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歌,是京劇與歌曲相融合的產物,是具有明顯京劇音樂元素和唱腔特點的歌曲。本文主要結合京歌的音樂風格及特點以及在演唱時的體驗,對《梨花頌》進行進一步分析與研究,以便深入探究其風格特點和情感的表達。
【關鍵詞】梨花頌;京歌;演唱分析;音樂風格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京歌《梨花頌》簡介
詞作者:翁思再,1948年7月16日出生。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京劇學者、劇作家。江蘇吳縣人,出生于上海的海關世家。有《大唐貴妃》以及中日合作的舞劇《楊貴妃》等。學術著作有《京劇叢談百年錄》《余叔巖研究》《余叔巖傳》。論文有《王元化<京劇與傳統文化>注跋》《在梅派和梅蘭芳體系之間》《京劇音韻新解》以及《<大唐貴妃>的文化產業嘗試》等。2008年5月1日應《百家講壇》之邀主講《梅蘭芳》。
曲作者:楊乃林,男,1954年6月11日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1954年6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自幼與父親學習京胡;1970年5月至1977年3月,山西省京劇院京胡演奏員;1977年3月至1981年7月,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1981年7月至今擔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
《梨花頌》為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的主題曲。大唐貴妃是關于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梨園始祖唐明皇,和他的妃子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結合梅派劇目《貴妃醉酒》及《太真外傳》而成。該劇歌舞并重,歌詞具有較高的文學品位,是能從整體上體現梅派神韻和精髓的劇目,此劇意境深遠,感人肺腑,回味悠長。
二、京歌《梨花頌》的音樂本體分析
《梨花頌》這首作品的曲式結構為一部曲式,同時呈現出復樂段的特征。A宮民族調式,非方整性結構,這部作品的旋律線條為波浪型,起伏不大,旋律舒緩,曲調婉轉、優美。
引子部分:共有兩個樂句。引子部分雖只有8小節,卻是以強音開始,直奔主題,然后慢慢減弱,引出主體部分。
主體部分:是一個樂段。樂句1和樂句2為變尾重復的平行樂句,27、28小節是24-26小節的擴充,起到強調作用。樂句6是樂句5的變化重復,且結束于V級半終止式和弦上;樂句8是對樂句7的反復,終止在I級主和弦上。
結尾部分:尾聲與引子相呼應,結尾的力度轉為特強,后慢慢減弱到結束,升華了主題,這樣不僅更有結束感,也更有意味。
這首作品在伴奏織體上沒有低音層,這種不完整的織體結構往往表現出清雅、柔和的效果。
三、京歌《梨花頌》的演唱處理
(一)咬字吐字
依字行腔一直是我國民族唱法和戲曲的傳統訓練方法,咬字要正、行腔要圓,良好的咬字方法首先要把每個字的字頭咬住,字頭處力度要稍重一些,進而延伸字腹、歸韻收尾,字尾處力度要輕,這種力度的變化需要強大的氣息支持,以本首作品的開頭處為例:
作為全曲的第一句,往往起到引入的作用。首先,要把字頭清晰地咬出來,需要注意的字有“花”和“開”二字,這兩個字在咬字過程中口型變化較大,“花”以“h”開頭,在“u”上稍作停留,歸韻到“ua”上,“開”字是以“k”開頭的喉音字,突出字頭,再歸韻到“ai”,但是不要刻意地去延長字頭,否則會顯得突兀,與人物氣質不符。
此外,有幾處倚音需要注意,第一個是“梨”字為前倚音,第二個是“雨”字為唱腔尾音的倚音,第三個是“泥”字,同樣是唱腔尾音的倚音,尾音自然下滑是梅派韻味中的一大特色,這樣的倚音常用于修飾句末的結束音,使唱腔更加委婉動聽,韻味十足,更加表現出貴妃的婀娜多姿。
最后,在咬好字的基礎上,要做到符合人物氣質和京劇風格的口型,如“此生只為一人去”這一句中的“生”字,要借鑒傳統戲曲中,將“sheng”唱成“shen”的感覺,收尾時加“ng”的收韻;“一人去”中的“一”字,在發音時嘴型微露齒即可,口型寬咬;還有“君王”的“王”字,雖然它是開口音,但口型不能開得太大,否則會導致與人物的氣質不符并且偏離京劇表演風格。
(二)梅派唱腔的運用
在本首作品中加入了梅派唱腔的特點,梅派唱腔具有端莊嫻雅的古典美,以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創出了從容含蓄、韻味醇厚的唱腔體系。已故著名梅派票友包幼蝶先生說:“梅派唱腔有單純樸素、大方自然、明朗圓滿、干凈利落、吐字清楚、虛實分明的特點”。在行腔時要用好小腔,梅派的小腔十分豐富、細膩,并有規律可循,歸納它的小腔法大致有顛、挑、壓、落、斷音等。梅派唱腔中的斷音在本首作品中也有所運用,這種技巧的使用使“斷”與“連”緊密結合,聲斷氣不斷,音斷情不斷,凸顯了梅派唱腔的韻味及色彩,如:
在這一句中,“質”和“棄”二字雖然是二分音符,時值相對較長,但不用將它的時值唱得太滿,而要唱得字斷意連,給人似斷非斷、斷中有連的意境。類似的字還有“情也癡”的“也”和“天生麗質難自棄”中的“難”,都需要做到字斷意連。
(三)情感分析
演唱者對于作品內容的情感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演唱者要做到“以情帶聲”,用心體會歌曲的情感變化。
作品開頭用梨花的美和短暫花期來象征楊貴妃與唐玄宗雖有唯美的愛情卻以悲劇告終。因此,在唱“梨花開”的“開”字時,應運用稍顯明亮的音色唱出動態的感覺,但又因其歷史故事背景,在唱“春入泥”時,則應唱得凄美委婉。“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描寫的是楊貴妃對唐玄宗濃濃的愛意,因此,在演唱時要帶入角色,使人物感表現得更強烈。“天生麗質難自棄”這句歌詞應唱出貴妃的自信和嬌美,這一句反復了兩次,兩次反復在演唱時要有所不同,第一句為“二黃”調,“二黃”屬于南方劇種,唱腔沉穩、嚴肅,第二句的反復為“西皮”調,“西皮”起源于秦腔,唱腔高昂有力。因此,在演唱時要先抑后揚,第二句的反復要比第一句的感情更加強烈,語氣要更加肯定。“長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這兩句是后人對兩人凄美愛情故事的情感遐想,演唱時應帶有憂傷和遺憾的情感,“長恨”二字在整首作品的悲劇色彩上增添了些浪漫色彩,“思”字在演唱時應由強到弱、由快到慢,意境深遠,使觀眾的思緒還在繼續。
京歌《梨花頌》的演唱分析是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演唱經驗和多次舞臺實踐加之用心體會所做出的研究。想要演唱好這首作品,我們應該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把握、去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結合主人公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變化深入剖析和表達這首作品。在作品情感表達的范圍內,合理運用演唱技巧,這樣才能打動觀眾,讓作品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何怡雯.京歌《梨花頌》的演唱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魏慧莉.京歌《梨花頌》的演唱及思考[D].南京藝術學院,2012.
[3]梁嵐.京劇演唱對民族聲樂聲韻的指導[J].藝林漫話,2015:113.
作者簡介:鮑振宇(1996—),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8級藝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