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天任
【摘 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幾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性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互動措施
1. 引言
小學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教育階段,是我們向更高層次教育發展的基礎,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意義非凡。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學好的兩門課是語文、數學。語文是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母語,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經過了幾千年的變革,我國在語文教學方面已經具備了成熟、全面的教學體系;而數學是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加理性的認識,是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知識,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更是實現我國發展的動力基礎,所以,學好數學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因此,為了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就必須要實現教學的有效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提升教學質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創造能力和情感態度,為今后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促進教學成果的增加。如果老師一直和學生保持嚴肅和陌生的態度,讓學生感到和老師有距離,那么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構建輕松、愉快的良好學習氛圍,最終導致數學課程教學質量不佳。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老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努力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良好師生關系,以此來有效地開展教學互動環節。
2.1 關愛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素養,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夠理性、正確地看待學生的所作所為,才會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決定,從而才能夠得到學生們的擁護和愛戴。老師只有通過尊重學生才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狀況,進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才有利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只有獲得足夠的尊重,學生才會敢于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以及對課程開展的意見,才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必須要端正自身態度,放下所謂的“教師尊嚴”,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生,尊重和理解他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2.2 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數學老師應該認識到:老師不僅僅是學生們的知識傳授者,更是他們生活上和學習上的朋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相互平等的。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不應該一直彰顯自己權威的一面,更應該是彰顯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使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端正自己的立場,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和學生交流溝通,與學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夠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而促進教學互動性的提升。
2.3 公平公正的看待每一個學生
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數學老師都會以數學成績的好壞來劃分學生。當然,在一個班級中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差的學生,但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特長和發光點。所以,老師不能因為自己的偏見而耽誤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必須公平公正的看待每一個學生,通過以鼓勵的方式發展學生的優勢特長,來努力實現每一個學生的自身價值。
3.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時代教學標準要求的課程教學互動指的是改變學生以往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接受課堂教學內容,進而體現出教育以人為本的原則。所以,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互動教學,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要做好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工作,落實互動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1 課前互動環節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中常常會發生老師在課上興致勃勃地想要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但學生總是無動于衷的現象。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老師沒有事先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正所謂“親其師,傳其道”,課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老師和學生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只有老師和學生雙方都能夠做到尊重和喜愛彼此,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老師首要做的應該是把握課前幾分鐘的互動,切實做到與學生情感的互動,努力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活躍的學習氣氛。只有在老師和學生關系融洽、課堂氛圍活躍的情況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避免學生從內心產生抵制學習的情緒,從而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奠定基礎,最終獲得更多的教學成果。
3.2 課中互動環節
課前的互動環節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而課中的互動環節則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激勵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傳授知識的,為了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接受該課程,保持課前高漲的學習熱情,當班級中出現困乏無力的學生時,老師要及時地落實互動環節,以此避免個別學生影響到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確保課程順利、高效的開展。除此之外,互動教學不會在班級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只有老師放下包袱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的良好師生關系,才能夠讓學生主動、大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所以,在實現互動教學的這個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其次要注重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互動教學工作的高效、順利展開。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有效的小組互動活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從而實現和諧、輕松、平等的良好師生關系構建,幫助老師更加便捷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水平、拓展學習思維、培養學生敢于發言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最終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丁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82.
[2] 陸衛華.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3(3):69.
[3] 趙義紅.淺談小學數學互動教學[J].學周刊,201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