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其順
【摘 要】 物理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其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然而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均衡以及學生人數(shù)眾多等原因,專業(yè)化的教學工具往往并不能完全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個體身上,在這種情況下自制教具的教學優(yōu)勢就得到充分展現(xiàn)。如何通過自制教具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也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課程自制教具的開發(fā)原則,接著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關鍵詞】 自制教具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運用策略
自制教具就是指以課本教學內容為基礎,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等常見物品,通過合理設計與研發(fā)而制成的一種簡單教學工具。我國的物理新課程標準曾明確指出:倡導通過自制教具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和物理創(chuàng)新精神。目前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并且也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物理課程自制教具的開發(fā)原則
初中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起始和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物理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因此自制教具作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設施和對傳統(tǒng)專業(yè)化成品教具的有益補充,在開發(fā)過程中就應當遵循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直觀性的原則。科學性是指自制教具的基本構造和教學目的必須符合物理科學原理,堅決不能出現(xiàn)科學性錯誤,以此使學生在利用自制教具進行學習時能夠得出科學的結論并逐步培養(yǎng)自身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性是指自制教具的開發(fā)不能完全按部就班,而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作出適當改進和突破,從而使自制教具能夠真正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同時也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禁錮;直觀性是指自制教具的最終成品應當要簡單明了、清晰準確,從而降低學生的操作難度,使學生能夠直接使用自制教具進行相關學習。
二、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運用自制教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最直接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并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就可以運用自制教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制教具對課本物理現(xiàn)象的實體化呈現(xiàn)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和奧妙,從而促進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引下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比如在教學《科學探究摩擦力》這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毛巾、課桌、書本等制成教學工具:將課本分別放置在毛巾上和課桌上并適當增減課本數(shù)量,而后指導學生推動課本,學生就能夠直接感受到不同情況下所使用力的大小,通過這樣簡單的實驗進行課程導入,設置出合理的懸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疑問的帶動下自覺學習課本知識。
2. 運用自制教具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物理課程涉及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晦澀,尤其是許多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質學生并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這就無疑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阻礙。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就可以運用自制教具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自制教具對課本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從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加輕松、更加快速地掌握物理課本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比如在教學《空氣的力量》這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水杯、盛水的小盤子和蠟燭等制成教學工具:指導學生將蠟燭放入水杯中燃燒,待蠟燭熄滅后迅速將水杯倒扣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盤中,學生可以看到小盤中的水逐漸減少,拿起水杯時小盤子也會被吸起來。通過這樣的現(xiàn)象來幫助學生構建對“大氣壓強”這一無形概念的印象,促進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遷移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 運用自制教具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物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知識不僅體現(xiàn)在固定化、理論化的課本教材中,也體現(xiàn)在廣泛的生活中。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就可以運用自制教具來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以生活物品為基礎的自制教具來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能夠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并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比如在教學《多彩的光》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小木棒、水杯、鏡子、紙筒等制成教學工具:指導學生將小木棒放入水杯中并觀察小木棒的視覺變化,指導學生將鏡子粘在互相垂直的紙筒中組成潛望鏡,而后引導學生思考光的折射與反射性質。通過這些常見的工具將物理課堂延伸到生活中,促進學生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
4. 運用自制教具改進物理實驗。
實驗是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才能對自身掌握的物理知識進行檢驗,然而雖然課本上有詳細的實驗指導,但其大多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物理現(xiàn)象復現(xiàn),往往與課堂教學實際有著一定差距。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就可以運用自制教具來改進物理實驗,通過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工具使實驗過程更加完善,從而促進學生對實驗結果的歸納總結和思考探究。比如在探究《音調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時,課本上的實驗設計是“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shù)不同的旋轉齒輪時,紙片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是不相同的”。但這個實驗在日常課堂中往往難以實現(xiàn),而教師就可以利用直尺、課桌等制成教學工具:把直尺一端壓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撥動直尺使它振動,改變直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再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觀察每次直尺振動的快慢,聽每次發(fā)出聲音的高低,通過這樣簡單易完成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音調與頻率的關系”的理解,從而使物理實驗能夠更加契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
三、結語
實踐證明,自制教具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輔助推動作用是直接且深遠的,運用自制教具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理解、拓展學生視野和改進物理實驗,從而為學生打造出更加有效的物理課堂,使學生能夠真正學會物理并熱愛物理。
參考文獻
[1] 袁超.低成本自制教具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以《光的折射》一課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8,29(43):169-170.
[2] 邢華斌,王曉燕.初中物理課自制教具的開發(fā)和運用研究——滑輪組類實驗演示器的制作與改進[J].科技視界,2016,39(14):186-187.
[3] 任雙良.物理實驗自制教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研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教學為例[J].新校園(閱讀),2016,38(44):148-149.