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丹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建設過程中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別,在建國初期,經歷了30多年計劃經濟,直到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市場經濟體系才逐漸完善。前幾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現在國家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正處在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市場風險逐步加大,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亟需找到有效解決辦法。保理行業是一個逆經濟周期行業,在經濟下行,風險上升時期,對傳統金融服務收縮造成的供給不足進行彌補。
關鍵詞:商業保理行業;現狀;發展策略
引言
行業發展不僅依靠強大的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存在的關鍵問題需要多部門協調解決,有些是行業自身無法解決的。保理作為一種貿易服務的手段,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古巴比倫王朝,但是現代意義上的保理業務起源于19世紀的美國和歐洲兩大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國際保理業務發生在1987年,相對發展較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1我國保理行業發展的歷史背景、業務現狀
1.1 歷史背景
我國保理業務的開展主體主要是銀行和保理公司,通常把商業銀行開展的保理業務稱為銀行保理,保理公司開展的保理業務稱為商業保理。2012年之前我國的保理業務主要在銀行體系中開展,我國商業保理的真正發展從2012年6月商務部同意在天津、上海兩地開展商業保理試點開始,商業保理發展時間較短。對兩者的概念有些人時常混淆,銀行屬于金融機構,商業保理公司并非金融機構,而是專門開展保理業務的類金融企業。
1.2 業務現狀
從2005年到2016年保理行業發展數據看,這12年全球的保理業務量增長了2.3倍,整體來講是一個緩慢增長的過程。2014年以前,全球保理業務量始終處于上升趨勢,2015年出現停滯,2016年與2015年業務量相比變化不大。2016年部分地區保理業務量出現下降,亞太地區下降幅度最大,整個亞洲地區,在一定程度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連鎖影響,業務量進一步下降8%。我國保理業務發展到2015年,業務量增長了60倍。增長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到2016年的時候,第一次出現大規模下滑,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25%,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影響了全球的保理業務量,我國保理業務急劇下降主要是和銀行相關。銀行保理業務規模收縮,而商業保理恰恰和銀行保理出現一個逆周期的情況。截止2017年底,全國已注冊商業保理法人企業及分公司共計8261家(不含已注銷、已吊銷企業),較2016年底的5583家增長了48%,較2012年底商務部開展商業保理試點當年已注冊企業存量翻了90倍。2017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約為1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5000億元人民幣翻一番。這種情況在全球都出現過,70年代日本、80年代臺灣地區和大陸的保理,都有這個規律,經濟下行時期商業保理起步,然后到一定時期,整個商業保理就出現了整體平穩發展。
2 新常態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2.1 制定合理的戰略目標
2016年1月2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的措施,壯大實體經濟基礎,國務院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給應收賬款融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務院2016年10月10日下發實施《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做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的決策部署。我國經濟增長減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追求經濟發展質量邁向中高端水平。過去幾年,我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數量、業務量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整體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發展質量需要質的提升,同樣面臨從量增到質變、從起步到發展、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的要求。這與我國當前新常態下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保理行業發展要順應新常態的內在要求,與新常態發展規律協調融合,同時為新常態下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在當前宏觀經濟下,我國商業保理行業戰略目標應確定為:加快行業發展,提升發展質量,從初級階段向成長階段邁進,順應新常態內在要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
2.2選擇正確的戰略路線
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正確的戰略路線。第一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一方面適應市場需求,支持優勢保理企業,提升保理公司資產質量,從而達到優化行業結構,提升整體行業質量。另一方面,加快行業發展,減少行業發展障礙,增強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第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保障性作用。一方面政府整體把控市場風險,嚴禁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穩定的市場信用環境;另一方面,加強行業監管、行業指引、行業政策優惠,給予新行業起步時期優渥的發展環境。
2.3 靈活的應用戰略措施
第一,加大政府支持,調整行業結構。營改增后,商業保理公司由繳納營業稅變為繳納增值稅,企業稅負增加,基于此需要政府給予減稅優惠政策。另外保理業務開展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保理公司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商業保理行業發展中,提倡保理公司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尊重市場優勝劣汰、自然挑選出的優勝者,創新保理產品,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行業領頭企業,起到帶動示范作用,提升整個行業水平。
第二,減少發展障礙,加快發展速度。商業保理從2012年下半年試點開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績,但隨著時間推移,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障礙,使得發展受到限制,造成企業無法發揮最大潛力,試錯成本加大,減緩了發展速度。因此,需要外部市場、政府、關聯者減少發展障礙,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加速商業保理行業發展。
第三,嚴控風險,保障行業穩定。重點在系統性風險,風險交叉感染,具有較大社會影響、波及行業聲譽的風險上下功夫,不能被個別企業出現的風險影響到整個行業,守住商業保理行業風險底線,防范潛在風險,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具體有以下幾點措施:一是鼓勵成立行業組織,發揮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合規經營。廣東、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均成立了商業保理協會,2017年12月,江蘇省首家商業保理協會在蘇州成立,在加強行業自律上發揮重大作用。二是統一、規范商業保理操作,加強風險管控,建立防火墻制度,提高行業風險意識,配合有利的宣傳教育手段。三是保理公司配合主管部門做好信息采集、政策宣傳等事中事后監管,并向主管部門反應行業發展情況。四是幫助企業解決經營中出現的業務拓展、資金來源、風險管控等困難。
第四,多措并舉,強化監管。2018年5月14日,商業保理的監管部門由商務部變為銀保監會,各地方金融辦具體負責。商業保理行業步入了全新的監管時代,雖然監管環境趨嚴,但同時這將為商業保理行業發展提供有利支持,對解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重大幫助,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常態下商業保理行業戰略目標。
結束語:
商業保理作為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和風險管理服務的信用工具,具有逆周期特點,這有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然而,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理論,我國商業保理企業呈現出典型的初級階段特征,整個行業尚未進入成長期,對我國新常態經濟的促進作用有限。針對中國經濟現狀和商業保理行業的發展現狀,確定新常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戰略目標為“邁入新階段、助力新常態”。為了促進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盡快從初級階段向成長期過渡,需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保障性作用,實施“調結構、減障礙、控風險、強監管”的戰略路徑,更大發揮新常態下商業保理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靚.促進我國商業保理業規范有序發展的探討[J].中國市場, 2015(8):43-44.
[2]肖小軍.基于風險管理下商業保理企業的內控體系建設[J].當代經濟,2017(21):142-143.
[3]陳曉紅.中小企業商業保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業會計,2016(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