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需要得以調整。目前有許多教育專家和學者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可以在優化教學過程的基礎上,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這些研究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礎。本文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基于調研中的數據和資料,發現目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各學科都關注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學科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眾所周知,語文是百科之母。在小學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學習效果的好壞對其他學科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對學生而言,閱讀能力是需要具備的基礎技能,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的情況下,在對其他相關課程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也就會更加輕松,知識掌握也會比較牢固。但是,農村地區由于教學資源相對缺乏、教學手段相對落后等,導致教學效果較低,如何提高農村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成為教師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關注度有待提升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關注不足,容易使學生在知識內容學習的時候,存在著閱讀能力較差的現象。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甚至存在著囫圇吞棗和跳躍式閱讀的現象,導致閱讀效果較低。也有部分教師只關注考試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度不夠。而且,教師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明確的要求,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處于自由散漫的狀態,閱讀質量較低。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基礎教學內容,在開展語文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明確閱讀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度。
(二)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有待改善
隨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入研究,閱讀教學的模式逐漸成熟,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呈現單一化和程序化的狀態。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容易產生枯燥的教學氣氛,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導致教學效率較為低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培養,只強調如何可以考得高分等,使得學生難以真正掌握閱讀技巧和策略。還有教師會采用封閉式問題進行提問,造成學生缺乏對整體文章的感悟,致使學生閱讀文章時邏輯思維碎片化,難以對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降低了閱讀教學效果。
(三)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有待激發
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目前農村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灌輸式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填鴨式教育使課堂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不愿主動進行思考。而且部分教師在整個學期教學過程中,都是圍繞著語文教材進行講解。在教師對課本的文章進行反復閱讀后,學生已經對閱讀內容了然于心,不愿意認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閱讀教學會產生枯燥無聊的感覺,難以提起閱讀興趣。而且,目前農村小學閱讀的整個教學過程大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的形式進行,缺乏語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另外,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較為缺乏,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普及,這一現象也影響了學生興趣度的提升。
(四)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時會采用片段式教學模式,呈現出逐段逐句對文章進行解釋。具體來說,語文教師把一篇完整的文章進行拆散,導致了閱讀教學內容的碎片化,如此進行閱讀教學,造成學生缺乏對文章的整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會把授課重點集中于對詞、句等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上,反而忽略了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全局掌控。這一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缺乏語感和語篇意識,影響了農村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而且,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內容主要集中于語文教材,沒有擴展課外知識,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化。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重視度,豐富學生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來說,其閱讀能力的高低,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助于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等,可以說具有重要的價值。閱讀能力作為語文科學的核心素養,需要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和關注。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時候,要不斷關注和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這一基礎上,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不斷提升,推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文章的行文思路為依托,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通過抓住文章的核心部分,來設計思考題,建立思維導圖等,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地發散。比如,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依據文章的主要問題來設置部分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對設置的問題進行解答,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專注度。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提高對文章的閱讀效果。之后,可以讓每組推薦出一名同學,進行小組討論結果的匯報。在學生讀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等,使學生從全局方面對文章進行把握和理解,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三)關注學生心理,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正處于發展的時期,他們對外部世界也存在著明顯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理。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果,農村語文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而設置科學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度。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小學生的心理作為重要的依托,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創設相關教學情境。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有趣的書籍,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幫助學生加大閱讀量,讓學生體會在書海中遨游的樂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選取教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了更好地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可以采用導學案的方式。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文章。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文章的內容產生宏觀的印象,對整體架構等有初步的認識。之后,學生可以產生自己的疑惑或問題,進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興趣度。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地運用工具書,遇到生字、新詞的時候可以查找工具書來解答疑惑。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在閱讀課堂中,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文章的導入,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也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五)引入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內容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程度不斷提升,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教學工具不斷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并且其本身趣味性的特點較為突出。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且逐漸在教育界得到應用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辟新的教學思路,使閱讀教學更加有效。通過引入信息技術,能夠充分使課堂教學做到生動有趣,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積極性更高,興趣度更強。在當前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多媒體技術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促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得到有效發展。
三、結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在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本文基于實地調研,發現了目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從提高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度,豐富學生語文素養;完善閱讀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關注學生心理,提高學生興趣;選取教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引入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內容等幾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推進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武曉燕.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37).
[2]龔冏.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完善路徑探究[J].江西教育,2018(27).
[3]孫禮忠.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策略[J].課外語文,2018(19).
[4]傅韻蘭.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華少年,2017(29).
[5]徐陽春.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7(34).
[6]王英梅.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