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威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在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技術,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行業中已是必然的趨勢。尤其對于技工院校來說,語文信息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彌補了傳統技工院校學生素質水平不足的情況,更好地推動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應明確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并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一、簡述信息化教學的內容
信息化教學是在現今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優化和充分利用,實現高效教學的一種模式。信息化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僅要求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也要進行信息化變革,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實現學生專業技術的完善。信息化教學強調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助力,為此,教師應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和特征,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二、技工院校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一)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完善教學水平
現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形式較多,其內部涵蓋了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內容,將其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營造多重感官享受的學習環境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記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將原本較為枯燥的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圖文信息,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作者描繪的意境及其想要表達的情感,更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分析和掌握,對于培養思維和情感表達能力有著顯著效果。
(二)實現了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增強了學習能力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還可以實現書本知識的有效拓展,豐富知識內容,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語文文學的魅力,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在描繪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向學生闡述作者的創作背景及當時的社會特征,這樣不僅強化了知識的傳遞效果,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豐富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技術,并通過與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對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實現語文實踐教學的目的。
(三)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總體教學水平
傳統的語文學習只局限于教室內,對于教學的選擇也是根據所在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統一分配的,學生缺少自主選擇權,這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受到較大限制,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特別是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師資力量有限,所能享受的教學待遇也相對較低。但是應用信息化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遠程、網絡等模式對學生實行知識講解和引導,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教師資源,這樣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習效果,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另外,通過網絡還可以與各地學生進行及時交流和討論,加快了疑難問題的解答速度,滿足了學生的探索熱情。
三、技工院校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開展情境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學習《老字號:北京昔日的名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將百年前北京老字號昔日的風采展現在學生眼前,從而將學生引入到作者的描寫環境中來,身臨其境般地感知作者想要表達的語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準確理解文章內容,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烘托了課堂氣氛,又優化了課堂結構。學生在情景交融、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強化教學效果
教學課件可以說是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顯著作用。課件的制作也是教師研究教材內容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強對知識內容的深入剖析,才能規劃明確的教學思路。例如,在講解《致橡樹》這首現代愛情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課件的制作,并通過對不同的意向表達來體現不同的愛情觀和模式,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可以添加一些動畫場景或者圖片、音頻等內容,增強知識內容的生動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對真正高尚愛情的憧憬和渴望有一個新的認知,強化教育效果。雖然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時間,但是其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著重要意義。而且這種教學模式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僅營造了積極的課堂效果,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達到了情感培養的目的。只有降低課堂學習的壓力,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最終為學生日后工作和學習帶來助力。
(三)構建信息平臺,擴充知識儲備
為了充分發揮出信息化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搭建合理化的教學信息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豐富的資料數據,從而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降低教學難度。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將微課教學視頻、課程相關文章等內容上傳供學生自主拓展學習,使學生了解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促進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良好發展。
(四)拓展延伸教學,提升課堂實效
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可以了解學生課前的學習動態,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例如,在教授《應用文知識:調查報告》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教學平臺在線推送“學生工作頁”給學生的手機客戶端,通過工作任務——“進行智能手機對技工院校學生學習影響的調查”,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自主探究調查,從而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讓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得到提高。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地輔助了一體化教學的開展,構建了以學生實際能力為培養主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力度,提高了實踐應用效率。
課后,學生還可以利用課程學習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反饋教學信息,進一步幫助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與改進,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完成更直接、更有效的溝通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技工院校語文信息化教學的開展,一方面能夠提高整體語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創新、探索能力,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并最終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秀梅.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方法和技巧研究[J].中國培訓,2017(6).
[2]謝妤君.技工院校語文課程定位研究[J].科教導刊,2017(19).
[3]梁萬道.技工院校一體化語文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能培訓教學,2018(4).
[4]李曉霞.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