要信息分別使用橙色的色塊作為背景色,以達到一個視覺凸顯的作用。使用兩種不同的透明度,區分其重要程度。重要信息的背景色透明度更高,相應的可以捕獲越多的注意力,而不重要信息沒有背景顏色,達到了弱化的效果。
通過以上的設計方案,達到了有效地火車票優化設計效果,火車票信息呈現更清晰,重要性層次更分明、重點突出且易于辨認,符合人的認知特性,實現了可用性和易用性的目的。
5 結語
本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發現現存火車票在可視化設計上的問題,結合用戶實際使用場景的對火車票的信息進行重要度分類,在滿足能用性的前提下,達到了易用性和情感化的設計效果,改進后的設計可以有效地節省旅客的時間成本,獲得更好地出行體驗。
參考文獻
[1]劉英偉.基于用戶體驗的火車票樣式設計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8(9).
[2]洪碧云,張楊.基于感性工學的火車票設計的喜好度研究[J].包裝工程,2017 (06):248-251.
[3]CHEN Xing-hai,HE Ren-ke,YANG Huan.Blend in UCI Situational Awareness Service BusinessModel Design Method[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12):74-77
[4] LEI Jing,LIU Wei,HUANG Dao-Ii.Web Information Arrangement,Color and Depth LevelEffects on Vsual Search Effiaency[C].Proceedings of the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Graphics,2010
[5]JOKINENJPPEmotional User Experience: Traits,Events, and States[J].lnternational Journal dHuman-Computer Studies,2015,76: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