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與不斷推進,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被提出。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教學理念,積極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個性化閱讀,突破傳統的以講解為主的程序化閱讀教學,充分將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小學生自主展開探究性閱讀,從而獲得不同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從而實現個性化閱讀的目的。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重要優勢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個性化并非是指完全的自由化,是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和規律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個性化的發展,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知識儲備等,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有創意的進行閱讀,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是指在依照一定的閱讀鑒賞規律的基礎上,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知識儲備等從某一特定的角度或者多個角度對文本展開探究,這樣不僅有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重要優勢
(一)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將新的知識同化為已經掌握的知識的過程。小學生在對新知識不了解的情況下,很難正確的理解這些知識,通常依賴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容易被有效激活,小學生能夠從批判思考的角度積極的獲取新的知識內容,從而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這也是小學生獲取新知識內容的關鍵所在。
(二)有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部分小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小學生對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性,這部分小學生很容易被教師的思維所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過程中,應該注重體現小學生在教學課堂的主體位置,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個性化閱讀,像游戲教學法等。這樣不僅能夠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同時還有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三)有助于小學生展現個性
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自我表現意識,從而在教學課堂中大膽地表達自身的見解,發散小學生的思維。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小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小學生展現個性,從而個性化的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有效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師與小學生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的角色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常以任課教師為主導者,小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位置,并且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也就是教師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小學生條理清晰地分析文章的內容。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中,首要的任務就是重新定位教師與小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首先,任課教師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為文本的開發者角色,在語文閱讀中雖然教材為關鍵性的教學資源,但是在個性化閱讀中,任課教師不可以照搬教材中的內容開展閱讀教學,而是應該深入地探究教材,成為教材的開發者,并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小學生自主性的探究。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小學生閱讀《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應該深入的開發文本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曾經收藏于圓明園的文物,同時進行簡單介紹。圓明園繁盛時期所收藏的文物高達上百萬件,我國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在圓明園居住長達半年時間以上,所以,圓明園的陳設應該不會遜色于故宮很多。并且圓明園的園林建筑面積要遠高于故宮的建筑面積等等。通過諸多介紹,激發小學生對圓明園毀滅探究的欲望和熱情,促使小學生能夠自主的展開閱讀和探究,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以小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任課教師不可以將自身的思維模式灌輸給小學生,主導小學生的思維,而是應該將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精心的設計教學內容,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實際學習情況等提出問題,以此引導小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入的探究,從而擺脫小學生被動的學習位置,促使小學生創造性的閱讀,進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給予小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
首先,給予小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常以教師對文本的講解代替小學生的閱讀,任課教師將自身思路和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灌輸給小學生,小學生被動接受,使得小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中,任課教師應該給予小學生充足時間進行自主的閱讀,讓小學生去感受、體會文本的內涵,以此為小學生個性化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任課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思考。閱讀與思考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沒有思考的閱讀,僅僅只能夠了解文本字面,而很難深化的理解文本的內涵,更加無法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轉變成為自身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過程中,任課教師不僅僅需要給予小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閱讀,同時還需要注重引導小學生深入文本內容,在閱讀中展開思考,并深刻的體會其中的內涵。
(三)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對于整體小學生來說,小學生個體之間不盡相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任課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并根據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對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來說,其不僅僅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小學生個體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等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閱讀過程中,部分小學生喜歡通過默讀的形式進行閱讀,部分小學生則喜歡通過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還有部分小學生喜歡與其他小學生合作進行閱讀等等。因此,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中,任課教師不可以要求小學生按照自身制定的單一的方法進行閱讀,而是應該由小學生自身掌握閱讀的速度和閱讀方法。任課教師應該為小學生創設民主化的個性閱讀空間,引導小學生透過文字獲得自身不同的見解和閱讀體會,進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個性化閱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全新的語文閱讀理念滲透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整體過程中,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閱讀,從而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芝.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2]王丙強.語文個性化閱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5(24).
[3]汪存友,常文靜,王彥.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個性化評價反饋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8(Z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