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的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探索古詩詞教學策略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職語文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為目的,注重教學的實用性,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中職的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精選的古詩詞代表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是語言的升華,是歷史的結晶,對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職業學校的學生入學成績普遍較低,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興趣。職業教育對文化課程的忽視,使中職語文教學固守在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上,教學內容就是課本,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 ,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這樣的教法、學法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理解得不透徹,不能全面掌握古詩詞蘊含的寓意。很多的學生覺得古詩詞的學習枯燥無味,甚至有些同學對于古詩詞的學習產生了一種厭倦感,這對于古詩詞的良好繼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想要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那么教師必須要不斷探索語文課堂上古詩詞的良好的教法, 對于提升職業學校語文古詩詞教育教學的成果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就在古詩詞的教學實踐中淺談四點教學策略。
一、挖掘寫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文學藝術作品中的精髓,它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是發自詩人內心的聲音。但因為所處的時代有所不同,現在的學生根本體會不到作者在當時創作時所處的境遇,所以體會不到詩中的意境,也就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和鑒賞的興趣。因此,學生要想很好地領會一首詩詞,就需對詩人及其創作背景有較深入的了解。通過背景的介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時,學生必須基于對此詩創作背景的了解,學起來才能容易進入詩境,體悟詩情。相傳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后寫成的。他作此詞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作者能詩能畫,只可惜政治上無所成就。詩人郭麟也為之嘆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通過此課進行課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自己查找中國歷史上“不務正業”的皇帝,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資料查找了“畫家皇帝”宋徽宗趙佶、“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蕭衍、“詞人皇帝”李煜,等等。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給大家,使得這篇課文的學習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品讀古詩詞,加深理解和感悟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梢钥闯觯娫~的誦讀過程是對古詩意思理解的重要步驟,通過有效的朗讀讓學生知其意、曉其情、品其味。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重視朗讀指導,不要局限于讓學生只去掌握詩中的詞句。通過朗讀賞析詩詞字詞的含義以及抒發的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詞語言的寓意,從而全面掌握詩詞的意境。例如教授李白的《將進酒》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聽名家錄音或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語調的高低和節奏快慢的變化,從整體上感受詩歌。教師通過范讀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放開音量,大聲地朗讀詩歌,想象自己就是李白,然后讓學生展示朗讀的成果。學生在品讀后,可以自主歸納出對古詩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
情境教學是如今各個學科中比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上教學質量的一個教學方法。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富有情趣和教育意義、情節性較強的作品作為課本劇選材的內容。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在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有效學習。這種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改變課堂上的氣氛,讓學生進行更好的想象與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上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它不僅“演”活了語文課堂,而且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在講授柳永的《雨霖鈴》時,筆者采用了課本劇的形式。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內容進行準備、排練。表演中,無論是柳郎、歌妓的扮演者還是紅娘、船老大的扮演者,其表演時的臺詞語調、語氣,特色河南方言使用和人物動作的感染力非常強烈,多次激起學生觀眾的掌聲,充分展示了學生劇本改編寫作水平、表演才華、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觀后,同學們一致認為這樣的語文課堂他們喜歡,希望語文課堂經常精彩,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情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中。詩詞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藝術細胞,即主觀的“意”與客觀的“象”的有機融合,意象的組合構成詩詞的意境。一般認為,意,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的景物之間有機融合成一個統一體,這就是詩歌的意境。教師在講解新課程之前發揮出多媒體的優勢和作用,進而借助多媒體制作出內容豐富的課件,將抽象的文字形象、生動、直觀展示出來,逐漸吸引學生的目光,喚起學生學習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探究課件內容,漸漸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反映出的意境。例如,教授王維《山居秋暝》這首詩時,我利用多媒體當中的一個Power Point的軟件,將文中的畫面進行了制作,制成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動畫??丈接旰蟮那餂觯砷g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既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讓學生感受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為詩詞教學的課堂增添了幾分亮點。
在詩詞的教育教學中,應去創造更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感受古詩詞的美時,也享受到古詩詞的文學藝術氣息。
作者簡介:劉燕燕,女,1979年生,江蘇連云港人,教育碩士,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學校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